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谐审计”
任怡(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31日】
字号:【大】 【中】 【小】

    当今社会处处讲“和谐”,和谐是一种美,和谐的环境带给人内心的平衡,在融洽而平和的环境中才有可能取得好的工作成效,发展才有可持续性。审计工作更是如此,该和谐的时候就不要让矛盾激化,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复杂而微妙,既是一种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又是一种相互配合的关系,处理得好,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处理得不好,可能会举步维艰。因此,在审计工作中,我们不能一味讲“斗争哲学”,不能把审计对象看成我们的对立面,既要发现问题揭露问题,又要善于化解矛盾化解怨恨,为自己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审计工作的内容决定了我们要去给别人“挑刺”,但没有人愿意被别人“挑刺”,所以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不会凭空得来,而是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营造,通过不懈地沟通、提供好的审计服务等方式,寻求理解上的一致,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和睦相处,让自己下一次、下下次的审计工作都能顺利得到开展。要有效地化解审计对象的怨恨情绪,要做到“四多”:
    一是要“多沟通”,审计与被审计之间需要共同的理解和沟通,以达到协调的心理氛围,通过沟通,使被审计单位充分理解审计的职责所在。在审计实施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多沟通,进点前,要把审计范围、内容、方式等讲清,不搞神秘主义;审计中,如果发现了问题,要让被审计单位了解问题的评判标准、适用的法规制度,才能使其明白自己的错误在哪里;审计报告阶段,对被审单位提出的异议,要认真核实,取得被审单位的理解与认同,让审计对象心悦诚服地接受审计处理意见。
    二是要“多倾听”,审计中发现了问题,不管被审计单位对问题是认可还是辩解,都要多倾听,须知大多数违规行为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特别是在财务收支活动中,人人都希望把自己的风险降到最低,没有人愿意违规,所以要多听听对方的解释,让被审计单位充分发表看法和意见,帮助我们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内在原因,确定问题真正的症结所在,切不可不分青红皂白就下结论,给被审计单位一种不被尊重的感受,还可能使问题的查处浮在表面,不能触及根本。
    三是要“多分析”,对于可能在审计报告中批露的问题,更需要多分析多思考,做到三个“准确”:准确判断责任对象、准确进行责任划分、准确安排报告内容。通常情况下,我们对同一项目要出具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财务收支审计报告、绩效分析审计报告、审计专报等多份报告,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该在准确把握其责任性质的基础上,在几份报告之间进行合理安排,针对不同层面不同性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批露方式。在坚持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宽严适度,尤其对那些“合理不合法”的问题,要谨慎处理,所做出的审计结论和决定,不仅要符合当前的政策规定,还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四是要“多建议”,要向被审计单位表明审计的目的是促进其规范管理,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配合。同时,在工作中要时时体现出服务的精神,在基层的审计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会计人员因业务素质、专业经验等原因,对部分会计业务的处理把握不准确,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助被审计单位规范核算、改进管理、堵塞漏洞。我们自己从思想上也要找准国家审计的定位,发现问题不是目的,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才能真正起到“免疫”作用。
    都说“家和万事兴”,不管是我们个人还是国家审计事业都需要在和谐的氛围中进步和发展,“任审计者任怨恨”是不得已而为之,化解怨恨、力避冲突,营造和衷共济的审计环境,更有助于我们审计事业的持续发展。(任怡)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