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研究型审计的探索与成效
孙东 史慧明(江苏省南京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0日】
字号:【大】 【中】 【小】
    
    
    一、前言
    当前我国正在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需要政府审计充分履行其监督职能,正如2008年3月刘家义审计长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的讲话中指出的,“审计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如何更有效地在审计实践中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笔者认为,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审计机关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笔者主审的某市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专项审计调查为例,介绍一下笔者所在审计组开展研究型审计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新农合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群众健康的保护伞,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合自2003年开展以来,各级审计机关高度重视。依据审计署统一部署、江苏省审计厅的统一组织,我局派出审计组,自2010年7月至9月对我市新农合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在审计实践中,为发挥 “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农合工作健康、有序运行,审计组探索开展研究型审计,成效较为显著。
    二、新农合研究型审计的主要做法
        研究型审计是将审计项目课题化,将审计理论研究与审计实务紧密结合,审计理论将贯穿整个审计实务流程。
       (一)制定研究型审计目标,搜寻理论文献。
    总结以往审计情况、经过审前实地调查,本次审计实施确定了,评价新农合缓解“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效果和新农合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适应情况的审计目标。审计目标由传统的对被审计单位的“问责”,转变为发挥“免疫系统”作用,为经济社会健康运行服务。明确审计目标后,审计组围绕审计目标,在中国期刊网等文献库搜寻理论文献。
    (二)学习讨论文献,明确对审计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理论。
    新农合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如周其仁、胡善联、封进等知名学者,围绕新农合政府规则、社会效益、制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审计组成员仔细学习相关理论文献,多次召开业务会议,讨论哪些理论对本次审计调查有重要指导意义、如何将这些理论融入审计实践中等问题。例如为定量测度新农合缓解“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效果,审计组采用了同济医学院陈迎春教授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减缓_因病致贫_效果测量》(载于《中国卫生经济》,2005年第8期)文中使用的“贫困人口指数(Head一countindex)”方法。
       (三)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将理论融入审计实务。
    如何将理论融入实践,指导我们的审计工作?AO2008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将理论与审计实务紧密结合。
    1. 定量测度新农合效果
    为实现评价新农合缓解“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效果的审计
    目标,审计组在某县经济中等的某镇,选取了经济条件较好、较差的行政村各一个,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将回收问卷录入计算机,建立了问卷调查数据库。在后期处理中,审计组借鉴陈迎春教授的“贫困人口指数(Head-countindex)”方法,利用AO2008计算了疾病发生前、疾病发生后(补偿前)、补偿后的贫困人口指数,定量测度了新农合效果。
    2. 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行为检查
        研究型审计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向被审计领域的专家学习。在新农合审计中,为了解定点医疗机构的违规情况,审计组多次向从事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检查的专家求教,反复研究专家介绍的定点医疗机构主要违规特征,建立违规行为分析的数据模型。如将“门转住”转化为具有“住院没有床位费、药占比在80%以上、没有常规的检查项目”特征的医疗数据。根据此模型,审计组在新农合信息系统中发现了大量审计疑点。
    3. 新农合基金支出的因素分析
    我市2009年新农合基金支出较2008年增幅32.67%,卫生部门介绍说主要是农民受益面大幅提高所致。情况真的如此吗?审计人员利用统计学的因素分析法,将新农合基金支出看作是基金补偿人次、次均住院补偿费用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基金补偿制度,次均住院补偿费用是次均住院费用的一个固定比例)。通过因素分析,实证了我市新农合基金支出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次均住院费用的增长,贡献率达到了56.58%。换言之,新农合筹资水平大幅增长的“红利”较大部分被定点医疗机构通过医疗费用增长所拥有。
    (四)分析问题背后深层次原因,提升审计建议的质量
    研究型审计报告重在提出针对性、前瞻性的审计建议。在村卫生站以及村医违规较普遍问题后,审计组从专家的文献中寻找理论依据、咨询卫生部门专家,在延伸审计中同管理者、当事人座谈,多次召开业务会议分析、讨论问题背后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原因。审计报告重点揭示了村医普遍违规的重要原因是管理体制、补偿制度等方面存在缺陷,并用四不概扩了村医管理现状,即“投入不到位、待遇不保障 、职责不分离 、制度不落实”,提出了落实村医保障制度、改变“重经济指标、轻质量”的管理方式、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等建议。此外,审计组就村卫生站及村医的管理现状向市政府写了专报信息。村卫生站及村医管理现状的分析及审计建议,得到了市领导、被审计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采纳。
    (五)回归理论总结,提炼新农合研究型审计经验
    依据课题化的研究方式,审计项目结束后,审计人员对探索研究型审计的实践进行了总结,撰写信息、理论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论总结,一是总结研究型审计的一般做法,如撰写新农合研究型审计案例,推广新农合研究型审计经验,旨在给其他审计人员有益的启迪。二是总结对文献理论的实证结果,撰写文章阐述理论是正确的、部分正确的,或者是不正确的。
    三、新农合研究型审计取得的成效
    (一)审计结果引起宏观层面的关注,促使政府更加重视民生工程。
    审计报告被我市市长、常务副市长等多位市领导批示,市长在批示中充分肯定、采纳了审计建议。市长要求“针对发现问题,完善政策、制度设计,在加强监管等方面下功夫,防止崩盘,防止侵犯老百姓利益等”。被审计区县的县长都对审计报告作出批示,要求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立即整改。市卫生局、有关区县政府迅速整改,陆续出台相关制度,查处违法、违规的定点医疗机构及个人,并就处理情况向我局函报。
    (二)多样化宣传转化审计成果,形成审计的衍生效应。
    为扩大审计影响,保证整改质量,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告。做为研究型审计,理论成果丰富,撰写的理论文章《新农合缓解“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效果的测度及审计建议》、《问卷调查在民生审计项目中的应用及体会》被审计署网站理论探讨等栏目采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审计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在《江苏审计》2010年第11期发表。撰写了信息6篇,分别被江苏省审计厅网站、《南京快报》等采用,其中信息《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借卡就医”现象频发》、《我市部分乡村存在套取新农合补偿资金行为》 被我市市长等市领导批示。认真总结计算机辅助审计经验,强化计算机方法和AO案例的撰写工作。审计组撰写的计算机审计方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点定医疗机构违规审计计算机方法》被入选江苏省计算机审计方法库并报送审计署;AO案例《AO2008在新农合审计中的应用》被评为江苏省2010年优秀AO案例并报送审计署。
    (三)宣传推广研究型审计,倍受我市审计同仁好评
    依据新农合审计实践撰写的绩效案例,在我市众多绩效审计案例中脱颖而出,被推荐参加江苏省2010年绩效案例评比,获得江苏省2010年绩效案例评比二等奖(位列二等奖第一名)。在2010年末我市审计系统举行的绩效案例交流活动中,作了《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中探索研究型审计》的交流发言,获得全市审计同仁好评,在我市审计系统提出了大兴研究审计之风。
    四、开展研究型审计的体会
    通过研究型审计实践,我们体会到:
    (一)研究型审计是践行“免疫系统”的立足点,开展研究型审
    计是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有效途径。
    研究型审计能促进审计人员学习经济、社会等领域理论知识,能关注经济、社会热点。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相结合,能拓宽思路、开阔视角,提升审计建议的层次和前瞻性。更为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项目,开展研究型审计,能将政府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落实到实处。
    (二)研究型审计能充分锻炼队伍,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新农合审计中,审计组成员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用研究问题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并相互交流、讨论。研究型审计培养了审计组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了审计人员业务素质。
    (三)规范的工作程序能提升研究型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总结审计实践,我们认为研究型审计一般路径可以概扩为:明确审计目标   学习理论文献   现场审计实践     审后总结分析    撰写理论研究文章。运用规范的工作程序、遵循一般的研究路径,有利于指导审计实践、提高审计实践的效率、保障审计质量。
    研究型审计之风将在各级审计机关兴起,虽然我们面临着人才、知识结构、审计环境和考核机制等不利于开展研究型审计的因素,但审计人员创新思维、创新工作方式,大胆探索研究型审计还是大有作为的。(孙东 史慧明)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