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审计队伍的“精专”化
杜永庆(湖北省秭归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3日】
字号:【大】 【中】 【小】
    面对众多的审计对象、不同类型的部门和行业,审计机关需要一批熟悉所监督部门、行业人员、业务操作、数据及管理法规文件等情况、知晓常规的违规手段的人员。古人说,术业有专攻,国家审计事业发展中需要培养和锻炼一支通晓所监管对象情况的审计“精英”、“专家”型人材。
    审计队伍“精专”化是审计监督对象多元化的要求。现代社会管理部门的分类越来越细,行业众多,审计监督对象十分广泛,其部门、行业性质各不相同,单位内部情况、业务、数据及管理法规规章及政策依据都不一样,这就要求审计部门要有熟悉各自监管对象情况、对其人财物、财政财务收支总体情况、单位业务管理程序、相应的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政策文件等都比较熟悉的专业人员。
    审计队伍“精专”化是提高审计监督质量的要求。因工作、生活和家庭等因素影响,审计人员在参加工作后知识、能力、专业水平提高受限,精力有限,而审计任务较繁重,审计业务人员不可能通晓跨部门、跨行业的业务知识,不可能掌握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管理法规、政策、文件,只能对经常开展过审计监督的被监督对象的相关领域范围内做到较熟悉部门的人员、业务、法规及管理情况。而熟悉相应领域情况的审计人员开展所监督范围的业务,才能保障审计质量。
    如何培养或锻炼审计“精专”?笔者有以下三种思考:
    一、在审计机关内部,依照职能划分分配和开展审计项目。按照监督对象分类,审计机关内部有许多机构设置方式,如财政、金融、行政、投资等机构,开展审计任务时,按照职能划分进行工作分配,由相关职能机构进行划分范围内的任务,可以使审计业务人员在多年审计中,了解所监管对象的内部人员、机构、管理、业务、管理法规政策、常规违纪违规行为等,保证项目的审计质量。
    二、采取促进“精专”化的必要的内部管理措施。审计机关要引导和督促审计业务人员术业有专攻。要求审计人员在开展专业审计时,认真收集情况,熟悉部门单位职能、内部机构设置、人员、该部门管理所依据的法规政策和有关文件、该部门业务工作流程、经常的违纪违规手法,从而在监督中做到“直捣黄龙”。审计机关内部开展经常性的综合分析或探讨性的业务交流,分享审计方法和查处违规行为的技巧。审计机关的管理者要及时传达或由审计业务人员阅读关于本地各部门的职能、机构、管理法规及政策、重大资金及项目等文件,使之掌握监管对象的相关情况。笔者在审计中曾经在社会保障部门接触过一位年轻的分管领导,他不拿片纸,对社会保险的各项政策规定、哪一年的第几号文件、哪一年政策如何变化都一口道来,如数家珍。审计业务人员对所监督的对象的相关情况,如职能、机构、人员、主要收支规模数据、业务管理过程、内部管理情况、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上级文件、主要违纪违规手段等,要达到比被审计单位人员更熟悉,这样才能在审计中熟于心、利于行,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才能准确评价、条分缕析。
    三、开展促进审计队伍“精专”化的活动。开展评选优秀项目和标兵骨干、表彰模范、奖励先进等必要的活动,以先进、典型带动审计人员在思想上、行动上,朝向精而专的方向努力,树立审计项目争先创优的良好气氛。促进笔者了解到,目前许多地方审计机关开展评选“审计能手”、“业务标兵”、“技术骨干”等活动,以促进审计业务人员精于审计、熟悉计算机审计技术,这是实现审计队伍“精专”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实现审计队伍“精专”化,就是造就一支审计“特种部队”,在财政经济领域与违纪、违法违规者展开无声无息但精巧的战斗;实现审计队伍“精专”化,就能深入、高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有效实施审计项目,促进审计监督质量的深入发展,使审计业务人员弄得清情况、查得清问题、说得清道理、写得准评价。(杜永庆)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