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全员经责审计下的队伍建设
张爱华(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9日】
字号:【大】 【中】 【小】
    2011年7月8日,董大胜副审计长在对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作总结时指出,“要抓好机构和队伍建设,树立全员经济责任审计观念,大力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素质,使所有审计干部都能够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它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丰富的工作经验、较强的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具体来讲,除基本的核查能力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对审计人员能力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是要具备较强的宏观意识和政策水平。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涉及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情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以及重大决策和管理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等。如果审计人员缺乏宏观意识,没能很好地掌握国家政策,就很难驾驭对这些内容的审查,审计评价时就容易停留在就事论事上,审计层面不够完整、经济责任审计认定不甚全面的缺陷将使其难以成为责任追究的可靠依据。
    二是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尽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对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的内容做了明确,但在准确界定责任时仍需要审计人员的经验和很强的专业判断能力,否则将无法客观地做出责任的界定。如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界定比较难,有的领导干部本人虽无违纪违规行为,但其任期内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也无从界定其应承担的责任。
    三是要具备较高的信息化工作水平。经济责任审计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内容庞杂信息量大,如果不能采用信息化的手段,不仅影响审计的效率,也很难保证审计的质量。运用计算机审计能大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迅速发现具体问题线索,还能分析出一些趋势性、倾向性的问题。
    四是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是审计工作的生命,是审计发展的动力。审计人员要不断增强审计创新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不断开拓审计工作发展的思路和领域,以创新的成果指导审计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开创审计工作的新局面。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培养和打造出一大批高素质的经济责任审计人才是最为重要的。树立全员经济责任审计观念,意味着除了加大培训力度、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外,还要“把实践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第一跑道,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实战能力”,使每位审计人员最终都能通过参加经责审计项目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具备上述能力要求,推动经责审计的不断发展。
    在全员经责审计下强化队伍建设,要注意把握以下四点:一是以个人专业特长和发展方向为参考,量才用人,发挥好业务骨干的“传帮带”作用;二是以审计碰头会和审计动态为依托,帮助审计人员理清思路,增强宏观意识,提高政策水平;三是以编写审计信息为手段,提高审计人员综合分析和总结归纳能力;四是以业务数据分析为抓手,通过撰写计算机审计方法和AO应用实例等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张爱华)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