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现实意义
何卫东(审计署驻长春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1日】
字号:【大】 【中】 【小】
    
    
    无危为安,无损为全。“安全”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基本词语,在各种现代汉语辞书中有着基本相同的解释。安全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安全的状态,即免于危险,没有恐惧;另一方面是指对安全的维护,指安全措施和安全机构。没有了外在的威胁和内在的风险,即内外两个方面“没有危险”是安全的特有属性。安全不仅是没有危险的状态,而且这种状态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当安全依附于经济时,那么便是“经济安全”;当安全依附于国家时,那么便是“国家安全”。这样一些承载安全的实体,也就是安全所依附的实体,可以说就是安全的主体。
    一、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国家安全学》对“国家安全”概念的解释如下:国家安全就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既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又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这是国家安全的基本含义。但无论是“没有外部威胁”,还是“没有内部混乱”,都不是国家安全的特有属性,由此并不能把国家安全与国家不安全完全区别开来,单独从这两方面的任何一方面来来定义国家安全,都是片面的、无效的。只有在同时没有内外两方面的危害的条件下,国家才安全。
    “国家安全”的内涵是由国家安全所受的威胁和各国由此制定的安全目标所决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利益范围不断拓展,竞争的领域和手段也在不断拓展,“国家安全”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也就是说,国家主体面临的威胁及实现安全的手段与途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今天“国家安全”的概念已不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而且涵盖了经济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以及政策安全等诸多方面。但无论考察哪些方面,都离不开它的经济方面。经济是社会、国家和个人最重要的活动和利益,在内外威胁的条件下,如果对经济的生存能力及其牢固程度没有一个判断,国家安全的概念就是一句空话。现代国家安全概念中,经济因素即使不处于核心位置,也是首先需要考察的内容。所以说,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二、国家经济安全的含义
    国家经济安全的本质,体现在“发展”和“稳定”两个方面。发展是经济安全的要素之一。如果经济没有发展,那么经济的生存能力,抵御和适应内外威胁的能力就会大大降低。经济的稳定性则反映了经济体系中各要素之间、经济体系与其他系统之间联系的稳固性和可靠性,反映了经济承受内部和外部压力的能力。经济体系内各部门之间的结构越稳固、组织机制越健全,经济的生命力就越强。如果体系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遭到破坏,必然导致体系的不稳定,便有可能使得经济从安全状态转为不安全状态。国家经济不安全的特征包括:政府外债比例过高;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不能遵循本国政府的意志;出口企业大量倒闭、工人大量失业;金融利益受到侵犯,金融体系不能正常运转,金融体系管理混乱,而对各种金融危机失去抵抗能力;环境严重破坏,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信息技术的控制权掌握在别国政府手中,重要的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转,不能抗卸系统内外的入侵、破坏等。
    国家经济安全涵盖的内容很广,理论上讲,国家经济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在一个阶段里,其核心内容处于一种本质安全的状态下,我们可以认为是安全的。现阶段,国家经济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财政安全、金融安全、产业安全、资源环境安全、国有资产安全和民生安全,如果财政、金融、产业、资源环境、国有资产和民生等处于相对安全状态,国家的经济就基本安全。
    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我国政府审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政府审计职能决定了政府审计必须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服务。
    政府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审计职能的发挥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环境。从本质上讲,政府审计主要致力于对“公平、正义”与“责任、绩效”的监督,这就要求政府审计应具有建设(促进)和制约(防护)两个作用,其中制约作用是直接的,建设性作用是提升,是高层面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以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基础,对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的查处,促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处的问题进行整改,同时建立长效机制,进而改进管理,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防护作用体现在从体制、机制、制度以及政策措施层面发现和分析研究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政策、法律、制度的落实和完善,推进深化改革,加强宏观管理,防范风险。
    《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发展规划》也指出,当前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推进民主法治,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注国家财政安全、金融安全、国有资产安全、民生安全、资源与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揭示存在的风险,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性建议,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二)与其它专业监督和行业主管部门相比,我国政府审计具有较高的法定性、独立性、综合性和监督领域的广泛性。
    1.法定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务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宪法明确了审计机关的隶属关系、任务和职权、审计范围。与其它专业监督相比政府审计具有较高的法定性。
    2.独立性。我国审计署设在政府内,是国务院组成部门,在国务院总理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其他部门和团体的干涉。在我国目前以行政管理体制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与其它专业监督相比体现了政府审计的独立性。
    3.综合性。我国审计署按行业执行审计监督,分为财政审计、农业和资源环保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等,与其它行业主管部门相比,避免了监督过程中的片面性、局限性,显示了政府审计的综合性。
    4.广泛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它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与其它专业监督相比体现了政府审计的广泛性。
    (三)政府审计应当站在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深化审计监督,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作用,承担起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历史使命。
    李金华审计长曾将政府审计形象的称为“国家财产的看门狗”,顾名思义,当时政府审计的职责就是确保国家财产的安全。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本国经济是否安全不能立足于国内,而要放眼全球。在2009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审计工作要围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主线。从前些年“国家财产的看门狗”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说明政府审计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国家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的重要理论观点。审计长深刻指明了这一“免疫系统”的形成机理:即国家审计有责任更早地感受风险,有责任更准确地发现问题,有责任提出调动国家资源和能力去解决问题、抵御“病害”的建议,有责任在永不停留地抵御一时、一事、单个“病害”的同时,促进其健全机能、改进机制、筑牢防线。
    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将国家审计监督、风险预警和风险防范职能前置,以风险为导向,创造性地把审计的功能由监督经济活动运行这样相对单一的初级层次,发展到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稳健安全运行这一全方位的高级层次。审计作为国家政权建设和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有着不可替代的三方面的内在功能:一是预防功能,维护宏观政策的严肃性,维护法纪规章的严肃性,维护良好的财经秩序和发展环境。二是揭露功能,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违纪问题,揭露弄虚作假、损失浪费现象,“清除”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中的杂质。三是抵御功能,在揭露、查处问题的基础上,从完善相关制度等方面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提高抗风险能力。上述三方面功能对促进国内经济稳定、均衡和持续发展,防范外部风险将发挥积极作用。而国内经济稳定、均衡和持续发展状况和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是检验经济是否安全的重要标准。
    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全球经济都面临严峻挑战,中国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政府审计发挥与其地位相符的作用。温总理指出,今年审计工作要继续关注国家经济安全问题,这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克服经济困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具有特殊意义。刘审计长强调:“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更高的层面、更广的范围,密切关注财政、金融、民生、国有资产、能源和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密切关注经济问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甚至演变为政治问题,及时提出对策性建议,防范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从政府审计特有的法定性、独立性、综合性和监督领域的广泛性来看,政府审计应当承担起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历史使命。
    四、围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主线,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加强对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重点领域、行业进行审计监督
    (一)关注国家财政安全,加强财政审计。财政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为国家提供重要的财力保证。财政安全就是保障以国家为主体所进行的合理的分配活动,财政危机突出表现为财政职能的严重混乱。国家审计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必须关注国家财政安全,以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财政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为目标,全面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的层次和水平。重点加强预算执行审计、转移支付审计、税收征管审计、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计、地方财政收支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农业资金审计、社会保障审计、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及专项资金审计。
    (二)关注国家金融安全,加强对金融行业的审计。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最重要的方面。在金融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金融危机接二连三,致使金融安全问题凸现。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审计要更加关注金融安全,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国有金融业的审计。以维护安全、防范风险、促进发展为目标,服务国家宏观政策,推动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完善金融监管,推动建立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重点审计银行贷款业务、内控制度,关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资本充足率,并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关注金融领域的腐败现象。强化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督促金融行业尽快建立中国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加强对跨市场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分析,提高整个国家和金融系统应对突发性金融风险的处理能力。
    (三)加强企业审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深化改革。当前,国有经济的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已进入了关键阶段,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随之暴露出来,其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已严重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国有资产流失主要在企事业单位转制、改制的过程中产生。政府审计应该以维护中央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国有资产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质量、责任、绩效”,按照“把握总体、揭露隐患、服务发展”的审计思路,监督国有资产安全,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促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关注清产核资、审计评估、不良资产核销、产权交易和土地资产处置。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总结其规律,从机制、制度层面挖掘其深层次的问题,为国有资产监管部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加强资源环境审计,保护生态安全。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项新内容。生态安全的提出是由于生态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广泛和严重的威胁,也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对资源环境的审计,要以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目标,维护资源环境安全,发挥审计在促进节能减排措施落实以及在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要抓住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从政策和制度层面研究解决办法,从宏观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关注民生安全,促进社会和谐。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就业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方面。关注民生安全,促进社会和谐,是国家审计的职责和任务所在。在审计工作中要高度关注涉及民生的项目和资金,严肃查处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如种粮农民直补资金、城市住房保障资金、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资金等。在揭示问题的同时,从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体制和基金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建立健全决策、监督机制,促进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审计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免疫系统,第一要务就是要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只有保证了国家经济安全,才能保障国家利益,保证民主、民生、公平和正义,也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从审计的最高目标来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审计永恒的主题。只有维护国家利益或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审计才能有高度、有深度,才能真正完成其历史使命,也才能在更高的层面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何卫东)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