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金融企业审计的思考
康俊廷(审计署驻郑州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7日】
字号:【大】 【中】 【小】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秩序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具有明显的“公共性”与“社会性”特征,其存、贷业务直接面向社会公众,对经济社会具有强烈的渗透性与扩散性功能。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金融企业呈现出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建立规范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不断提高金融资产质量与运行效率,推动金融企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金融企业在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方面的作用,本文结合金融审计的实践,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探讨深化金融企业审计的思路与途径。

    一、 金融企业审计的特点

    金融企业审计作为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国家金融监督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维护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强化金融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金融企业审计与其它类型的审计相比,具有明显的特征。

    ——审计内容的综合性。金融企业审计内容不仅涉及金融企业贯彻落实宏观金融政策的情况,而且还涉及金融企业信贷资产运行质量及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通过审计监督,揭示金融政策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信贷结构存在风险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完善政策、优化结构、规范监管、防范风险的建议。从这个角度说,金融审计的内容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

    ——审计目标的多重性。与金融审计内容相联系,依据审计结果,在综合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政策执行、信贷质量、风险防范、内控制度、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评价意见与建议,促进金融政策的贯彻落实。从这个角度说,金融审计的目标具有多重性。

    ——审计风险的易发性。金融企业经营金融产品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属于典型的高风险行业。这种风险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企业经营的资产量大、交易量大、管理层级多、涉及存、贷客户多;二是受宏观经济政策变动影响大,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金融企业联动效应明显;三是信用风险、骗贷现象、伪冒现象的大量存在增加了风险的不确定性。金融审计必须正视这些风险的存在,以审慎与科学的态度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规避或化解可能出现的审计风险。

    因此,金融企业审计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服务经济大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突出重点,创新审计思路,力求从宏观上发挥建设性作用。

    二、突出审计重点,深化审计效果

    金融企业审计要始终坚持把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放在第一位,通过揭示重大违法违纪法问题,尤其是揭露大案要案线索,反映金融行业中存在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促进金融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综合竞争力,促进金融企业稳定高效运行及可持续发展。

    ——关注宏观经济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围绕“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通过跟踪信贷资金投向,揭露与反映金融企业违规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两高一剩”、房地产、资本市场及国家禁止或限制发展的其它产业发放贷款等影响宏观经济调控的重大问题,促进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低碳经济、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绿色产业,促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
    现阶段,要特别注意关注金融企业为规避信贷规模监管,通过委托贷款或无真实贸易背景从事票据贴现业务,套取资金投向资本市场及操纵股市问题,遏制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防止股市泡沫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违规放贷案件的分析,促进金融企业加强管理,推动监督管理机关履行职责,完善政策,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维护经济安全。

    ——关注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金融企业既是高风险领域,同时又是经济案件高发区。近年来,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金融企业违法违纪问题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从审计情况看,金融案件并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违法犯罪经济案件时有发生,金融犯罪形势依然严重,并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职务犯罪增多,尤其是“一把手”犯罪问题严重,涉案金额大幅上升;二是金融案件多数发生在基层银行,内外勾结案件增多,“团伙”犯罪特色明显;三是金融犯罪手段隐蔽化、高智能化趋势显著。针对这些情况,金融企业审计,要在把握总体情况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资金、关键环节及关键部位的审计调查,重点揭示普遍性与倾向性问题,将发现大要案线索作为审计的突破口,有效地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在当前情况下,金融审计要特别注意加大对银行贷款及贷后监管情况的审计监督,重点查处违规放贷、内外勾结骗贷及失职渎职等造成银行资金流失等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力求在大案要案查处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集中力量查处一批社会影响大、危害大、性质严重的重大经济案件,促进整顿与规范金融秩序,推进反腐斗争的深入开展。

    ——关注综合化经营风险问题。近年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要求,金融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加大了股权分置改革力度,积极推进综合化经营发展战略,基本形成了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体,以现代保险、信托、基金、证券等金融服务为补充的综合化经营体系,并依托银行综合性竞争优势,积极拓展金融市场新领域,通过并购、合作、参股等形式,实现了金融综合业务的快速发展。

    针对上述情况,审计机关应坚持“以总行审计为龙头、以银行客户为中心,以资金流向为导向”的组织方式,探索“统一组织、突出重点、联网运作、科学管理”的“兵团式作战”的管理模式,注意发挥金融审计的整体优势,重点揭示金融企业在综合化经营中内部交易及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审查银行总部风险管理的总体情况、总行并表情况、对所属分行集中授信及与所属分行关联交易情况,反映金融企业综合经营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促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揭示借集团优势规避和妨碍监管、损害消费者和社会公众权益等问题,反映金融企业综合经营对宏观经济整体运行和社会公平的负面影响,并从监管主体缺位、监管制度缺失等角度分析原因,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相关监管工作,防范发生金融系统性风险。

    ——关注国际化经营中的突出问题。《十二五规划》指出“要适应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近年来,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金融企业,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新要求,抓住金融危机及后金融危机阶段的有利时机,全面推进国际化综合性经营战略,加快境外机构的布局与并购步伐,通过直接持股或控股的形式,积极参与国际性的金融公司的运作,与数十个国家或地区的逾千家境外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基本形成了跨亚、非、欧、美、澳、五大洲、渠道多样、层次分明的全球金融服务网络。

    针对上述情况,审计机关要积极拓展审计领域,主动适应金融企业国际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对金融企业的国际业务发展情况实施跟踪审计:一是重点核实金融企业海外机构及部分涉外项目形成重大投资风险情况,核实并分析我国金融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及决策风险;二是重点分析金融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效果情况,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评价其发展定位是否合理,机构运营是否高效、决策是否科学、风险控制是否到位、境外资产是否安全等问题;三是重点跟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中的突出问题,核实其贸易的真实性,反映不法企业利用此类业务从事套利套汇等违规行为,揭示其中存在的突出风险、经营管理薄弱环节及可能存在的损害国家利益、影响经济安全等问题。

    三、转换审计思路,创新审计方法

     金融企业具有信息化程度高、数据集中度高、业务关联度高等特点,这一特点直接导致了金融审计数据采集时间长、存储难度大、处理速度慢,成为长期困扰金融审计的技术瓶颈。为有效地破解这一技术难题,审计机关应主动适应金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尽快组建一支数据分析专业化队伍,发挥其熟悉数据集中原理、模式及特征的优势,采取定期研讨、集中力量攻关等方式切实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分析电子数据,准确发现风险地区、风险机构、风险业务及风险资金,及时揭露金融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在具体审计实施中,依托审计专业化队伍的优势,在把握总体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审计需求,按照“总体、类别、个体”三个层次,分别对财务核算、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中间业务等内容进行科学分类,构建计算机审计分析模型。为提高其科学性与针对性,积极探索适应金融审计的现代审计方法:

    ——趋势分析法是根据数据特征,将若干类关联数据直接导入EXCEL表格,运用计算机转换及超级链接等功能将表格内容自动生成趋势变化图形,将数据的异常变化或异常现象,列为审计重点。趋势变化图形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够清晰地反映某一类或若干类经济活动现象的变化趋势与阶段性特征。运用趋势分析方法有利于把握某一类或若干类经济活动现象的总体特征,快速找出相关数据的异常变化或异常现象,从而增强分析问题的针对性,提高审计效率。

    ——结构分析法是从审计需要出发,依据结构分析原理将金融企业的存、贷业务分解为若干部分,并对每部分进行结构性细化,从而发现疑点与线索。此种分类方法具有清晰、直观、易于操作等特点。审计实施中,可以借助计算机功能将总体数据转换为饼状图或柱形图的形式来显示相关部分份额及其占总体的比重,并将金融业务划分为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中间业务等若干业务板块,按照结构性原理对每个部分进行再分解,从中找出个性或共性问题。

    ——联网视频法是依托信息化系统开展计算机联网在线审计,探索金融业务同步实时审计。充分利用金融企业业务流转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监管控制系统、分析预测系统,认真分析金融企业网络信息化运行特征,对经济运行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转换、审查、归纳与综合,最终实现对金融企业履行职责及执行金融政策情况的综合评价,揭示金融企业在政策执行、经营活动、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风险隐患。此种方法具有时效性强、政策性强、信息技术要求高等特点。运用此种方法有利于拉动审计监督关口前移,从源头上制止或纠正决策失误或重大违法违纪问题。

    在综合运用上述方法、揭示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基础上,深度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注意从体制、机制、政策、法律、管理等层面,提出综合性的审计建议,促进其加强管理、提高资产质量、维护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

    在当前情况下,要特别注意分析研究“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及“稳健”的货币政策对金融企业的约束与影响,认真分析研究适应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的金融企业经济活动规律及其信息网络化运行特征,积极创新审计思路、探索金融企业审计的方式、方法,区别不同单位的情况,分别建立适应审计要求的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中间业务、联行业务、其它业务等审计模型及审计软件,推动金融审计的不断深化。

    四、 强化综合分析,提升审计成果

    深化金融企业审计,要求审计人员进一步增强宏观意识,切实增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审计中发现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注意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促进金融企业稳健发展的高度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深化金融改革与维护金融安全的审计建议。具体说有以下方面:

    ——以金融政策执行为切入点,分析金融企业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金融企业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企业执行国家金融政策的结果将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产生重要影响。审计分析中,应注意抓住金融企业是否严格执行国家金融政策这条主线,重点分析有无将信贷资金违规投向产能过剩与低水平重复建设、房地产、资本市场等领域,揭示金融企业在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抑制通货膨胀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将审计发现的问题与分清责任结合起来,提出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的审计建议。

    ——以内控制度执行为切入点,分析金融企业在信贷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针对目前金融企业重大违法问题较为普遍、经济案件时有发生、金融犯罪形势依然严峻的特定情况,在加大对重大问题、尤其是金融案件揭露的同时,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手段、特点、规律及变化趋势,并通过相关分析反证内控制度的健全性与执行情况,同时为健立完善、规范的风险防范机制及内控制度提出建议,促进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推动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

    ——以重大经营决策为切入点,分析金融企业在综合经营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随着金融企业综合化经营战略的快速推进,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与企业规模的扩张,但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战略选择出现失误,未能发挥主业与专业优势;二是盲目进入短板业务领域,甚至发生违规操作;三是决策失误,造成损失严重。所有这些都表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存在严重问题。对此,加强对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综合评估与分析,推动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加强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决策评估机制,有利于推动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有利于提高决策水平、避免决策失误,促进金融企业的健康发展。

    ——以境外机构布局及资产并购为切入点,分析金融企业在国际化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对金融企业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战略规划、内部控制、对外投资等情况的核实与评估,分析我国金融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重点分析国际市场供需变化对境外投资带来的风险;新技术更新带来产品生命周期变化,引起产品市场波动;国际炒家对大宗商品、期货、股票等域的投机行为,使境外投资面临不可控损失。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注意从健全符合国情的对外投资法律体系、加强对跨国金融企业的宏观管理职能、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系等宏观层面,以及加强国际化经营战略、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风险防范机制等微观层面提出审计建议。

    总之,金融企业审计应着重从以上四个方面加大分析研究力度,特别注意将审计中发现的个体的、原始的审计素材进行综合性加工,有意识地上升到宏观经济管理高度进行综合性分析,力求从中揭示带有普遍性与规律性的问题,更好地发挥金融企业审计在促进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完善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及推进金融改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康俊廷)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