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审计亮剑“庸懒散”的思考
万玉昆(湖北省巴东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6日】
字号:【大】 【中】 【小】
    
    今年4 月,审计署党组提出了以“岗位大练兵,全面提素质”为主题的活动,其核心是切实治理“庸懒散”。诚如审计长刘家义所说,人要有朝气、志气、骨气、勇气,对工作要有热情、激情、追求。一个人如果没有这种意志品质,就不可能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健康的心态为事业奋斗终身。“庸懒散”看似小问题,与腐败现象比较起来似乎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庸懒散”导致办事效率低下,不办事,办错事,办坏事,不仅损害群众利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发展的软环境,同时贻误了发展的最佳机遇期,此种“亚腐败”的负面影响力不可小视。治理“庸懒散”就是树正气,树新风,其目的就是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明确应有的职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审计事业负责,为发展提供一流的服务。
    一、“庸懒散”的主要表象
    庸、懒、散的主要表象,一是得过且过。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精神不振,暮气沉沉,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工作上拈轻怕重,敷衍塞责,不做事情、怕担风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守摊子、不思进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二是工作推进不力。不深入基层一线,不靠前指挥,对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实不到位,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三是创新能力不强。疏于学习和思考,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工作思路不清。谨小慎微,墨守成规,习惯于老套路、老办法,凭经验办事。四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全局观念和协作意识不强,局部利益和团体利益至上,各自为政,影响整体工作。五是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官僚主义和衙门作风严重,不调查、不研究,拍脑袋决策,服务意识淡漠。六是业绩平庸。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不高。七是谋人不谋事。心浮气躁,重权轻责,只想做官,不想做事。八是纪律涣散,自由散漫。九是贪图享受。热衷于迎来送往,吃喝玩乐,铺张浪费。十是形式主义。机关规范、制度条例,墙上、文件里随处可见,可是制度是制度,执行是执行,说得重,做起来轻。
    二、以治“庸”解决工作能力问题
    庸即平庸,无所作为,在工作上没有出色的表现。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的审计工作任务很重,而且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审计人员和审计管理人员,需要领导干部不断提高分析判断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统兵带队能力,审计人员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执行能力。要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要大兴学习之风,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新技能。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培养一批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和内部管理的行家里手,发挥好领军人才、骨干人才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审计长的指示,为基层审计机关治“庸”指明了前进方向,笔者认为,审计治“庸”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扎实开展:
    (一)加强基层审计队伍学风建设,建设学习型审计机关。当前,从总体上看,基层审计队伍的学风是好的,但是也要看到,目前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不良学习风气,在一些地方和干部身上表现得还相当突出。或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不愿学;或热衷于应酬、忙于具体事务,不勤学;或把理论当摆设、装点门面、走走形式,不真学;或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学;或学而不化、学用脱节,不善学;或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把理论当作谋取私利的护身符。从组织形式上看,或学习制度不健全;或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却很少落实到行动上;或学习思路不开阔,方法简单,在引导审计干部加强日常学习、激发学习内在动力上缺乏有效措施;或热衷于赶潮流、应时髦,学习来点应景,搞得阵势很大,搞得众人皆知,纯粹是走过场、敷衍应付,搞形式主义。针对目前学风中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笔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与认识,以期与大家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一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应有纯正高尚的学习动机。学习动力缘何?源于能够心存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源于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源于能够为国家体制创新、制度完善、管理水平提高建言献策;源于审计监督之职责、使命之神圣。为审者,率先于服务之时,当然需要充分的学识、智慧和能力。要学习,学什么?学习不仅要学习与审计工作相关的审计学、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行政学、法律学、计算机、工程学、管理学、经济学等核心专业知识,同时要学习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技能,而且还要与时俱进地加强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二是树立学习的素质观念。审计人员学习科学理论与先进知识的直接目的,不是熟悉和背诵理论词句,不是为了口若悬河夸夸其谈,不是为了作报告或演讲,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的行为时刻不脱离科学理论的指导,提高领导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三是树立学以致用观念。审计人员加强学习,其根本目的在于运用,即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审计实践,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审计干部,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科学理论与先进知识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学习理论与开展具体的审计工作结合起来。如目前的政治学习,应主要学习和研究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规划最鲜明的主题是科学发展,最鲜明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规划建议最突出的精神实质,此两大系统的科学理论应真正学懂弄懂。通过学习真正搞明白,什么是科学发展?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行各业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审计怎么给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明白“十二五”时期审计该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进一步思考怎样才能干好。四是树立创新学习观念。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加强学习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创新能力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基础是学习。比如,提升创新能力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认真研读原著原文,着力把握精髓,从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上深入理解,并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升创新能力离不开现代科技知识的支撑,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拓宽学习领域,在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同时,广泛学习做好本职工作、推进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打开新视野、扩大知识面,使知识的更新与创新的要求相适应。还应当看到,加强学习不仅应当注重向书本学习,而且应当注重向实践学习,认真总结广大审计干部在实践中创造的丰富经验,使之转化为提升创新能力的宝贵营养。审计人员在学习科学理论与先进知识时,要突出科学理论的创新特质,要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思路、新的解释。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发展性地予以运用。五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坚持终身学习科学理论与先进知识,持之以恒,把学习当作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自内心地把学习科学理论与先进知识当作精神的渴求,活到老,学到老。唯有如此,审计人员才能紧跟时代的步法,与时俱进,知识才不会老化,思想才不会僵化,能力才不会退化。
    (二)加强基层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多维培养领军人才。新形势下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加强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笔者认为。一是专业化人才培养,应结合于审计工作实际。目前,基层审计的实际状况是,人员少,任务重,常年陷于具体事务;中老年人员多,新手缺乏经验,人员交替更迭无序,整体素质结构不合理;工程技术、IT、环境资源等审计人才奇缺。针对这种情况,基层审计机关在专业化建设方面,只有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结合各自不同的情况提升专业水平,才能取得实际效果。首先,在审计业务分工方面,应根据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进行明确分工。考虑专业胜任能力,审计人员才能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各尽擅长;只有分工,才能专业,分工是专业的前提。其次,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分工且有稳定性,才便于结合审计实务开展专业研究,才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积淀经验。专业的提升,课题的突破,来自于一线审计人员长期的关注、探索和实践。实践出真知,假以时日,自然会产生一批单兵素质高的审计高手,自然会产生一些专家行家,自然会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突破提升。各级基层审计部门,若能踏踏实实,在审计的各个领域,刻意造就一大批真正的专家行家,在审计实务中,在财政审计大格局中,整合好审计资源,就能产生强大的集约效应,攻无不克,审无不胜。再次,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任何人不可能通晓天下成为万能的专家。目前不小地方在局域范围内盲目打破科室界限,随心所欲安排审计任务的做法,与大力提倡的“审计资源整合”、“人员合理流动”完全是两码事,是一种未能真正懂得审计工作的外行,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瞎指挥,非但不能保证审计质量,而且也是极端不利于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尤其不利于审计问责机制的建立。二是专业化人才培训,应讲究科学的培训方法。做任何事情,光凭热情不行,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审计也不例外。基层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应根据审计人员的素质基础,讲究科学的层次培训方法。即对于高深精尖的专业培训,如复杂的计算机数据库知识,其对象应是计算机专业人才以及从事计算机审计的研发人员。而对于绝大多数审计人员来说,应进行应用教育培训。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应从操作实务出发,一是一,二是二,围绕应用编写教材,要果断舍弃实用中用不到的内容。否则的话,参培人员如听天书,不知所云,其结果是钱花了不少,时间耽搁了不少,但培训目的并没有达到。三是专业化人才引进,应着力引进实用创新型人才。当今世界各国对于人才资源普遍予以高度重视,把它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所有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的竞争。放眼全球,凡是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的国家和地区,无不是人才荟萃、国民整体素质较高的地方,人才兴而国力盛,这已成为一种亘古不变的铁律。同理,国家审计机关若能在审计领域拥有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审计就占据了领先的优势和地位,就掌控了审计的制高点和制空权。记得审计机关刚组建时,对调入审计机关人员资格的审查,必须是会计专业或者从业会计工作多年、有着丰富会计工作经验的人员。但近几年来,因为种种原因,非审计人员日益增多,从而导致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下降,产生的后果是,引进人员由于缺乏专业功底,对会计业务、审计业务等似懂非懂,审计难到位,审计质量无法保证,潜在审计风险增加。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在加快培养本单位人才的同时,应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应本着对国家审计事业极端负责的精神,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引进人才工作做好做实。目前应注意引进计算机、工程造价、环境保护、区域规划等专业人才,因为这几大领域的人才在基层审计机关太过苍白了。在人才的引进中,要注意引进多学科、多领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做到差什么,引什么,缺少什么,补充什么。四是专业化人才建设,应建立激励机制。审计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首要位置,着眼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一视同仁地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的审计环境,搭建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英雄要有用武之地”。同时审计部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主体,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切实保障人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在审计专业化人才发展建设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重视对审计干部精神、理想及价值追求的培育,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实绩突出,德才兼备,作风过硬,勤恳踏实的优秀审计干部培养好、使用好、发展好。对那些勤勉尽责,无私奉献,为推动科学发展作出实实在在贡献的审计人以更多的敬意,更多的回报。
    (三)加强审计实用创新,大力倡导审计务实之风。创新并不仅仅是专家或科学家的事。关于审计创新,湖北省审计厅张永祥厅长2011年1月在全省财政审计培训班上的讲话极其到位:“创新在认识上,既不要把它神秘化、高不可攀,也不是简单的写几个口号,提几个排比句,更不是说几个动听的语言。创新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过程,凝聚在审计工作的各个时点、各个环节、细微的方面。审计工作过程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将新的思想火花转变为改变现状的契机,哪怕是审计观念的一个小小转化,审计方法的一个小小发展,审计方式的一个小小提升,都是在创新。”笔者以为目前情况下,审计机关应大力提倡务实和各种审计实用创新。如:财政联网审计,首先应在全国财政系统范围内统一规范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为会计核算软件与审计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创造条件,否则的话财政联网审计及适时监控将是一句空话。如巴东县一个小小的财政局,使用的财务及业务软件就包括方正春元等四款软件,现场审计中检索AO预置的1800种转换模板“方正春元”尚不在其列,而使用其他方法采集转换还原数据极其繁琐;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应结合新《国家审计准则》的理念和审计文书的种类、格式加紧研发;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结合各行业特点加紧研发主要的SQL查询语句;近期由国家审计署组织起草发布的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应在国家机关、部门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大力强制性推行;中办、国办发布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及《国家审计准则》应尽快开发相关审计指南和运用模板;拟修订的10项规章和拟制定的另1项规章应尽快出台;各处、科、股、室应加强各自领域的专业研究,从基础做起,从最起码的职责做起,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起步,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骛远。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不少地方审计机关多少年来,连本级财政预算执行的常规审计都未审查到位,未尽到法定职责,还在大喊特喊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等审计,诸如此类的幼稚可笑,是极不务实也是极不现实的;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政大格局审计、联网在线审计、国家财政安全、金融安全、资源安全、国企资产安全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民富国强、体制障碍、制度缺陷、管理漏洞等等课题,都是审计应用研究的主攻方向。在这方面笔者有一些经验可供抛砖引玉,本人是财会、审计双科专业科班出身,从事审计工作28年来虽然身经百战,但是对学习和审计研究工作从不敢有过一刻的放松和懈怠。从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开始到研究毛泽东思想,从研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到研究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研究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欧洲共同体等国政治经济发展史到研究本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意识形态,从研究无数经济学家的前沿学术思想到研究国内外审计理论和动态。自感知识的积淀,格局境界的提升,真正是获益匪浅,一生受用无穷。近三年来发表文章百余篇,之所以发表的学术成果都能得到专家读者的厚爱和认可,除了实践经验和专业积淀外,主要得益于学习、思考特别是结合中国国情的长期潜心研究。如2009年撰写的《对村级债务审计清理方法及化解对策的研究与探索》一文,为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全国20家网站、报刊杂志和10余省市采用和转载,撰写的《中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及《关于推进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思考》为审计署等全国10家网站采用和转载;再如2010年撰写的《关于加强基层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关于县域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关于审计法律责任的探究》、《审计重要性水平确定与审计风险评估的研究与探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中的监控节点把握及其风险控制》等5篇论文,是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审计学术研究成果。撰写的《基层审计视角下国家审计准则解读》一文,是国内继审计署总审师孙宝厚《新国家审计准则解读》之后,唯一的一部比较详尽且操作性强的《国家审计准则》工具书,被业界称为活字典,为中国内审协会、湖南岳阳、江苏南通、泰兴、常州、港闸、新疆阜康等审计同行转载。2011年1月在完成对7家金融机构15个主管部门15家中小企业10家种养殖大户的专项审计调查后,撰写的《谁为县域经济发展输血?》为《中国审计报》二版作头条新闻采用,撰写的《关于破解县域经济金融抑制的思考》一文,被湖北省审计厅列为重要成果,向省委省政府及国家审计署作了专题报告,并在中国审计新闻网全文公开发布。
    三、以治“懒”解决工作效率问题
    懒即懒惰,怠惰消沉,浑浑噩噩。“懒”主要体现在一些干部长期存在工作惰性,失去了应有的工作动力。长期以来,一些干部“混”字当头,无所用心、无所作为,甘当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一些干部占着位子不干事、拿着工资不出力,是典型的尸位素餐。他们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抱着铁饭碗,稳坐钓鱼台,还感叹怀才不遇、时运不济。别看这些不作为很温和,但却是缺乏担当责任、效率低下的罪魁祸首。在日常工作中,具体表现为部分领导干部缺乏主动的科学谋划和决断,一些中层干部缺乏主动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动性,不愿主动创新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部分一般干部常常以我水平能力有限、身体不好,或干脆以我不会做、我做不好等各种理由,应付领导部署的工作,能推则推,能拖就拖。懒惰的反义词是勤,勤能克懒。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究,勤实践。具体到审计工作,就是勤勉尽责,就是审计人员爱岗敬业,勤勉高效,严谨细致,认真履行审计职责,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笔者认为治理干部“懒惰”问题,一要分工明确,奖罚分明。解决好职能交叉重叠、责任不清、事权分离、多头管理和管理真空的问题,优化指标体系设置,分层分类建立考评指标体系,将责任落实到岗到人。二要敢于亮剑。导致干部不作为的关键因素是思想观念问题,思想上漠视、意识淡化,就会导致行动迟缓、行为散漫,结果就会造成工作平庸、作风懒散,办事敷衍了事、弄虚作假。因此,治理干部“懒惰”的问题,要从思想上进行根治,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敢于向不作为干部亮剑。三要大胆开刀。要来真格的,坚决处理一批“懒惰”干部,形成强烈的刹风整纪高压态势,让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无处容身。凡经查实的问题,不管涉及到什么人,都要坚决追究责任,不搞下不为例,不搞迁就,形成良性的责任导向,切实做到治“懒”增效。
    四、以治“散”解决工作风气问题
    散即散漫,任意随便,不守纪律。笔者认为治理干部“散漫”问题,一是加强纪律性。要增强组织和纪律观念。审计干部要讲政治、讲原则、讲大局,强化自律意识,模范遵守各项规制度。审计工作纪律“八不准”是审计工作者的生命线,审计人员务必信守承诺,严格遵照执行,在纪律面前要保持人人平等,无论是谁碰触了高压线,轻者让其伤筋动骨,重者让其自毁前程。二是全国审计机关要形成“一盘棋”的“大审计”格局。要创新审计管理机制,加强审计系统内部,尤其上审、中审、下审、交叉审、同级配合之间的纵横联合,努力改变上审不到、中审不完、下审不了的现有审计分工格局。比如,县级税务部门、工商部门、金融保险部门、电力部门、烟草部门、“两桶油”部门等一些垂直管理部门,长期处于真空状态缺乏有效监督。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审计署的部署,抓好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及时向上级审计机关反馈信息、报告实情。三是机关内部要加强团结。团结才能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审计工作不是哪一级部门、哪一个单位、哪一个人可以单独完成的,必须是上下之间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和密切协作才能完成。工作中主动配合、相互补台,群策群力、合纵连横,资源共享。切实做到治“散”以正风气。(万玉昆)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