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需瞄准三大着力点
陈燕章(江苏省苏州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30日】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整合审计资源,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这为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指明了发展方向,有利于改变当前财政审计工作存在的“审计力度不足、审计资源分散、审计层次不高”问题。审计机关要积极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关注一般预算资金向全方位关注财政性资金转变;二是从财政收入和支出审计并重向以财政支出审计为主转变;三是从以真实合法性审计为主向真实合法性审计与绩效审计并重转变;四是从侧重解决微观层面的问题向注重研究宏观层面的问题转变。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是一项系统工程,具体而言,需要瞄准三个着力点。
    一、通盘考虑,制定科学的审计计划。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构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面较广,这既增加了审计计划的难度,更突出了审计计划的重要性。
    (一)形成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一盘棋”思路。在确定年度审计项目时,要按照财政审计大格局要求,围绕全部政府性资金,将所有审计项目纳入“一盘棋”通盘考虑;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主题,合理安排审计项目,形成主次分明,既单独立项、又相互联系,统分结合的一个整体。
    (二)重视审计实施方案的制定。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财政审计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相当大的扩展。在时间安排上,应增大审前调查及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比重。在充分摸清情况的基础上,确立财政审计的重点,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应将整个审计任务按财政资金运动环节细分,既要有总方案更要有明细方案,各方案之间要力求做到互相对应,确保整个审计实施方案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二、整合资源,挖掘审计内外潜力。在财政审计大格局条件下,各类审计资源的整合尤为必要。这既包括审计机关内部的审计资源整合、外部的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资源的整合,也包括审计信息资源的整合。
    (一)在审计力量的整合上,应打破处室界限,重点项目重点突破。审计机关要牢固树立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观念,改变过去各个处室各自为战、力量分散的局面,打破处室界限,优化组合,集中优势力量,统一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各专业处室的优势,形成整体合力,做到重要项目重点突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二)在人员素质的整合上,挖掘潜力,积极引进人才。审计机关应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等外界的交流合作,广泛引进各类专业人才。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对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充分挖掘审计人员的潜力。应选派业务骨干到对口财政、税收等业务部门学习,使审计人员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充分锻炼,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一批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富有审计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三)在社会资源的整合上,借用人才,发挥中介机构作用。由于财政审计的领域涉及到政府管理和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为了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当前应结合审计力量的实际状况,对部分审计项目实行外聘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审计的做法。这样既可以解决审计资源不足的问题,提高效率,又可以通过传帮带培养审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也为确保审计质量,取得科学、真实、准确的审计证据奠定基础。
    (四)在信息资源的整合上,构筑审计信息平台。现今,被审计单位广泛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及审计机关广泛使用计算机审计系统的状况,为审计人员进行信息的搜索、传递、处理和反馈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信息的完备性、传导的流畅性,在财政审计大格局的项目管理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构筑审计信息平台,形成审计信息的共享机制,便于及时交换各种信息,更将有助于财政审计大格局项目的有效推行。
    三、确保质量,综合利用审计成果。新的审计格局必然面临新的挑战和风险,审计机关必须加强风险控制,确保审计质量,并从更为宏观、更广阔的层面上利用审计成果,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
    (一)加大审理复核力度。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要求形成质量控制大格局。负责审计质量把关的综合部门可以适时开展现场审理复核工作,及时认真复核审计证据和工作底稿。一方面,财政审计大格局构建中,审计工作量比原先增多,需要复核的审计业务文书增加,现场复核不仅可以减轻复核人员以往审计后集中复核所形成的工作压力,也便于复核人员及时了解实际情况,把好质量关;另一方面,财政审计大格局构建中,审计内外环境的变化将带来新的审计风险点,风险不仅存在于财政资金运动的各个环节,还可能存在于几个环节之间,为此,综合部门应与业务部门共同研究解决新增的审计风险点。
    (二)综合利用成果,提高审计成效。实施财政审计大格局后,对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及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计报告作为审计成果的主要载体,应立意高、力度强、容量大,具备全局性和宏观性。审计机关应组建专门的写作班子,对各处室所有的信息内容进行综合、筛选、精简、提炼,力争既全面反映财政审计大格局成果,又突出重点,有较强的针对性。(陈燕章)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