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审计大格局再体验
(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2日】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署自2009年起实施财政审计大格局,这种新的组织方式和审计理念正逐渐深入到每一位审计人员。作为审计系统的一名年轻同志,作为有幸参加到两次大格局审计的一员,我也想谈谈自己在从事大格局审计中的心得与体会。
    一、财政审计大格局理论背景深厚
    在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整合资源,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以维护财政安全,防范财政风险,促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规范财政管理,使国家财政政策得到有效实施。其实,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理念由来已久,最初始于1999年着手研究的财政审计一体化。
    1999年,庄国平从财政审计与专业审计存在的业务内容结合点入手,探讨了财政审计与专业审计结合的方式方法。2000年,金勇首次提出了“以财政同级审为龙头的一体化审计模式”。2005年,宝鸡市财政同级审课题组把财政审计一体化定性为以财税部门的预算执行审计为主导,部门单位预算执行为基础,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为补充的财政审计监督体系,也主张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的结合。2006年,胡芩菩结合财政部推出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从改变审计组织方式的角度提出,财政审计一体化是以财政审计内容为基础,实现“同级审”与“上审下”的结合、财政审计与专业审计相结合、财政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2007年,秦荣生认为我国现行的审计制度仅对预算执行审计做了规定,而未包括对预算编制的审计,应当把预算编制纳入现行的预算执行审计体系中,通过财政审计一体化促进建立全面的政府预算审计制度。对财政审计一体化的上述定性都是把财政审计一体化视为以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龙头,多种专业审计部门或机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审计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上的一体化,并未形成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整体性和持久性。
    在2009年初公布的审计署五年规划首次明确提出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后,2009年3月刘家义审计长在审计署组织的财政审计培训班上指出,“审计机关必须整合审计计划,实行科学管理,明确审计目标,必须整合资源,统一组织,审计署各业务司、特派办各处室都要统筹组织实施审计项目”。至此,能够体现“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的财政审计新思路,充实财政审计内涵,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层面深入研究分析,规范财政管理,促进财政改革,注重在现有机构设置平台上实现财政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的结合,发挥整合审计资源作用,提升审计成果的财政审计大格局理念得以形成。
    二、财政审计大格局的“五个更加”
    我认为,与之前接触的财政审计项目相比,财政审计大格局有“五个更加”,一是在审计范围上更加全面,二是内容更加综合,三是方式更加灵活,四是资源更加整合,五是时效性更强。
    (一)审计范围更加全面。财政审计大格局涵盖的资金范围涉及全部政府性资金。政府性资金是以政府名义筹集,并由政府来管理和使用的所有收支,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收支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源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应当上缴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政府举借债务筹措的资金等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收支。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政府收支按收入、支出功能、支出经济三大体系进行了分类,政府的各项收支得以清晰的反映,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开展财政审计大格局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是一致的。同时,刘家义审计长也明确指出“政府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是国家财政的范畴,与之相适应,我们要着力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因此,全部政府性资金都是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审计范围。
    (二)审计内容综合性更强。财政审计大格局在内容上不仅包含传统的财政审计,还包括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2010年财政审计大格局紧紧围绕 “预算执行”的主题,以财政部组织中央预算执行审计为龙头,包括发展改革委组织分配中央财政投资预算执行及效果审计、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重点专项资金审计、国家税务局系统收入征管情况审计、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全国社保基金管理情况审计等内容。
    (三)审计方式更加灵活。财政审计大格局融合了专项资金审计与财政审计,融合了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融合了一般部门审计与财政预决算审计,融合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融合了合规性审计与效益性审计等,审计方式灵活。
    (四)审计资源更加整合。在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组织方式下,各审计机关充分整合审计力量,实现审计机关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发挥审计机关内部各专业审计部门的特性和优势,提高审计效率。2010年财政审计大格局通盘考虑审计署各业务司和派出局、特派办的资源,合理分工。各特派办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打破常规的办、处两级行政组织构架,构建适应项目需要的组织模式,实现扁平化管理,突出中心任务,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五)审计时间更加同步。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永恒的主题。每年6月,审计署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所作的审计工作报告就是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但如果反映的是以前年度的事项,列举以前年度的问题,就会缺乏时效性,不能与财政预算报告契合,影响人大使用报告的效果。财政审计大格局下,审计机关以当年预算执行审计为核心,在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同步实施审计,财政审计内容在次年6月的提交全国人大的审计报告中全面反映,充分体现其重要价值。
    三、财政审计大格局在三个维度上要求更高
    财政审计大格局不同于其他财政审计项目,也因为其在三个维度上要求更高。
    一是广度。大格局下的财政审计,其资金范围应涵盖所有的政府性资金,包括一般预算资金、基金预算资金、各项专项资金、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土地出让金、国有资本经营及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彩票公益金、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财政周转金、社保资金、政府性债务等。资金范围的广泛要求我们审计人员熟悉各类资金的预算、拨付、使用模式,迅速掌握各类资金的审计方法。
    二是深度。以往的财政审计,更多的是关注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资金效益情况,就事论事。现在的大格局审计,需要对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实施全过程的监督,逐步实现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动态审计和静态审计相结合,建立以综合财政预算为主线,财政部门具体组织预算执行情况为主导,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为基础的财政审计一体化审计模式,不仅要重视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审计,而且要重视和加强对从事财政预算收支管理的部门履行财政管理职责的审计监督;不仅要搞好对同级财政的审计,还要加强对下级政府财政的审计,掌握转移支付资金的情况,真正做到“上下结合”;不仅要审计各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真实、合法,而且要积极探索财政审计效益审计的路子。
    三是高度。以往的财政审计,更多的针对单项资金,单一部门,现在的大格局审计需要审计人员站在国家财政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国有资产安全的高度上进行思考,不仅要查处重大违纪违规问题,更要以此为契机,提出理顺体制、机制的建议,做好国家经济安全的“免疫系统”。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