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和提高执行力的科学内涵——从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说起
滕阳(审计署驻长沙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8日】
字号:【大】 【中】 【小】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多处提及审计工作,刘家义审计长在年初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十二五”时期,审计工作面临着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认清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深刻理解审计机关肩负的使命,准确把握机遇和挑战,始终坚持“两手抓”,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刘家义审计长还明确了在“十二五”期间审计工作要努力实现的四大目标和八项任务。最近审计署又下发了《审计署关于加强审计监督促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的意见》,提出要深入学习把握“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精神实质,增强围绕主题主线开展审计工作的自觉性;认真履行审计职责,积极推动“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加强基础建设,全面提升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如何适应“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如何完成署党组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这对我们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只有奋发有为,不甘落后,只有不断创新,坚决执行各项工作部署,才能不被淘汰,才能解决好工作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才能满足国家和人民对审计的期望。
    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形态,创新思维是创造性实践的前提。
    创新(Innovation),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实践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力的历史。关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党中央、国务院在2006年就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是提出“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创新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问题——构想——实施。首先是发现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某个问题,其次是在头脑中构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将构想的解决方案付诸实践,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就是头脑中的构想,即创新思维阶段。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它具有开放性、开拓性、灵活性、独特性、有效性和非常规性等基本特点。创新思维能突破常规和传统,不拘于既有的结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创新思维俗称“点子”,往往一个好点子可以救活一个单位或者改变一家企业的命运。
    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思维是创造性实践的前提,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关于创新思维,或者说解放思想,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有过重要论述:毛泽东说过“脑子一固定,就很危险。……要多想,不要死背经典著作,而要开动脑筋,使思想活泼起来”;邓小平说过“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江泽民说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胡锦涛说过“我们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上的每一个进步,都带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可以说思维创新是基础的创新,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没有思维上的变革就不会产生行为上的变化,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新东西都是从创新思维开始,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创新思维人类不可能进步。我们今天改革开放取得的每一步成就,都与创新思维的实践密不可分。同时,创新思维也是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竞争法宝,通过思维创新,我们才可以更好地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才能在竞争的社会中占得先机。
    二、执行力决定竞争力,是决定一个组织成败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国内各行各业,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管理到国家治理,“提高执行力”都是热门话题 。“执行力”一词(Execution或者Executive force)最早由美国资深企业家保罗•托马斯和企业管理学家大卫•伯恩提出,他们认为,执行力在企业竞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执行力不仅是一个战术层面上的问题,也是一个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门学问。它必须充分融入到一个组织的各个方面,渗透到组织的战略、目标、文化等方面。
    什么是执行力?简单地说就是个人或组织执行计划、实现目标的能力。执行力包括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完成任务的结果程度。对于被管理者来说,就是工作中不找任何借口,认真主动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于管理者来说,执行力指的是贯彻单位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能力,是把组织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衡量执行力的标准,对个人而言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对组织而言,就是在预定的时间内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强有力的执行力是一个组织成功的关键,执行力的高低决定了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比尔•盖茨曾说过“微软在未来十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比尔•盖茨的这句话虽然是居安思危,但却是从微软长远发展而提出的战略思考。西方学者在研究许多企业失败的案例中发现,尽管这些企业的战略目标都很宏伟而科学,团队人才济济,制度完善,但是执行力却是不尽人意,形成了“缺失的一环”,最终导致失败。一个组织每天的运转都靠大量指令下达,据调查,大多数企业里,50%的指令被变通执行或打折扣执行,20%的指令有始无终,15%的指令根本没有执行,最多15%的指令真正发挥作用。管理学家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在《执行力》一书中这样说道:“满街的咖啡店,唯有星巴克一枝独秀;同时做PC,唯有戴尔独占鳌头;都是做超市,唯有沃尔玛雄踞榜首,而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则是各个企业的执行力的差异,那些在激烈竞争中能够最终胜出的企业无疑都是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因此,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21世纪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可以说,核心竞争力就是所谓的执行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执行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有力的保障!”因此,执行力是区别平庸与卓越组织的重要标志。打造核心竞争力不是靠某种“绝招”,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肯定的是,提升执行力是构建企业(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三、创新思维和提高执行力缺一不可,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创新思维是一个单位发展的不竭源泉,执行力是单位发展的根本保证。可以将创新思维和执行力看作单位发展前行的两个车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每一个目标的实现,既需要创新能力,又需要高质量的执行力。因此,正确认识二者关系,切实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执行力,是一个单位发展的必然选择。
    创新思维和执行力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两大法宝,创新思维和执行力要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创新思维需要执行力来实现,同时高质量的执行力也充满着创新的思维,这就是创新思维和执行力的辩证法。
    一方面,创新思维是提高执行力的灵魂,没有创新思维,执行力便会成为复印机、传声筒,陷入教条主义、生搬硬套的泥潭,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现实中人们往往扮演着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的角色,即便是纯粹的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只有发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才能确保各项工作执行到位,促进单位快速发展。因此,我们每一个人在执行一份任务或一项政策、制度时,都应该用创新的思维加以思考:是否能转变这种执行方式?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能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不能单单为了执行而执行。
    另一方面,提高执行力是保持创新活力的关键,没有执行力,再宏伟的蓝图也只是一纸空文,再正确的决策也会化为空中楼阁,再严谨的计划都会变成纸上谈兵。西晋时期,士大夫崇尚清谈,坐而论道,提出了许多具有合理性的设想和建议。但是,由于缺乏执行的机制,缺乏执行的氛围,缺乏抓落实和执行的官员,许多好的主张最后只能成为士大夫们酒后茶余高谈阔论、附庸风雅的话料,晋朝也在美好的空谈中加速了灭亡。如果不想让好的想法、好的思路、好的规划被束之高阁,变成毫无意义的空想和空谈;不想让看起来必胜无疑的决策却因为行动不力而付之东流;不想让创造性的计划和行动方案无果而终,半路夭折——这都需要我们以严格高效的执行力去实现。
    为此,我们要树立一种敢为人先、勇于突破常规的创新意识;树立一种坚决执行、积极主动执行的执行意识;树立一种在执行的过程中创新,创新地去执行的全局意识。(滕阳)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