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探讨
高振国(河南省禹州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1日】
字号:【大】 【中】 【小】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是国家审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国家资金安全、合法、高效使用最有效的检查方式。随着政府投资审计的不断向前发展,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深度和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开展的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就是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不断深入发展的具体实践体现。跟踪审计改变了以往采用的事后进行竣工决算审计的方式,从事前审计开始介入,更加重视投资项目的建设过程审计。实践证明,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够为政府完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节约政府资金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建设资金运用过程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同时,能促进建设项目规范管理,有效遏制投资与建设领域的腐败行为,防止经济犯罪等方面都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目前,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缺乏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持。处在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提高、边发展、边完善的过程之中,全国各地有着不同认识和做法。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研究解决。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实施内容
    (一)项目建设前期准备阶段
    此阶段跟踪审计主要目的是审核:建设程序的合法性、完整性;项目投资的经济性、合理性;前期费用的合规性、真实性。促进建设单位按规定办事。避免发生决策失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主要包括:
    1.建设程序履行情况审计。立项方面: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是否齐全,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建设用地方面:项目选址、建设规划、用地许可及土地征用,补偿安置方案等手续是否齐全、有效。开工准备方面: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开工报告等是否办理齐全。招投标方面:勘测、设计、监理、施工及材料采购等是否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了招标,招标方式是否符合规定,招投标结果是否合法。
    2.工程概预算编制情况审计。审核概预算编制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达到规定的编制深度,工程量的计算是否正确,选套的单价是否与定额规定相符,各种取费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和费率计提。审核概预算调整原则、调整系数、增加费用的恰当性。
    3.征地拆迁情况审计。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手续是否齐全、合规;征用土地的面积是否属实;土地补偿费、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等补偿支付标准是否合理、合规,是否及时、足额支付到位。有无擅自扩大拆迁范围、提高或降补偿标准的情况。
    4.工程量清单编制审计。现场踏勘,复核计算工程量,以确定工程量清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审核工程量清单编制是否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暂定项目是否合理,防止留下不合理的日后追加工程款缺口。
    5.前期费用支出情况审计。管理费用的发生是否真实,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范围;费用票据是否合规范;会计核算是否正确。可行性研究费、勘察设计费、咨询费、招投标费等支出是否符合有关合同、协议的约定,有无超标准付款的情况。
    (二)项目建设实施阶段
    此阶段跟踪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审核:建设资金是否及时到位、合规使用;合同履行是否依约、全面;价款计量支付是否真实、合法;财务核算是否真实、正确。对工程造价及财务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咨询意见,并适时出具阶段性审计结论,督促对存在问题的处理和整改落实,促进工程建设规范而顺利地实施。
    1.项目资金来源与使用情况审计。建设资金是否按投资计划及时到位,使用是否合规,有无侵占、挪用建设资金等问题,有无损失浪费情况。
    2.合同履行情况审计。审核工程实施是否按合同条款履行,有无违法分包、转包工程;合同变更、增补、转让或终止的真实性、合法性。参与工程变更的有关论证会议,监督工程变更程序是否合规,变更内容是否真实,变更手续是否齐全。审核合同执行中的索赔、奖罚和材料差价等问题。
    3.工程价款计量支付情况审计。审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对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进行核定。对隐蔽工程进行质量和数量监控,防止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或以次充好。所有隐蔽工程验收必须有跟踪审计人员签字。工程期中计量支付时,复核工程进度,计算工程量,并出具审核意见,防止套用建设资金。工程结算最终计量支付时,审查工程结算和工程财务资料,核对材料决算表、工程价款结算是否真实、正确,有无偷工减料、高估冒算、虚报冒领工程款等问题。
    4.工程价款结算及财务核算情况审计。工程款的结算依据是否齐全,结算方式是否符合规定。预付的备料款和工程款是否如数进行了抵扣,质量保证金是否留足,有无超付工程款问题。工程成本是否按概算口径和有关财务制度正确归集,不同建设项目之间是否存在费用混淆的情况。列入其他投资和待摊费用的各项支出是否符合设计概算要求和有关规定,有无不正当超支等问题。设备、材料的采购价款及运输、保管等费用核算是否准确。
    (三)项目建设竣工决算及移交阶段
    此阶段跟踪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审核:工程竣工决算的真实性、准确性;检查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规性;审计竣工财务决算情况,揭示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建设单位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促使建设资金合法、节约、有效使用。主要包括:
    1.工程竣工决算情况审计。检查工程结算项目是否均验收合格,施工工期是否符合规定条款。审核项目工程量和综合单价调整情况。工程量清单调整及决算情况,有关工程取费及税金计算情况。审核竣工决算编制所依据的工程资料是否完整、真实、合法。
    2.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审核各次概算的变更是否经过有关部门审批,有无擅自改变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的问题。核实决算建设成本,确定建设项目超概算的金额,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3.竣工财务决算情况审计。审查工程成本核算及账务处理,是否符合相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审查待摊投资,计取范围和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超出概算控制,其分摊是否合理。核对竣工资料与实物是否一致,审查合同中关于工期、质量等奖励和处罚条款的实际执行情况。对交付使用资产,审查交付使用资产总表、明细表,核实交付的资产是否真实、成本计算是否正确,是否与会计记录与资产交接手续相符。审核竣工工程概况表、竣工财务决算表和说明书编报情况。
    4.项目投资效益评审。通过对投资概预算与投资完成情况、工程成本及单位生产能力投资的对比分析,评价工程造价和建设费用的高低。测算项目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指标,评价项目建成投产后的获利能力。做现金流量分析,分析 贷款偿还能力,评价建设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跟踪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监督模式,现阶段缺乏关于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审计依据不足,缺乏衡量标准,审计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上,实施标准不一,弹性过大、没有一个统一的做法。跟踪审计的范围、内容、程序、审计取证、审计报告等都缺乏具体的规范,导致跟踪审计工作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审计独立性、权威性受到挑战,审计部门有时处于被动的局面,不能确保审计质量,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审计任务繁重,专业人员奇缺。
    审计机关多以财会、审计及财政专业方面的人才,大大缺乏懂工程设计、管理、施工、预算编制、计算机审计等方面的人才。一方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涉及面广,需要专业知识面宽;另一方面,跟踪审计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审计人员经常加班加点,个别项目的审计效率不高;导致一些重点建设项目未能列入审计计划,有的投资项目审计需要排队等候,投资审计存在盲区,跟踪审计无力开展。
    (三)单位认识偏差,审计环境欠佳。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式,在基层审计机关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跟踪审计涉及到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部门,项目施工单位多,加之审计宣传、措施不到位,有关部门对跟踪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跟踪审计不理解、不信任、不配合,认为跟踪审计就是跟踪监视,跟踪审计就是控制对施工单位的付款,因此,有关单位对需要跟踪监督的关键环节有意逃避审计监督;加之跟踪审计受法制环境、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的影响,给跟踪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
    (四)专业素质不高,审计风险加大。
    跟踪审计牵涉面广,责任重,要求高,审计机关从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人员大多非专业出身,综合素质需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专业技能难以适应跟踪审计新的要求。与其他审计项目相比,审计风险明显加大,主要来自跟踪审计打交道的对象多为施工企业老板,而且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采用偷工减料、高估冒算的非法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使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遇到许多障碍和压力。加之审计内部复核人员不懂工程技术审计,审计廉政建设及质量控制也存在相当大的风险。
    (五)审计经费不足,制约审计发展。
    由于跟踪审计时间长,需要聘用专业人员,投资审计在办公经费,人员培训,计算机审计硬件、软件运用,现场跟踪审计检测的仪器和设备等方面需要投入很多财力。由于审计经费难以保障,审计取证手段落后,导致某些跟踪审计无法开展,制约着审计事业的发展。
    (六)审计介入时间点模糊、深度难以把握
    跟踪审计针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究竟是从项目决策阶段介入,还是从招投标、施工阶段介入,各地做法不同。由于长期以来,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都是采用竣工决算审计的方式,对前期决策和设计阶段审计缺乏相应的专业能力,跟踪审计大多未涉及可行性研究、设计质量和概算审计,项目前期审计基本上是一个盲区。目前的做法大多集中在施工阶段介入,就建设单位而言,也认为审计的主要成果体现在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上。实践表明,在施工阶段介入,仍然有很多缺陷不能得到弥补。按照法律规定施工合同应是对招标文件进行实质性的响应。忽视招投标阶段的审计,施工合同和建设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将得不到解决。不进行设计概算的审计,同样会带来许多问题,由于概算文件是政府对项目进行总投资控制和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一份完整准确的概算文件应对后期的项目投资起到最高限额的作用,但现实情况是,由于概算不完善,或是因设计深度不够而编不准;或是编制概算单位责任心不强、计算不准确;或是未考虑市场的材料价格变化没有进行主材调差等原因,只能在期间不断地调整,结果变成概算随着项目进展跑的尴尬局面。实际是本末倒置,甚至造成投资失控的严重后果。
    跟踪审计深度难以把握。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建设项目过程中频繁的介入进行审计,提出审计意见建议,容易导致审计人员偏离监督咨询建议的目标,介入到建设项目管理的职能范围中。造成各方利益的冲突,破坏跟踪审计所建立的权力制衡机制。
    二、强化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对策
     (一)争取地方领导的支持,保障审计经费。审计机关是双重领导体制,各级领导对跟踪审计的重视与支持至关重要,是营造良好审计环境的决定因素,各级领导应大张旗鼓的宣传审计,旗帜鲜明的支持审计,千方百计的促进审计。审计机关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向各级领导汇报跟踪审计进展情况和审计效果,建议当地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审计署和财政部《关于切实保证地方审计机关经费问题的意见》(审办发[2007]41号),将审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足额保障。
    (二)积极营造跟踪审计的环境,提高对跟踪审计的认识。审计部门要加大跟踪审计的宣传力度,提高建设单位对审计监督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接受审计监督,为跟踪审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树立审计形象,要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督促有关主管部门,加强对设计、施工、监理、采购的管理,制定相关制度,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局面,避免认识不到位,而出现审计现场不配合的现象。
    (三)健全和完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相关法规、制度。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把跟踪审计确定下来,使跟踪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才能顺利、全面地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并有效地实现其目标。因此,建议上级审计机关建立健全《跟踪审计操作规程》、《跟踪审计监督办法》等,建立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使跟踪审计逐步迈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四)充实审计力量,加大培训力度。为了解决审计人员少与审计任务重的矛盾,加强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建设,健全审计机构,充实审计力量,理顺体制,建立健全投资审计机构,充实审计力量,公开招考、选调专业人员,给投资审计优惠的政策倾斜,发挥审计独特的专家优势。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加大对投资审计人员的培养力度,鼓励、支持审计人员积极报考有关资质和职称,培养既精通财务审计又精通建设工程审计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五)准确把握审计介入时间、合理定位和工作深度
    审计实践表明:工程前期阶段影响造价的可能性是20%-75%,工程施工阶段影响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25%。建设项目前期阶段的造价控制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目前受审计能力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建设项目前期阶段跟踪审计只能从投资决策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论证和评价,或者从基础数据入手,评价数据的采集工作是否真实、数据来源是否可靠,计算是否准确。我们认为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进行选优、从价值工程的角度来评判设计方案的优劣,由专业的规划局和审图机构完成;跟踪审计选择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概算审计作为跟踪初始切入点比较符合实际。准确、合理的概算对建设项目总造价起到统领作用,保证建设项目的正常实施,易于控制建设项目总投资。当然,不同建设项目都有各自的特点,要从项目的规模、重要程度、审计人员情况、审计的成本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找准适当的时点介入。如果是国家某一阶段具有重大意义和对社会有深远影响的项目,也可以从决策阶段、设计方案阶段就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
    跟踪审计始终要把握好审计合理定位,审计不能介入管理者的职责范围,始终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保持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审计职能。在审计与监理的职能划分上,应当从本质上界定两者之间的区别、联系,真正明确各自职能与设置的目的。应该说,监理与跟踪审计一定程度存在职责上的重复,但跟踪审计应重点对于工程量和造价予以控制,监理则应把工程质量作为控制重点,监理和跟踪审计的结果可以相互参照,实现资源共享。
    对于质量方面的审计,从检查制度建立和运行情况入手较好。通过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内控制度进行检查,熟悉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流程,检查总监的到位和履职情况,并结合现场检查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不涉及定价,而是咨询服务建议
    (五)加强内部管理,创新跟踪审计方式、方法。根据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跟踪审计要坚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明确责任、防范风险”的原则,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地方审计机关应根据投资建设项目的特点、社会反响程度以及自身承受能力开展跟踪审计,把握跟踪审计尺度,准确定位不越位,切忌面广量大,包打天下;二是为控制审计风险,加强与社会中介机构的配合,一方面可委托其开展投资审计,另一方面可聘请专业人员对审计结果进行复核把关;三是将跟踪审计与效益审计,跟踪审计与专项资金审计等相结合,真实地反映工程建设全貌,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四是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跟踪审计行为,既要防范来自被审计单位的风险,也要防范来自审计内部的质量风险;五是采取灵活多样的跟踪审计方式,对于维修工程、小型新建和扩建工程采用“重点介入法”为宜;对于一般的新建与扩建工程,可以采用“实时介入法”和“重点介入法”相结合的跟踪审计方法;对于那些规模大、影响大的工程,应采用“全程介入法”跟踪审计。
    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式,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中逐渐采用,并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建设资金和杜绝、揭示了一批贪污腐败行为,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直接经济成果。只要我们树立跟踪审计“免疫系统”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努力做好“两个转变”,即:实现传统的查错纠弊决算审计到跟踪审计的转变,从揭示和查处违法违纪问题到实现预防为主的“免疫系统”转变;坚持服务与监督并举。从投资管理体制、机制、制度、效益着眼,从各个细微环节着手,实现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与经济性、效益性以及效果性审计的结合;建立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三统一”跟踪审计监督体系。(高振国)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