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预防审计干部职务犯罪
王美良(湖北省罗田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8日】
字号:【大】 【中】 【小】
    随着反腐败“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的逐步落实和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工作的深入推进,预防职务犯罪问题已成为全党全国关注的重大问题。今年3月29日,审计署召开了全国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会后,各级审计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这正是体现各级审计机关从关爱干部出发,以增强全体干部职工敬业爱岗、珍惜职业为抓手,使预防职务犯罪在审计系统形成一个广泛共识的良好开端。在此,笔者试就如何预防审计干部职务犯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开展“三项教育”,使审计干部“不想”犯罪
    预防职务犯罪,扩大宣传,强化教育是关键。只有通过常念“廉政经”常敲“警示钟”常打“预防针”,努力减少外来的腐蚀性,增强内在的“免疫力”,才能使广大审计干部职工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树立起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才能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笔者认为应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
       ㈠开展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国家审计机关成立以来,广大审计干部白手起家,艰苦创业,顽强拼博,一年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审计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审计干部在艰苦的环境里得到了锻炼,干部素质得到了提高。实践证明,艰苦创业是审计部门二十多年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之后,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面对新的考验与挑战,决不能盲目自满,绝不能乐而忘忧,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条件越好,环境越舒适,越是不能丢掉艰苦创业的精神。什么时候忘了艰苦创业,审计事业就势必出现倒退。因为忘记了艰苦创业,审计干部队伍就会从思想上、精神上垮下来,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忘记了艰苦创业,就会使奢靡之风侵害这支队伍,使腐败现象得以滋生和蔓延,从而使我们失去战斗力;忘记了艰苦创业,就会使我们离党和人民的期望越来越远,使我们悖离“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宗旨,从而使审计事业遭受失败。要通过开展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在思想上真正给干部职工打“预防针”,教育干部职工不忘艰苦奋斗的创业史,牢记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从而倍加珍惜荣誉,从而振作精神,顽强拼博,为审计事业新一轮全面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㈡开展善待工作岗位的教育。当前,绝大多数审计干部职工能够珍惜今天的工作岗位,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兢兢业业,扎扎实实,为审计事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也有少数同志不能正确对待和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或者说,思想观念、工作态度和所做的贡献,与自己所处的工作岗位不相称。个别同志不思进取,比待遇,比工资,就是不比工作和贡献,总是与少数待遇好的单位比,与发达地区比,就是不比多数单位,不比差的地方。这些观念和行为严重影响了审计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阻碍了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岗敬业教育,让干部职业多与广大工人、农民工比,与他们比工作,比生活,比条件,比待遇,比奉献,比态度,比精神,使干部职工认识到,自己能够在今天的岗位上工作,不一定是能力比别人强,水平比别人高,而有可能是机遇比别人好;务必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广大人民群众赋予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而不是用以谋取私利的;务必认识到审计工作并不是铁饭碗,不爱岗敬业,照样可以被淘汰,照样下课下岗。从而善待岗位,勤奋工作。  
    ㈢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就是要在反腐败工作中营造一种反腐倡廉的公众文化氛围,形成一种“廉荣腐耻”的社会舆论压力,形成一种尊重和景仰廉洁从政的良好风尚,最终,从思想道德层面缩小和清除腐败现象赖以滋生的空间,为治理腐败机制的良好运行提供适宜的软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是倡导“百官共廉”和源头治腐的重要举措。我们要结合审计工作的特点,积极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使审计干部职工从古今中外为政清廉的史实、人物和事件中汲取健康成分,使他们切实感受到“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是一种健康有益的文化追求,使他们能够抵制各种诱惑,经受各种考验,真正做到唾弃贪图享乐、追求奢靡的不良意念,真正做到在钱物面前不伸手,在美色面前不动心,真正做一个健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二、实行预警监督,使审计干部“不敢”犯罪
    作为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一项根本措施,防患于未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是预防职务犯罪的一个主要优势和特征。实行预警监督就是要建立一套联系紧密,运转高效,信息反馈灵敏的早期预警监督机制,只有建立起了这套机制,才能实现由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和过程监控的转变,从而对干部形成高压态势,达到预防目的。  
    ㈠架设“高压线”。近几年来,国家审计署连续实施了多项审计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八不准”规定,2010年11月审计署还下发了《审计署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审计组廉政教育的意见》,这些都是我们审计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这就像一根根高压线,约束干部的行为。我们平时要教育干部加强自律,不要碰高压线,同时必须结合工作实际加强领导,强化素质,把党风廉政建设的多项要求落实到实处。同时,各单位都要建立起惩防体系,并细化到岗、到人,这些措施的落实,将有效促进干部廉洁自律。
    ㈡构织“防腐网”。各级审计部门近年来已经建立了社会、单位、家庭三位一体的监督网络。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加强了对干部执法行为的监督。例如:建立审计干部廉政情况反馈卡、执法情况调查回访制度,设置举报电话、举报箱,网上设定了干部违法举报电子信箱,聘请审计监督员,定期不定期召开审计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广泛接受社会对审计部门执法的监督等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构织了一个防腐的网络,使广大审计干部职工的执法行为处于多个层面的监控之下。仅这样做还不够,还要进一步深挖潜力,努力做到更加慎密,有效利用这些措施带来的成果,进一步发挥防腐网络的作用。  
    ㈢筑牢“防腐墙”。审计部门容易滋生腐败的源头,主要是审计实施、审计处理处罚和内部人、财、物的管理,我们的预警监督体系最关键的就是要抓住这些重要部位和对象,创新手段,加大预防和治理的力度。一是针对重要岗位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二是实行工作职权公开,考核内容公开;三是形成硬性监督措施,从个人工作报告、阳光操作、上级专项检查等多方面,形成一系列严密的监督机制;四是全面落实岗职体系,开展日常监督、岗位监督和专项监督。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定期开展“两权”巡视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促使审计干部增强防范意识,不犯或少犯错误。  
    三、制衡权利机制,使审计干部“不能”犯罪
    腐败的实质是权力的滥用,是权力与利益的交换。审计机关具有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权利,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利益的包围,审计干部稍有不慎便会经不起权与利的诱惑。因此,只有建立起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法规化的轨道运行,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以权谋私、预防职务犯罪。  
    ㈠从严治长。抓好“一把手”,实行“一把手”对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坚决克服和防止应付检查的实用主义,纸上谈兵的形式主义,不闻不问的好人主义。对各级班子实行“一岗双责”的要求,并将其融入各自的工作规程,实行一级负责一级,层层把关守口,认真抓好落实。  
    ㈡加强“两权监督”。加强对审计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狠抓关键环节,抓住权力易被滥用、腐败易发生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遏制腐败滋生。重点抓好审计实施环节和处理处罚,定期检查审计法律法规是否执行到位,有无走样,查看审计处理处罚集体审议情况,是否存在“关系审计、人情审计”,看审计程序是否合法,处理处罚是否有依据等。  
    ㈢不断拓展阳光政务。最大限度实行审计公开,审计公开应包括:审计法律法规、审计程序、岗位职责、处理处罚标准、工作纪律、投诉办法、责任追究等。要不断创新公开形式,拓展公开内容,以获得最好的管理效果和社会效果。  
    ㈣开展执法监察。就是对审计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实际上是一种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情况反馈。执法监察必经渗透到审计工作的多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督。总之,结合审计各部门的实际,确定监察项目,做到有目标、有方案、有措施,注重实效,适时开展监察。  
    ㈤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作用。要不定期对特邀监察员开展专访座谈,了解审计行风情况,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制止和解决。
    总之,笔者认为预防审计干部职务犯罪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要做到着眼教育、立足防范、见微知著、关口前移、加强防范、长抓不懈,就一定能取得显著成效。(王美良)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