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以人为本的国家审计文化核心价值观及其实现途径
刘晓靖(审计署驻长沙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9日】
字号:【大】 【中】 【小】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类的实践活动有两种,一种是认识世界,一种是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国家审计文化是指与国家审计机关实施国家审计有关的审计精神文明,它是国家审计文化的内核。对国家审计文化深入研究的目的在于要建立一种能促进我们的事业继续向前发展的精神内核支撑。这体现了我们对国家审计文化的一种需要,反映了我们对国家审计文化的价值观。目前国内学界对国家审计文化的价值观讨论较多,有的认为是“独立、依法、公正、进取、奉献”;有的认为是民主政治观;有的认为是“忠诚”、“清廉”等。显然这些都是先进国家审计文化应有之义,都是正确的,但这些却又仅仅概括了国家审计文化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尚不能全面、总领性地体现国家审计文化的根本需求。按照审计价值观建设应遵循的四个原则:体现时代精神、继承历史传统、激励审计个体和明确审计目标,笔者认为应当从这些价值观中,找出处于主导地位的、反映基本的、需要长期稳定的国家审计社会关系的价值观也就是核心价值观,用以统领和指导我们的国家审计文化价值观体系建设。
    一、以人为本的国家审计文化核心价值观
    笔者认为:当前我们最为需要的,是建立以“以人文本”为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审计文化。
    (一)建立以“以人文本”为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审计文化是由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决定的。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人为贵”和“民本”思想。两千多年前,管仲就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西方传统文化同样也是有着“以人为本”的基本精神。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就提出著名的论断:“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但受到当时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的约束,以人为本的“人”只能是占统治地位的君主和资产阶级。而我们党在吸取中西方关于人本思想的精华,弃其糟柏后,创造性的提出了全新的以人为本理念。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主体地位,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重视人,尊重人,理解人,把具体的、个别的组成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你、我和他作为发展的目的和根本,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同时,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强调人的科学、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因而,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规律,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和拥护,能够促进我们的各项事业当然也包括国家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
    (二)建立以“以人文本”为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审计文化是由国家审计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决定的。
    从国家审计的历史起源来看,私有制的产生到国家的出现形成了以上对下的“委托管理关系”,由此导致“受托责任”的产生,而受托责任正是国家审计起源的前提条件。只不过当时的“受托”,是受君主之托、受统治阶级之托。这种受托也体现了“人本”的思想,只是这里的人指的是君王和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人群。
    从国家审计发展的现状来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走向了现代化之路并逐渐实现了从专制制度向民主政治的转化。“主权在民”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和建设资本主义国家的口号和目的。此时的“受托责任”内容有了一些变化,但从实质上讲,却是受富人之托,资产阶级之托。而我国现今的国家审计,审计机关是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和机构,由各级人大产生,对其负责,向其报告工作。我们的受托,是受人民代表之托,广大人民群众之托,纳税人之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十一条、第一百零九条分别规定了中央和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政府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的权力。作为“公民权利保障书”的宪法对国家审计监督权的确认,正式从法律,且是根本法的层面为我们的“以人为本”、“受托于民”做出了法律注解。而从近些年国家审计实践的情况来看,现今我们倡导并积极推进的民生审计、文明审计、依法审计等则正是对“受托于民”、“以人为本”的事实证明。
    从国家审计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演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民主政治的发展,即国家审计的发展必定同一国的政治制度有着互相渗透的关联,政治制度引导着国家审计,国家审计承载着政治体制。因而,随着我国不断向新型的政治民主化的法治国家迈进,国家审计的发展,审计文化的价值观必然要随着政治民主化的潮流与时俱进。而政治民主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人是最重要的、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存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讲是以人为目的的,是以人类的彻底解放为目标的。马克思主义把促进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明确规定的,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作为政治民主体现者和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审计必然要反映这种本质要求。
    (三)建立以“以人文本”为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审计文化是由当前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及人类文化发展的潮流决定的。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浪潮不断向前汹涌,国家审计文化要跟上这个潮流就必须要统一于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精神内核,而这个内核正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思想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历史进程。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动力和最终价值取向。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的国家审计承载着越来越为丰富的“重托”,不断的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进步。
    二、“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审计文化的实现途径
    前面提到,建立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审计文化是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如何建立上述国家审计文化呢,笔者认为现阶段应当从以下三个层面努力。
    (一)第一个层面是国家审计的委托人,即广大人民群众。在我国,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是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审计文化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首要的是要对委托人“忠真”。即审计机关在履行审计职责的时候,要时刻想着自己的使命,自己手中权力的源头,要明白“审计活动服务于权力与服务于公众是一致的,审计的权威和威慑力既来自于权力,也来自于公众而且从最高层次说,审计的权威和威慑力最终还是来自于公众”。通俗的讲就是自己的饭碗是纳税人给的。要充分而又谨慎的运用人民赋予的法律监督权,全面认真的履行职责,把审查出来的情况真实的呈现给人民群众。在遇到诱惑的情况下,要经得起考验,忠诚恪守职业道德,这样才能对得起人民群众的“委托”,实现为“民”之本。就像刘家义审计长讲的,我们要做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要把侵害身体的病菌坚决清扫出体内,维护机体的健康。具体来说,就是各级审计机关要如实向各级政府及人大报告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和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大力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和审计问责制度。制定详尽细致而又操作性强的职业规则用以约束和控制审计人员的不“忠真”行为,倡导和表扬“忠真”行为,确保国家审计职责行使的独立性、廉洁性。加强对国家审计机关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不使审计监督权在任何一个层次和级别上出现“权力真空”。只要审计机构和人员把审查的情况真实的、忠诚的向人民汇报了,这个层面的“以人为本”就真正实现了。
    (二)第二个层面是国家审计的受托人,即代表国家和人民管理和使用各项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的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的企事业单位,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被审计单位。在这个层面上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依法”。时刻保持客观公正,遵从公开、透明和清正廉洁的审计价值观,“依法审计”、“秉公审计”、“依程序审计”。其实,上述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金和资产管理使用权的具体执行者本身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的一员,只是由于其承担社会角色的特殊性,使其成为了“被审计对象”。因而,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严格依法行政。具体而言,首先我们的审计机关要以宪法、审计法为中心不断建立和完善审计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职业操作规则体系,明确“可为”,“不可为”的清晰界限,杜绝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漏洞和制度缺陷。尤为重要的是要不断建立和健全被审计单位权利侵害救济的行政和法律手段,实现全面意义上的、客观的而不是片面的、带倾向性的“以人为本”。其次,要打破审计“以权压人”、“有罪推定”的做法和思维模式,提倡文明审计,贯彻文明审计公约,客观、实事求是的进行审计,要不断完善我们的监督和评价考核体系。再者,对国家审计过程中出现的漠视被审计对象法律权利,或利用审计监督权进行“权权交换”或者“权钱交换”、打击报复的行为,要制定相应的制约机制并辅之以惩戒措施。
    (三)第三个层面是国家审计的执行者,也就是被委托人。在我国就是指的各级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这个层面上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尊重是一种宽严相济的态度。审计人员实质上是代表国家和人民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职业人群,他们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也是因为社会分工的不同,使他们承担了一份特殊的职责。因而对他们,首先要关注其作为“人”的基本诉求,具体来讲就是关心和爱护审计干部,帮助其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提供各种机会促进其全面发展和进步;其次要牢记其作为“公务人员”的社会角色,从法律法规、职业操守和道德方面对其进行严格要求和培训,营造国家审计人员的高尚境界, 把审计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国家审计所确定的远景规划和目标中来,使其实现从“小我”走向“大我”,在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实现全面发展的“自我解放”之途。(刘晓靖)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