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
屈哲 涂永泉(江苏徐州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5日】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工作正日趋规范化。履行建设项目预决算审计监督职能,对保证固定资产投资的真实、准确,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建设市场正常的秩序,促进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目前仍存在投资技术人员不能准确的认定决算资料;施工单位不真实地报送决算资料;工程造价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不能完全有效地复核决算资料;而且工程造价审计处理的法律、法规还不配套,这就给投资建设项目造价审计(预决算审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风险。为此,有必要分析该风险的成因。
    一、风险的种类
    所谓工程造价审计风险,主要是指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在完成预、结、决算审计工作,提交审计报告初稿,对审计报告初稿所表述肯定性结论的准确性应承担的风险。风险的大小决定着审计结论所反映的内容的准确程度,同时,还表明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对审计结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当风险值为零,视为完全肯定,完全肯定是一种纯理性假设,其审计结论客观上是不现实的;风险值为1,视为完全不肯定,完全不肯定的审计结论在经济上是毫无价值的。因此,审计人员所提供的审计报告是一定程度肯定的报告(非完全保证),承担一定前提下肯定意见所应承担的风险责任。
    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审计风险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工程造价审计固有风险,即在操作中客观存在的风险,如项目复杂、法规不健全等;二是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指建设单位(或受托监理)对工程所涉及的经济活动不正当处理带来的风险;三是审计成员作业风险,是指当事人对审计项目未能客观公正地验证、测算、复核所应承担的风险。审计风险可用公式来表述:
         审计风险 = 固有风险 + 控制风险 + 作业风险
    由关系式可得出: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大小取决于三种风险的大小。当三者都低时,其审计风险才会最低,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才会较高。对一具体项目而言,第一种风险是常量无法降低或避开,而后两种风险是变量,可以通过人的努力来降低和减少。如某建设项目,其结构越复杂、设计越烦琐、施工技术措施越不周到、施工时间跨距越长,其预决算准确性的固有风险就越高;若建设单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所聘监理师不了解造价知识,缺少责任心,那么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就相对越高;若审计人员缺少相关专业知识,不了解施工工序与定额的关系,又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那么作业风险就会很大。加强建筑管理,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依法审计,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审计的风险就会从总量上得到控制。
    二、风险的成因
    项目的固有风险与外来的控制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法避免的。降低审计风险的核心主要是降低审计成员的作业风险,其关键是审计人员。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未对送审资料进行总体性全面测试,而是采取抽样审查或重点审查法,这种人为因素可能使审计的样本不能准确的反映总体性质;
    2. 审计人员采取的审计方法不当,选择和运用了不适宜或无效律的审计手段,导致未能发现送审资料中业已存在的错误;
    3. 审计人员运用的假设、观察和推理等不符合施工现场的客观情况,从而出现失误,导致审计结果与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不符;
    4. 审计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致使取得的审计证据缺乏充分性和适当性,无法找出审计对象中本身存在的问题;
    5. 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不能客观公允的处理审计事项,以至人为地使审计结果与事实相背离;
    6. 审计人员未严格按国家法律、法规和审计规范的要求操作,致使审计结果不合法或不合规。
    以上无论那种原因导致的作业风险,由此带来的审计风险责任都应有确切的担当人。承担《审计报告》编写的审计风险责任人使审计人员,而做出审计报告后,承担审计风险的责任人是审计机关。无论是审计人员还是审计机关,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只有正确地认识审计风险,树立审计风险意识,并在工作中力求最大地降低风险,才能够提高审计质量。
    三、降低风险的途径
    降低风险的根本途径是通过加强审计规范管理和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来实现。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落实好审计规范,严格审计工作程序
    审计规范是尺度,对于落实《审计法》,约束审计行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有重要的保证作用。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必须掌握审计规范,要了解被审计项目的基本情况,制定切实可行、详细周密的审计方案,收集充分性较强的审计证据,整理出内容完整、叙述清楚、签证齐全的审计工作底稿;作出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使整个审计过程合法、合规,努力降低审计风险。
    (二)采取全过程跟踪审计,客观反映审计事项
    全过程跟踪审计能较好地与建设项目动态管理相接合,能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客观反映事实情况,降低审计风险。工程造价审计结果直接涉及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乃至监理单位的经济利益,选择好审计方法和实施步骤。采取“一座谈、二测量、三计算、四分析、五商定、六研究”的工作思路。从预算执行情况、标底、合同价的审核、施工过程图纸变更、隐蔽工程资料确认、资质等级到套价取费、竣工决算审计,应进行全面分析,对最后核定的审计结果报审案组集体研究确定。要充分客观反映造价,公开处理分析意见,力求审计结论的工程造价真实准确。
    (三)健全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
    审计的实施者难免会有疏漏失误甚至经不住诱惑的时候,因而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还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才能真正达到爱护审计人员、维护审计声誉、确保工作质量和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
    1. 要坚持分管领导“三定”制度。从项目见面审计原则初定,审计过程中分歧意见的认定到审计结论的确定,都应由分管领导把关,减少审计人员的随意性。
    2. 要坚持审计组内部审理制度。对每一个项目审计组要至少有三人以上,要有主审、核查人、审理人,主审、核查人、审理人对自己所作的审计资料都要签字,并承担相应责任。
    3. 要坚持审计资料三方签证制度。对每项审计数据的确认,都必须经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三方签证认可。
    4. 要建立外部监督制度。邀请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三方监督,以“八不准”为准绳。
    5.要坚持审计案卷定期抽审制度。为确保审计项目的真实、准确,对已审项目的审计案卷要由总审计师定期进行抽样检查,予以弥补或纠正,并及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当然,还要全面提高业务人员自身素质,定期“充电”,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审计人员要经的起考验,增强抗腐能力,要有一身正气,秉公执法;审计人员要全面掌握业务技能,善于排除各种干扰,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降低审计风险。(屈哲 涂永泉)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