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审计思维与方法的创新
李亮(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4日】
字号:【大】 【中】 【小】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高能耗、高污染的重点排污行业,钢铁企业能否认真履行节能减排责任与义务,在淘汰落后产能中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法规,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又是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做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审计是一个新的、技术性非常强的审计领域,审计人员必须不断地创新思维与方法,以适应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需要。笔者现结合以往的审计工作经验,谈几点体会,希望能够给从事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同行一些借鉴与参考。
    一、要关注钢铁产能增长方面的问题。控制新建钢铁项目规模、抑制钢铁产能过快增长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不能摆正速度与效益、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盲目上项目造成钢铁产能过剩。因此,新上钢铁项目建设程序中是否存在越权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问题是审计应关注的重点;通过将工程设计资料和设备采购、安装清单,与环境影响报告和国家有关部门对项目的批复文件相比对,查找企业有无违规上项目扩产能的问题。
    二、要关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的问题。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是实现节能减排,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尽管国家通过资金扶持来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生产设备力度,但地方或企业出于自身利益需求,不能及时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因此,审计人员应结合生产环节收集企业设备固定资产台账或清单,调查相应工序生产装备的建设时间、投产年限、产能产量、规格型号,检查有无未按规定关停和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生产设备。
    三、要关注污染物总量指标落实方面的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已从数量扩张转移到结构调整上来,通过“上大压小,等量代替”方式,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结构调整,促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节能减排审计就要按照这一基本原则,把握企业在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中,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调整情况,是否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四、要关注环境保护措施“三同时”的问题。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因此,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是否按照“三同时”规定,把环境保护措施落到实处,防止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建成投产使用后产生新的环境问题应成为审计的关注重点。
    五、要关注节能减排资金使用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支持政策,通过资金扶持来鼓励、引导钢铁企业加大、加快技术改造工作力度。与我们的常规审计相类似,审计中要重点关注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检查是否存在挤占挪用、闲置等问题,同时,评价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情况,推动资金扶持政策落到实处。
    以上是笔者近年来参加节能减排审计的几点体会。要想全方位、高质量地做好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审计人员把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贯穿于审计工作始终,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善于创新思维、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提出具有借鉴意义、推广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工作中既注重揭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又能够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高水平建设性意见,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审计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层次和高度,为实现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李亮)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