浅议新时期内审人员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孙晋同(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08日】
字号:【大】 【中】 【小】
    内部审计是内审部门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评价,来帮助企业完善经营管理,为企业管理者的需要提供咨询服务及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监督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规避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现阶段审计工作中,有不少单位的内部审计质量低,重要原因之一,是审计人员心理存在问题。针对审计人员心理存在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
    一、内审人员心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内部审计人员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支配心理。相对于外部审计,内部审计所作出的审计结论和决定不具强制性,对审计的经济业务,仅能评价或鉴定,无权参与具体决策与指挥。这种权益差异,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心理倾斜,从属意识强烈,内审职能淡化,深感在纵横交错的经济监督体系中充其量是附属而已。同时,内部审计人员隶属于单位或部门领导,审计监督过程制约因素较多,审计往往不是主动实施,而是被动完成,结果也使支配心理增强。
    应付心理。当今经济监督形式趋于多样化、复杂化,不仅有外部审计、内部会计检查,还有来自国家财政、税收、银行等业务部门的职能监督。众多的监督检查虽从不同角度促进单位或部门的经济管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决策者和内审工作者的某种错觉,即内审工作是多余的,因为许多内审人员并没有从直接从事一线管理的财会人员中分离出来,工作交叉、职责不明,面对经常性的内审工作只好睁一眼闭一眼,敷衍了事。这种态势,使内部审计人员心理不平衡性加剧,应付心理油然而生。
    求和心理。内审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中心任务是协助主管人员监督各业务部门的经营管理工作。这就决定审计者必须不间断地同周围人员打交道,日久不熟,由于情感效应,许多内审工作者不同程度地滋长畏难情绪,不得罪或少得罪人占据了大量的心理活动空间。此时,被审计对象如果出现棘手问题或者被审计问题涉及单位最高决策者,往往瞻前顾后,或大事化小,小事化没;或呼报太平,一团和气。无疑求和成了众多内审工作者的普遍心态。
    吃亏心理。内审人员长期工作在经济监督的第一线,既要经受权势、私情考验,又得在平时比别人付出更多艰辛、复杂的劳动,而且在社会地位上普遍缺少外部审计人员的威严和耀眼,经济待遇也远不如那些理财管物的实权部门,清苦为其职业的基本特征。久而久之,吃亏心态自然形成。
    二、应采取的对策
    要消除内部审计人中的不良心理,创造优良环境,改善心理品质,采取积极而有效的对策。
    其一,走了认知的误区。内审人员心理障碍多半是对内审工作性质、任务、作用认识模糊,或者说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和水平所致。从心理卫生角度考虑,不断对内审人员心理进行疏导、调理,尽快抛弃杂念,恪守信念,忠于事业,才是走出主区,塑造优良品质的基本选择。当前要从强化内审人员使命和作用入手,调动多各教育手段,创造浓烈氛围,达成对职业的向往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其二,创造宽松和谐的内外环境。从内部讲,要完善内部审计机制,为内审人员提供稳定的心理保障。一是健全内部审计组织。单位或部门应根据内审规模和范围,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员,加强内审队伍建设。二是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制度。除建立必须的工作制度,使内审人员以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参与各程监督外,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事前审计制度》和《领导干部回避制度》等,确保内审工作的针对性、预防性和有效性。三是确立内审的主体监督作用。今后单位部门的经济监督,将主要由内部审地来完成。单位领导和广大内审工作者要适应这一转变,自觉更新观念,早做准备,使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作用。从外部讲,要尊重内审人员的个性倾向和自我价值,注意宣传群体的奉献精神,大力表彰业绩突出的个体,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从各方关心照顾,不断洋溢组织的温暖,以构筑健康心理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
    第三,提高心理自适应力。首先,要培养博大的气度,宽广的胸怀,增强心理抗干扰力。其次,要掌握职业特点,正确看待不正之风,稳定心理承爱力。最后是将锻造坚强的意志贯通心理调控全过程,并结合内部审计实践,升华为理想的意志行动,以实现内审人员心理活动的优化。(孙晋同)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