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中审计评价的导向问题
王伟(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1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在建立科学和完善的审计评价体系中,审计人员应该注意审计评价标准的差异化、评价内容的发展导向以及审计评价的强化应用,这样可以帮助党政领导干部转变发展观念,确立科学发展理念。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评价  科学发展

    【正文】
    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党政领导干部转变发展观念,确立科学发展理念。在审计实践中我们感觉到,正确政绩观的形成需要干部自身和外部两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党政领导干部的素质固然是政绩观形成的主要内因,但是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审计评价标准也起着关键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更需要体现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审计评价指标和机制,因为审计评价指标和机制,如同党政领导干部行为的“指挥棒”和“风向标”,对于党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具体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如何创新与探索党政领导干部的审计评价机制,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导向,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审计评价标准的差异化
    各区域在自然条件、发展基础、经济优势、产业结构等各方面存在客观差异,这种差异事实上也就是比较优势。一个地区的竞争力来源于比较优势,提高区域竞争力必须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客观要求各区域发展模式应该体现特色,不能趋同化。有人形象地比喻说,这是让长跑的和游泳的一起比赛。而我们在审计工作中,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客观条件,或者同一省市的不同地区,党政领导干部的审计评价指标有一定的差异。比如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国各地已经被划分为优先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它意味着在一个行政区划内的各个地区的功能定位不一定完全相同了,这决定了对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审计评价内容不尽相同,对优先开发区来说,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经济发展指标权重可以适当高一点,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来说,经济发展指标权重适当下调,同时增加保护生态和环境的考核权重。审计评价立足于地区发展的差异化,能够调动各区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积极性。
    二、突出发展导向 设置评价内容
    审计评价内容应该凸显细化,遵循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地区发展应该立足长远,但审计评价内容上要着眼现实操作性和目的性。审计评价的内容设置既注重围绕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也充分考虑了各地区的不同特点,又尽量兼顾了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将审计评价内容细化为经济工作、专项工作、常规工作。经济工作包括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等11项经济指标;常规工作包括党的建设、社会建设、群团建设、目标责任制等 ;专项工作根据当地中心工作来确定,包括重大项目、要素破解、创新突破、民生保障等。
    首先,在每类地区审计评价内容的设置上,根据地区各自的特点和发展优势,考虑不同的专项审计重点。农业主导型地区设置农村饮用水工程、土地开发整理等,突出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优先的绩效审计评价;工业主导型地区将重点考核经济增长速度、招商引资规模、质量效益、产业结构等绩效的审计评价;综合发展型区域重点考核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状况,强化发展现代服务业、资源消耗、环境保护、自主创新等绩效的审计评价。
    其次,科学制定权重,突出公正。由于客观条件不同,做同样一项工作的难易程度就有差异。那么,不同类别的地区,其工作的侧重点和难易程度也自然有所不同。如对不同类别的地区赋予同样的评价分值,就会不尽合理,从而影响到审计评价结果的公正性。为保证审计评价的公正性,除常规工作权重相同外,不同类型地区,重点工作赋予不同数值的办法。专项工作依据完成难易程度等因素赋予不同分值,经济工作中8个指标分类区别权重。例如,工业总产值和规模工业效益的基本权值分工业主导型、综合发展型、农业生态型分别为14、12、8和8、6、5分;农业总产值和农业收入的基本权值分工业主导型、综合发展型、农业生态型分别为6、8、12分;其他服务业增加值、自营出口、固定资产投资等都根据三个类型设置不同的权值分。计分公式:(区域人均值/全市人均值0.1+区域实际发展速度/全市发展速度0.3+区域实绩/区域计划值0.6)权值分。通过这样进行赋分、公式计算,尽量做到了与各类区域工作侧重点相一致、与各项工作的难易度相吻合,比较公平合理,体现了因地制宜和差异发展。
    通过细化审计评价内容、区别评价指标权重,经济工作以权值分加入人均值、发展速度、目标完成率进行考核,专项工作、常规工作实行附加分和倒扣分,从而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仅凭经济指标进行审计评价的做法,从而实现了经济、社会、政治、生态的协调发展。
    三、强化审计评价的应用 彰显审计成效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审计引导干部行为,所以审计结果就必须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各级政府应该把审计结果运用与干部使用、奖惩相对接,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发文公布,审计评价的高低,对每一位领导干部来说,是一个政治荣誉的排名,综合分析党政领导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提出审计评价意见,应作为作为党政领导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这样可以破解过去那种唯GDP、“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怪圈,实现工业经济抓上去可以获得好的审计评价,发展效益农业、保护生态环境、解决民生问题、提高老百姓满意度同样获得好的审计评价。
    通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建立科学和完善的审计评价体系,使广大党政干部对什么是科学发展,什么是正确的政绩有了更加直接、更为理性、更加深刻的理解,使他们干有方向、干有重点,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从而在干部头脑里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树立起科学发展理念和科学的政绩观。(王伟)
    
    参考文献:
    [1]关晶波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之我见》,《现代审计与会计》 ,2007年第6期
    [2]于保和  《经济责任审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
    [3]刘家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审计研究》,2008年3期。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