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审计人员轮岗交流的几点思考
魏明坤(江苏省沛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7日】
字号:【大】 【中】 【小】
    
    基层审计人员是国家公务员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和审计工作的创新开展,基层审计部门在推进审计人员岗位轮换上进行了广泛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从实践结果来看,审计轮岗工作正在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不仅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机关效能,而且激发了队伍活力,促进了审计队伍健康成长。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由于基层审计部门人员“入口”较窄、新生力量补充不足,领导或非领导职位超饱和,年龄结构相对失衡,一般人员在职务上长期“原地踏步”,从而挫伤了部分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针对上述情况和问题,如何加强基层审计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进取性,是摆在当前诸多基层审计部门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基层审计人员轮岗情况与大家交流一点粗浅看法。
    一、为什么要进行人员岗位轮换
    基层审计机关为什么要进行人员岗位交流。笔者以为,主要是因为:
    ㈠ 是法律法规的要求
    实行干部岗位交流,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进一步拓宽扩大民主的渠道,把群众参与贯穿到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同时,新的国家审计准则第十九条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审计人员交流等制度,避免审计人员因执行审计业务长期与同一被审计单位接触可能对审计独立性造成的损害。”这就要求在基层审计工作中,要依法依规进行人员岗位轮换。由此可以看出:审计人员岗位交流、人员轮换是法律法规的要求所在。
    ㈡ 是机制体制的要求
    一个人长期在一个岗位、一个部门工作,身处同一环境,重复同一工作,接触同一人群,其眼光的长远、工作的热情、自身的形象等自然受阻,存在诸多弊端。在学习上容易产生惰性,不思进取;在观念上容易墨守成规,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在作风上容易自由散漫,正气不足;在业务上容易不求精湛,钻研不深。不仅工作环境上“老面孔”,业务技能“老把式”,而且思路上也是“老套路”,缺乏创新和驾驭审计工作的能力。既容易产生工作惰性,又不利于个人的成长与进步。这种现状势必促使基层审计部门和管理者建立健全激励竞争的用人机制,用人员轮岗等平等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办法来解决懒、散现象,目的就是让能干事者有岗位、肯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地位。
    ㈢ 是人员结构不合理的要求
    现实工作中, 由于基层审计人员长期的“原地踏步”,人员和岗位得不到双重“刷新”,加上一些基层审计部门的人员结构没有得到优化和整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社会阅历等不均衡,岗位分工不公平、公正、科学,客观上存在忙闲不等、苦乐不均等不合理现象,容易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被动工作局面。这些结构不合理和人员分工不科学等所暴露出的问题矛盾日益凸显,由此造成的无疑是工作效率、业务质量和创新意识低下,阻碍了基层审计工作的创新开展。
    ㈣ 是廉政建设的要求
    实践证明,一些人之所以出问题,原因就在于其长期处于某些关键性的工作岗位和职位上,缺乏纪律制约和有效监督,在权利与责任、金钱与利益面前失去了平衡,忘记了自我。所以,要通过岗位轮换,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审计人员的纪律性和防腐拒变能力,这也是爱护干部、保护同事的一种有效措施。
    ㈤ 是客观规律的要求
    生活中,我们常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审计人员工作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不仅靠自身努力和知识积累,更多的是要靠工作实践和创新。实行人员岗位轮换,正是基于组织上为更好的锻炼队伍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审计人员轮换到一个新的岗位,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就会不由自主地提高适应环境的各项能力,努力去探索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适应新环境。在新的工作岗位中获得新知识、增长新本领、学得新技术,有利于改变审计人员原有的思维模式,增强工作的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利培养审计人员综合能力和视野的开阔。
    二、如何进行人员岗位轮换
    如何进行审计人员岗位轮换,是事关审计工作创新管理的关键。因此,在具体工作中,需要考虑“四个因素”、把握好“五个原则”和“两个问题”。
    ㈠ 考虑“四个因素”
    一是岗位之间的差异性。不同的科室、不同的岗位,其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性质、工作要求等也不尽相同,人员轮岗之前要充分了解、掌握被轮岗者的思想素质、专业特长、适应能力、工作潜力和性格志趣,能否胜任和愿意上任等。这些都是选好人、用好人、管好人的前提。只有做到“知岗”、“知人”,才能更好地“善用”、“善任”。这就需要基层审计机关在管理上提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好大量的调查和摸底等基础性工作,全面、细致、周密地统盘“考虑”。
    二是岗位职责的连续性。一些基层审计部门在人员轮岗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全员轮岗,忽略了对审计工作连续性的考虑。由此,导致了一些工作的衔接困难。因此,如何让工作岗位职责“不脱档”,是基层审计管理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需要反复斟酌,可分期、分批次地进行人员轮岗。
    三是思想认识的偏差性。有些基层审计部门和领导在人员轮岗中,对人员轮岗交流的目的性、重要性等认识不足,认为轮岗是针对一些工作表现“差”,或者是有“毛病”、不服从管理者的事。往往把一些“不听话”、“不服从者”纳入轮岗范围,对“意中人”、“圈内人”则厚爱有佳,不作轮岗安排,给轮岗交流工作涂上了一层消极的“色彩”。这种思想观念上的偏差,无疑是对审计人员轮岗工作是有害的。
    四是资料移交的缺失性。对轮岗人员来说,从一个工作岗位走向另一个新的工作岗位,都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手续交接工作。比如,列出清册对文件、资料等进行移交;对未完成的工作事项进行书面交接;对使用的办公设施和用品(计算机、移动硬盘、电子数据资料)等进行清点,以保持业务资料的完整性、可查性和工作责任区分。然而现实工作中,资料的移交恰恰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多数岗位和人员轮换后,缺失的就是手头资料的移交。
    ㈡把握好“五项原则”
    一是公开透明原则。所谓公开透明,就是在审计人员轮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岗位职责、职能及要求的公开和公示,提高轮岗工作的透明性、实效性、针对性,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是轮岗时限原则。对基层审计工作岗位,在同一标准和条件下,要适时进行人员岗位轮换和人员交流。比如,可以规定:在同一部门、某一岗位上,工作满二年或者满三、五年者,应当或者必须进行岗位轮换和人员交流等。
    三是拔草助长原则。在基层审计人员岗位轮换工作中,要重点关注年富力强的审计人员,对有实力、有能力、有定力、有前途的青年干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工作累、岗位重、担子沉的职位上交流,提高其干适应和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提高其工作实践经验和水平。
    四是以人为本原则。人员轮岗交流的目的是锻炼队伍、提高素质,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责、责尽其能之目的。因此,在轮岗交流中,实行“三方互动制”,即组织搭台、岗位和人员双向选择。既能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个人特点和特长,又能兼顾便于组织管理和岗位要求。
    五是跟踪管理原则。对审计人员轮岗交流后,要加大对其跟踪管理力度,及时跟进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工作表现。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审计人员进行表彰鼓励;对有意见、有想法,不服从轮岗管理的审计人员,及时教育提醒和重点监督管理,形成良好的用人、管人跟踪机制。
    ㈢把握好“两个方面”
    第一,摸清底子,做到心中有数。一要摸清各部门、各岗位对审计人员的需求情况,使人员轮岗工作有的放矢;二是提高人员轮岗工作的预见性。把人员轮岗工作纳入年度干部培训计划和工作需要管理,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案地进行。
    第二,人员轮岗要“小频率,低幅度”。从有利于稳定审计队伍、保证审计工作的衔接性和连续性出发,不宜“遍地开花”或部门人员“一锅端”等轮岗方式。否则,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 人员岗位轮换带来那些好处
    经验表明,基层审计人员岗位轮换交流后,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是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环境,势必促使审计人员“从头学起”、“从头做起”,必将激励他们有所新的作为,有助于提升审计人员的工作创新能力和动力。
    二是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环境,能促使一些审计人员“审时度势”,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和自律意识。
    三是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环境,势必促进审计人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监督,有利于增强审计人员团结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是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环境,能促进审计人员“一专多能”,有助于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
    五是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环境,能促使工作岗位、人员之间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有助于审计干部队伍的培养与成长。
    六是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环境,能促使审计人员进一步增强审计工作的紧迫感和危急感,有助于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业务质量等。
    四、人员岗位轮换的几点启示
    通过工作实践,笔者觉得,在基层审计机关人员轮岗过程中:
    一是要坚持用人所长,量才所用。在实施人员轮岗交流时,应根据部门、岗位、人员等特点进行统筹安排,在人员合理轮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做到轮岗人员学有所用,发挥其专长、所长和特长,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同时,应注重抓住重点、有所侧重,加大对重点部门、热点岗位的人员交流力度。
          二是要坚持自主自愿,流向合理。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要使审计人员发挥更大应有的作用,必须加强与被交流人员的有效沟通,可采取组织搭台、“双向选择”唱戏等方式,使轮岗人员从思想上、观念上认识到人员轮岗的重大意义和现实意义,从而形成思想和行动的有机统一,减少因轮岗而带来的队伍不稳定因素,保持各部门、各岗位间的人员相对自主自愿、流动合理。
    三是防止人员轮岗的随意性。首先,科学制定轮岗计划。根据本单位、本部门人员结构和分工情况,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好人员轮岗计划,明确交流条件,做到交流事先有谋划、操作有标准。对什么时间轮岗、多长时间轮岗、轮岗比例等,都有一个明确规定,使人员轮岗工作真正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其次,科学确定轮岗形式。人员轮岗,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和锻炼审计队伍。因此,要结合审计人员自身的身份、年龄、气质和专业知识类型,建立分层次、多方位、立体式的培养、锻炼及使用轮岗机制,畅通一般人员、中层干部等之间轮岗的通道,确保审计人员轮岗的有序进行,防止审计人员轮岗工作的随意性。(魏明坤)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