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审计统计指标体系的优化
刘洪生(湖北省应城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5日】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统计指标体系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对审计工作成果和审计工作情况的计量考究。即通过审计统计制度的建立,规范审计统计指标体系行为,全面、准确地表达审计成果和审计工作情况数量,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一、目前审计统计指标体系存在不足
    (一)审计统计指标体系机制尚不健全。一是未建立较为完整的审计统计制度体系,缺乏统一的规定标准。如有的单位没有按照报表填报遵循“谁审计、谁填报”的要求,而是由统计人员一手包办,容易出现对问题的划分不正确的问题,直接影响审计统计质量。二是未建立审计统计质量考核机制,缺乏制约。近年来,审计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方面得到较快发展,然而对审计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探讨落后于其他工作制度的建设步伐。目前,审计统计工作主要依据审办办发〔2006〕9号的文件精神,虽然审计成果等方面计量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没有制定和细化审计统计质量考核、考评内容和办法,审计统计体系缺乏统一标准。
    (二)审计统计指标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探讨。一是对主要问题金额的定位不够明确。实际工作中,随审计人员的认识不同而不同。什么样的问题才应该统计问题金额,问题金额应该具备哪些要素?由于具体的规定和原则性的要求不够细化、不够明确,存在着对问题金额的无规则性统计现象。如在填制审计情况台账(原始记录)时,主要是依据审计(调查)报告、审计决定书等审计业务文书,但在一些审计项目的审计业务文书对审计(调查)查出的主要问题的定性和界定与审计统计软件报表中的统计指标相比不够明确,模棱两可,统计人员在建立填制台账和报表时不能准确区分属于哪一类问题,有时把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却填在违规金额中。又如对金融机构审计,贷款损失金额除本金外是否应包括损失的利息?实际执行中审计人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是重复统计现象难以规避。在新发现问题和以往发现问题之间,不同的审计项目之间,一个审计事项的不同方面等等,对涉及到的同一个问题、同一事项往往重复统计。如对某单位财政审计后,又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论文书对个别问题有重复反映,统计时,这种情况要不要统计在内,也很难把握。三是审计署开发的《金审工程审计统计管理软件》对审计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还不完善,与实际运用脱节,缺乏对一些数据合理性的识别功能,不能准确支持审计工作成果和审计工作情况的统计。如对一些未处理到位需跟踪落实的问题没有直接进行统计;只反映当年的审计情况,无上年度同期情况,与往年同期缺乏比较,也未设置其他统计分析性的指标栏目;填表一般输入的是月报数和季报数,而生成的却是前期累计数,报表不能直观反映本月和本季填报数,导致报表核对和审核较复杂,一般非专业统计人员难以进行审核,使报表的“审核”关形同虚设。
    二、完善审计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议
    (一)重视对审计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健全完善审计统计机制。在机制建设上,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坚持数出有据,对号入座;对主要问题金额等技术性要素,从可计量性、重要性、风险性、时效性等方面明确标准;建立区分问题金额、问题类别轻重有别的审计统计要求,严格区分审计(调查)报告和审计决定的统计数据;健全审计统计质量的考核机制,加大对审计统计指标体系质量的考核,以保证审计工作成果和审计工作情况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二)完善《金审工程审计统计管理软件》对审计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和维护,逐步从人工统计为主向计算机统计过渡。在《金审工程审计统计管理软件》中除进一步完善系统汇总、整合、分类的基本功能外,建议增加一些综合分析功能、识别纠错等功能。如同一问题或事项在不同审计项目中体现的区别分析,问题重复统计识别,数据逻辑不合理识别等,切实提高审计统计质量。(刘洪生)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