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发展
姜蓉(湖北省崇阳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1日】
字号:【大】 【中】 【小】
    
    
    财政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审计工作的永恒主题。近年来,随着各项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完善和修订后《审计法》的深入实施,审计机关也在着力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面对新形势,审计人员也应加强对财政审计大格局下实施财政审计的认识。下面,结合近年来我县财政审计实践,就如何加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发展,谈几点初浅想法。
    一、适应建立公共财政制度要求,拓展监督范围,强化支出审计。财政审计是从促进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出发,拓展并深化财政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对财力分配的制约和监督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是中央对政府财政运作的总体要求。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审计署在《2006年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也提出“财政审计要以促进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为目标,以中央预算执行审计为重点,以支出审计为主,实行中央本级支出审计与转移支付审计并重,全面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的层次和水平。”围绕促进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近几年来,我们在认真总结前些年财政审计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寻求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的途径。工作中,坚持以预算支出审计为重点,突出预算资金分配情况的审计,突出对资金量大、有资金分配权和下属单位较多的一级预算单位的审计,突出对专项支出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重点检查支出安排的科学性、支出项目的合规性、支出效果的显现性以及支出管理的有效性,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是坚持把组织预算执行的财政、税务、地方金库的审计摆在财政审计的首位,重点解决财政预算分配管理中存在的预算不细化、不公开,没有一个合理的预算标准和定额,以及透明度不够高等问题。通过审计,使组织预算执行的财政、税务、地方金库加强了预算管理,规范了预算秩序。二是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单位的审计。我们在选择财政审计重点时,从我县实际出发,注意抓重点,抓好一级预算单位的审计,把掌握预算资金数额较大的教育、卫生、科技、农、林、水、民政、城建、交通等一级预算部门及部分财政补贴大户和专项资金大户作为监督重点,并选择一些二、三级预算单位进行延伸审计。近几年,我们对一级预算单位的审计面达到95%以上,而且基本上是每年必审。通过审计,促进一级预算单位不断改进管理,使预算执行不断规范、资金使用不断规范。同时,通过对二、三级预算执行单位的持续审计、整改,使二、三级单位的违纪违规问题大幅度下降。三是关注转移支付资金审计。通过审计,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找出其中具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对转移支付资金流转有无截留、损失浪费等问题,从体制上、机制上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促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促进改革的深入。四是把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鱼水工程”、“扶贫工程”作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在对社会保障资金、扶贫资金、救灾资金、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专项资金审计中,加大了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和重大损失浪费问题的查处力度。在国有企业改制,教育、医疗、执法等部门乱收费,以及拖欠工程款等审计和审计调查中,及时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纠正审计查出的问题,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利益。几年来的审计实践表明,只有不断拓宽预算审计视野,将财政部门、税务、国库系统、各预算执行单位管理的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审计范围,分清层次,抓住重点,审深审透,才能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在促进深化财政改革,规范预算管理,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围绕做大财政蛋糕,深化审计内容,关注聚财用财的有效性。我县是个贫困山区,财政收支缺口较大,财政自给能力较弱。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受国家关闭“五小”企业政策的影响,我县原有骨干财源逐渐萎缩,财政收支压力逐年增大。尽管近几年来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引资项目的效益直接反映到财政收入,客观上存在一定时间差,现阶段我县税收收入尚未得到明显的大幅度增加,财政收支压力仍然较大,财政运行对上级补助收入的依存度较高。针对我县财政运行实际,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做大财政蛋糕,做强财政实力,坚持在进一步深化审计内容上下功夫,把财税部门聚财用财行为是否合法、规范、有效作为监督的重要内容,重点查处税收征管中存在的有税不征、越权减免税、清理欠税不力,以及财政预算分配和管理使用中的不真实、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一是从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账、证、报表入手,审查财政总预算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通过审查凭证,核对账目和财、税、库三家对账单,核实各项收支。审查预算的编制和调整,看年初预算的编制是否符合《预算法》的规定;预算的调整是否按法定程序报批,同时对预算的批复、预算资金的下达、拨付情况重点进行审计,看财政部门和行政主管部门是否及时向所属单位批复预算,是否及时足额拨付预算资金,重点审查有无截留、拖欠拨付预算资金,支出有无超预算、超计划的问题。审计税收征缴情况,核实集贸税范围的划分及税收分成情况,以及税收征管部门是否有税不征、越权减免税款、清理欠税不力以及退库是否符合规定等问题。同时抽查部分企业和预算单位,是否存在偷漏、拖欠税款和截留财政性收入等行为。二是加强对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审计。在对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审计中,注意检查收费或罚没项目的设立是否经过批准,收费的范围和标准是否符合规定,有无自行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的问题;行政单位收取的规费是否按规定及时上缴财政,有无隐瞒收入和“坐支”收入问题。三是重视对预算外资金的审计。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分散性及审计内容的多样性,分析研究资金使用情况,从中揭示某些单位预算外资金未纳入财政专户,没有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以及财政周转金投向不合理,回收率低,资金沉淀额大等问题。四是抓好财政预算资金跟踪问效审计。重点检查预算单位有无巧立名目、虚列支出,将预算拨款返还主管部门,将预算内资金转移到预算外的问题。通过查处和纠正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违纪违规问题,促进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严格审计执法,加强综合分析和督促整改,增强审计效果。一是坚持严格执法,规范审计程序,保证审计质量。为了确保严格执法,我们实行了岗位责任制和审计“三级复核制”,加强了内部层层把关,使审计质量不断提高。在制定具体项目审计方案的过程中,结合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总体方案,通盘考虑,分项目实施,明确审计依据、方法、程序、法规等要素,增强可操作性。并对各审计小组的具体实施步骤,直至对各小组查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并最终提交报告,在同一时间,对多个预算执行部门或单位的同一类问题相互配合,开展横向联合或调查,互通情况和信息,把问题查深查透。对审计组内每一个同志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需由组内其他同志过目,再由组长复核,然后组内互相切磋,提出需迸一步核实的意见。各审计组提交的报告交财政审计组综合时,由财政审计组先审阅与预算执行的有关资料、数据是否全面反映,需进一步核实的问题,提议各小组再复查。审计结果报告初稿出来后,交主管局长审阅,根据主管局长意见需再落实的问题再反馈相应的审计小组核实。二是加强综合分析和情况反馈。对审计发现的倾向性、典型性和苗头性问题,我们注意站在县人大和县政府的层面高度上,从县人大、县政府加强预算监管的需要出发,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找出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和内在规律,及时向县人大、政府全面、如实地进行反映。县领导经常肯定审计是加强财政管理、推进财政改革、进行科学决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同时,每年选择一些性质比较严重,违纪金额较大或屡查屡犯的问题,向社会公开曝光,起到威慑和警示作用。三是加大督促整改工作力度。随着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县人大和县政府对这项工作提出的要求更高,已不仅仅停留在对违纪问题的反映,更加重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和有关责任人的处理。因此,近几年来,我们坚持把督促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作为预算执行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在具体违纪问题的处理上,本着既处理违纪事实又追究责任人的原则,做到该处罚的处罚,该追究有关领导人员责任的坚持追究其责任,该移交的大案要案线索要按法定程序坚决移交。同时,加大督促整改工作力度,督促有关部门认真纠正审计发现的问题,并从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上切实整改。县政府采纳审计建议,出台了《崇阳县审计查实问题跟踪整改实施细则》,使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通过加大督促整改工作力度,使各部门财政财务管理水平逐年提高,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推动财税体制改革,促使预算执行步入良性轨道,巩固了预算执行的审计成果。
    四、改进方法,不断提高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一是坚持“大财政审计”。财政审计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涉及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统筹安排,统一协调。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大财政审计”理念,坚持全局“一盘棋”,以财政审计为主体,以各项专业审计为补充,做到内容上紧密结合,工作上相互配合,方法上密切联合,相互协调,共同作战。如将财政审计需要延伸的审计对象融入到专业审计中去,作为专业审计项目或调查项目,从而避免重复劳动,使整个财政审计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合力,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整体效能。针对财政审计与预算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相关的特点,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制定统一方案,派出同一审计小组,一次进点,突出各自侧重点,做到审计成果共享,分别出具审计报告,既节省了时间,避免了重复进点,又把事与人结合起来,深化了审计内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不断完善从账户入手的审计方法。“账户入手,下审一级”是财政审计的一个重要方法。几年来,我们坚持从银行账户审计入手,以财政拨款去向为主线,顺藤摸瓜,逐级对银行账户进行审查,将银行账户审计贯穿整个预算执行审计的全过程。具体工作中,采取对财税部门银行账户进行自查和审查账证相结合的方法,以弄清预算内、外资金的底数和总体运行情况,进而对相应账户内反映的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制定了严格的审计对账程序,作为审计的必要程序和内容;把财税收支账目与金库收支、部门收支账目的核对工作,作为审计核实预算收支的重要手段。审计时,我们认真与地方金库对帐,除核实预算资金年末收支结余和库存情况外,还注重了对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某个时点的预算收支、结余和库存情况进行有重点的抽样审查核对,对一些内控制度不健全,执行制度不严格的单位进行逐季、逐月、逐日的详细核对工作。通过认真对账,消除了审计死角,从总体上把握资金的活动情况,达到全面揭露和反映其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努力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正确处理好与本级人大、政府及财税部门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是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工作中,我们积极争取县人大、县政府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审前主动汇报,明确人大和政府领导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要求;审后及时报告,重大审计情况随时汇报,让人大和政府领导及时掌握审计工作情况。同时,加强与财税等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与交流,努力营造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的工作氛围。(姜蓉)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