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时代节能减排审计探析
陈金阳(审计署驻哈尔滨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6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近年来,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节能减排日益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重视,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日趋成为二十一世纪各国的共识。作为国家经济卫士,国家审计应以“十二五规划”为指导,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题、主线,积极履行节能减排审计职能,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迎接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审计

    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是21世纪世界各国共同选择的和唯一可选择的发展战略。我国十二五规范中提出要“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毋庸置疑,我们已经步入低碳经济时代。低碳经济核心在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这正是节能减排的实现途径。节能减排审计是审计学科在低碳经济时代下所面临的必然要求,开展节能减排审计是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具体体现,是迎接低碳经济时代的重要措施,同样也是政府审计机关践行科学发展观、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途径。
    一、节能减排现状不容乐观,开展节能减排审计势在必行
     “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9.66%和13.14%,“十一五”污染物减排的目标即将实现,改变了长久以来环境污染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我国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并未改变,未来节能减排任务依旧艰巨,主要表现在:
    (1) 二氧化碳排放量依旧巨大 。据2006年底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0年我国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34亿吨(其中碳排放量约为8.7亿吨),占世界总排放量的12.78%,从排放总量来看居世界第二位。而根据荷兰环境评估机构的相关报告,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2007年1—5月,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虽由去年的增长1.5%转为下降0.6%,但降幅仍然偏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增长虽由去年的增长1.0%转为增长0.5%,但仍处于不降反升的状态。
    (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耗仍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原始能源为主,且总量快速增长。如“十一五”前四年, 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仍占92.7%,较“十五”同期的93%没有较大改变。同时,“十一五”前四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迅速。如“十一五”前四年能源消费总量1137232万吨标准煤,较“十五”同期的707085万吨标准煤增长60.84%。其中,煤炭消费总量803787.6万吨,较“十五”同期增加316008.45万吨,增辐64.79%;石油消费总量211183万吨,较“十五”同期增加58411.3万吨,增辐38%。

1: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构成

  

能源消费

构成(能源消费总量=100)

   

(万吨标准煤)

  

  

天然气

水电、核

电、风电

1978

57144

70.7

22.7

3.2

3.4

1980

60275

72.2

20.7

3.1

4.0

1990

98703

76.2

16.6

2.1

5.1

2001

150406

68.3

21.8

2.4

7.5

2002

159431

68.0

22.3

2.4

7.3

2003

183792

69.8

21.2

2.5

6.5

2004

213456

69.5

21.3

2.5

6.7

2005

235997

70.8

19.8

2.6

6.8

2006

258676

71.1

19.3

2.9

6.7

2007

280508

71.1

18.8

3.3

6.8

2008

291448

70.3

18.3

3.7

7.7

2009

306600

70.3

18.0

3.9

7.8

1: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构成(资料来源:《2010中国统计摘要》)    

     (3)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重特大环境污染问题时有发生。据环保部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地表水746个国控断面,Ⅰ到Ⅲ类水的比例为47.7%,V类或劣V类水占23%,且人口密集地区作为饮用水源的水体环境质量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在我国人群总体健康水平显著提高的大背景下,“十一五”期间一些与环境污染相关的疾病的死亡率或患病率出现了持续上升趋势。一些如湖南浏阳镉污染、浙江湖州血铅超标等事件给社会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4)节能减排的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目前,节能减排工作主要集中在千家企业中的部分重点企业,国务院号召的全民参与并没有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行政事业单位节能措施仍然不够,节能灯和限制使用塑料袋没有全面普及,或没有引起重视。节能车辆引发购车潮,高排放量的车辆成为一种荣耀。建筑节能和绿色住宅 还没有形成概念,政府对无节能指标的建筑项目不予立项和审批的政策并未付诸实施,开发商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作为国家经济卫士,审计机关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审计有利于督促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方针,缓解环保压力,促进全社会进一步增强节能减排意识,保护环境,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公众利益,达到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目的。
    二、节能减排审计的特征
    节能减排审计作为环境审计的特殊分支,相对其他类型的审计来说有着自身的特征。具体而言,包括:
    (1)涉及被审计单位多。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审计来说,节能减排审计涉及到诸多部门。如各级政府的环保、财政、发展改革、税务、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等相关部门;钢铁、石油石化、煤炭、电力、化工、纺织、建材、造纸、有色金属等行业企业;热电联产、石油替代产品利用、余热余压利用、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燃煤工业锅炉改造、建筑节能等节能工程涉及的相关部门和企业;节能减排相关工作施工、监理等单位和个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节能减排审计是所有专业审计领域中涉及面最广的类型。
    (2)资金链条长。按照“资金走到哪,审计就审到哪”的原则,节能减排审计要随着节能减排资金的走向进行延伸审计,流程十分复杂繁琐。如在对节能减排资金进行审计时,要关注财政部审核和分配情况,省级财政申请,拨付情况,市县财政拨付使用及配套情况,资金使用单位使用绩效情况等。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节能减排审计均有所涉及。
    (3)专业性强。多年以来,传统的财政、金融、投资审计形成了自有的审计方法。这些常规审计方法,节能减排审计同样适应,但相对来说,它又有着自身独特的专业审计方法要来运用。如节能减排成本效益分析法、节能减排费用效果分析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节能减排决策分析和风险分析法等。
    (4)专业人才缺乏。节能减排审计的专业性决定了其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但现实中,环境审计人才十分缺乏。以审计署哈尔滨特派办为例,截至2010年9月末,该办在职干部120人,其中审计与会计类专业为37人(占31%),财政、金融类专业16人(占14%),经济、管理类专业为37人(占31%),工程类专业10人(占9%),法律类专业5人(占4%),计算机类专业9人(占8%),环境类专业1人(占1%),其他类专业2人(占2%)。按审计署工作安排,该办近几年几乎每年均开展一个较大的环境审计项目,环境审计人才“短板”问题明显。
    (5)评价依据模糊。审计人员在进行节能减排审计时遇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评价依据不足及滞后。如在对各级政府节能减排达标情况进行审计时,主要依据的是中央、国家节能减排的各项软、硬性指标,缺乏法定性,往往存在着被审计单位“不服”的心理和现象。
    三、完善节能减排审计建议
    1.加强节能减排审计计划管理。
    审计机关在确定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时,应以“十二五规划”为指导,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题、主线,通过审计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具体而言,一要兼顾节能减排全面审计和重点审计的特点,既要将国家节能减排资金、节能减排建设项目等项纳入审计范围,又要有所侧重点,将国家和公众关注的饮用水、资源能源、循环经济、生态保护等做为重点审计项目。二要兼顾审计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把长远规划、中期计划和年度计划有机的统一起来。通过编制审计项目滚动计划,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展开和细化审计工作,摸清和掌握全部审计对象的动态变化和审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把全面覆盖和重点安排结合起来 。
    2.加强节能减排审计人才培养。
    从发展的目光看,节能减排审计将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加强节能减排审计人才培养是应对当前应节能减排审计的需要,也是适应我国未来环境审计趋势的必然要求。
    培养方式上,应以审计署“四手”建设为契机,加强“双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既要提供多元化专业知识的培训,又要提供多部门实践锻炼的机会。要按照审计工作中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审计人员有目的的、有所侧重的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对于新录用公务员要建立导师制,采取一帮一,师傅带徒弟的做法,在最短的时间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审计经验相结合。对于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和优秀的审计人员,要有重点的给予更多知识培训或实践锻炼的机会,完善其知识结构,丰富其实践经验,促使其由单一人才转变为复合型人才,进而由复合型人才上升到专家型人才。要培养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和优秀的审计人员逐步具备科学筹划、把握全局、协作团结、组织领导、创新发展等能力。要根据项目类型和重要程度,采取项目主审“竞标”等多种形式,在实战中锻炼队伍,并将主审竞争机制纳入个人考核中,激发优秀审计人才积极性。要有倾向性的组织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和优秀的审计人员参加专题培训。要围绕行业领域和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现状,邀请国内外专家,对行业特点、行业发展、宏观政策、法律知识、专业技能等进行讲授,增强其宏观视野、创新能力和实战技巧。要增加课题研究能力。多创造条件让其参加课题讨论研究,鼓励在学术报刊、杂志、网站等发表个人见解、观点和理论文章,增强理论修为。要让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和优秀的审计人员有机会参加境外培训,增强其国际视野,提升审计理论和实践能力。
    3.加强节能减排审计整改检查。
     “屡查屡犯”是行政执法的通病,也使得审计成果流于形式。审计机关应定期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进行检查,以督促用能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落实节能减排。审计机关主要应检查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处理处罚决定情况;审计建议采取措施情况;要求其自行纠正情况等。整改检查一般采取实地检查或了解方法,也可结合下一次审计或采取送达已整改证明材料等灵活的方式进行检查。审计机关应指定专门部门负责,并根据检查结果向审计机关提交检查报告。对于被审计单位没有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应依法采取措施,督促节能减排审计后续整改。
    4.健全完善节能减排审计标准体系,促进节能减排从“软约束”走向“硬约束”
    从国外节能减排审计的经验看,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审计标准体系是促进节能减排的根本。通过标准体系的构建,可以提高国家、企业、个人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义务门槛,建立了对节能减排的法律“硬约束”。虽截至目前,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节约能源法(修订)》等多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但未形成一套形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强、对环境审计具有评价意义的法律法规体系和评价标准体系。
    一要围绕重点节能减排领域和工程,制定或修订兼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要在个人和单位用能、能耗标准、市场准入、新能源扶持、绿色住宅、碳税等方面,开展立法工作。二是抓紧建立和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研究制订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 。要抓紧制定石油、天然气、金属矿藏等国内紧缺资源的行业能耗定额标准;要完成水泥、小火电、电解铝等高耗能、低附加值的强制性标准;要出台汽车、建筑材料等能效标准。
    节能减排审计标准体系的构建要操作性强,不能“一建了之”;要明确责任义务和督办单位,要具有强制性,防止出现“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现象的出现;要大力宣传标准体系,全民参与,形成全社会都关注和参与的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陈金阳)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海旺 范宝虹 当前节能减排的主要制约因素 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参考资料 第115期:1
    [2]  林家彬等 “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对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 第119号:4
    [3]  M.C. Rodr guez Hidalgo, P. Rodr guez Aumente, M. Izquierdo Millan,A. Lecuona Neumann, R. Salgado Mangual. Energy and carbon emission savings in Spanish housing air-conditioning using solar driven absorption system [J].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08(28):1734-1744
    [4]  高志远.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管理的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09(2):3
    [5]  张通.英国政府推行节能减排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R].财政部研究报告.2007(111):12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