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环保信息系统审计的思考
徐磊(审计署驻长沙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5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随着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审计这个相对新兴的领域,必然会也成为社会的焦点。近年来,环保审计工作的广泛开展,环境审计方面的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将审计业务和环保信息系统审计相结合的文章较少,笔者以某省环保信息系统为例,试从信息系统审计的角度提出一些关于环保审计的想法,希望能为广大审计人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环境保护 信息系统 审计

    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群众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党中央、国务院对环境保护工作也更加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虽然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松花江水污染”、“紫金矿业‘污染门’”、“渤海湾油田溢油”等环境污染事故多有发生。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口的继续增加,资源、能源消耗的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庄重承诺: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既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环境保护已经处于我国突出的战略地位,是关乎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国计民生的大事。
    二、环保审计现状
    资源环保审计工作是我国政府审计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国家审计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二十年的探索,资源环保审计工作在审计对象、内容、重点、范围、组织方式、审计程序、审计报告和法律规范等方面有了一个全面的提高和深入的发展。但是,和传统审计相比,资源环保审计在审计内容、方法、指标评价、责任界定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非凡性。突破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模式,积极探索资源环保资金效益审计,结合业务审计积极开展环保信息系统审计,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是资源环保审计工作新的方向和思路。
    环保领域的计算机在线监控是目前控制环境污染最有效的手段,也是衡量减排目标实现是否真实的重要依据。环保部、建设部等部委早已明文要求各级环保部门限期建立计算机在线监控的体系,且制定了统一的数据结构标准。目前,全国31个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33个地市已建成各级、不同规模的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198个,监控中心内部已实现联网。
    通过笔者对某省环保厅的信息系统进行了初步调查。某省环保厅现主要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为“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以下简称“国控系统”)、“‘十一五’全国环境统计综合年报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环统系统”)等。某省环保厅现行的管理(控制流)和业务资源(业务流)均是通过这些信息系统进行管理,通过系统对各类环保信息资源进行存储与处理,从而对现行的污染源进行精细管理与实施监控。同时,此次调查还发现某省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核算存在着关键数据不实、部分数据引用缺乏依据、随意性大等问题,给减排目标的完成、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贯彻落实带来巨大风险。环保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是环保审计的前提,因此对环保部门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是环保审计的重点之一。下面以某省环保厅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国控系统”与“环统系统”。
    三、某省环保厅信息系统基本情况
    (一)“国控系统”是国家环保部《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金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采取数据全国集中和省、市、县数据分布式管理的模式。某省环保厅“国控系统”于2009年上线,截至同年10月,已能从280多家企业采集污染源监控数据,完成全省80%左右企业的实时监控。部分地区的污染源污染排放数据已经可以及时传送到国家、省、市三级监控中心,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框架建设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国控系统”系统采用B/S模式,后台数据库使用sqlserver2005,目前已有备份数据485G,包括全省各市州县监控企业的污染源实时数据。
    (二)“环统系统”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为了解全国环境污染排放及治理情况,为各级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计划、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依据而开发。统计范围为有污染物排放的工业企业、医院、城镇生活及其他排污单位、实施污染物集中处置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厂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等。“环统系统”数据来源为各工业企业按统一制式报表填报。“环统系统”采用C/S模式,后台数据库使用ACCESS,截至2008年包括各级企业3670家,同时与“国控系统”有相关数据接口。
    四、开展环保部门信息系统审计的重大意义
    (一)完善环保信息化审计的系统探究,创新审计方式方法。从当前来看,环保信息化的审计尚属空白,缺少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探究,而国外也并不存在一个可以直接借鉴的模式。对环保部门信息系统开展审计,是探索环保信息化审计、完善环保审计系统理论、创新环保审计方式方法的必走之路。
    (二)完善环保法规,促进执法力度。近几年来,我国虽然颁布了一系列环保方面的法律和环境标准,但缺乏具体指导环保审计工作的法规及统一的环境标准尺度。通过对环保信息系统关键控制点的审查,确定系统的漏洞和风险,一方面完善环保和审计法规,细化准则和指南,另一方面促进系统的优化和完善,增加约束控制点,加大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监管与执法力度。
    (三)通过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确保业务审计所需数据的完整、真实和可靠性,保证环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四)提高环保审计效率,快速找准审计重点。通过对系统的控制信息和重点区域进行宏观的综合对比分析,来确定环保审计的重点。
    五、开展环保信息系统审计的制约因素
    (一)行政协调难度大。“国控系统”是由环保部统一开发,分步部署,数据、结构及相关技术资料都由部里直接控制,数据的提取涉及环保部、省环保厅等多个机构,协调难度较大。
    (二)新旧系统的更替,数据的迁移,标准的变更使得系统审计工作困难重重。
    “环统系统”是根据“十一五”规划要求研发,系统功能已经难以满足现行环保业务的需要,环保部已经着手改版升级,同时数据源的可靠性、完整性已经难以反映实际情况(主要存在普查数据较为陈旧、新成立企业数据不完整等问题)。
    节能减排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这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体现。我国“十一五”期间提出了明确的节能减排目标,“十二五”的目标还会更加严格。节能减排审计作为审计署“八个方面”的任务之一,在调整我国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等方面,在环保审计中充分结合信息系统审计将大有作为。(徐磊)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