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环保绩效审计在地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
沈燕兵(江苏省扬州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7日】
字号:【大】 【中】 【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截至2010年底,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社会多项事业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我们同样面临着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严峻现实,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将环境保护绩效审计纳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还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之举。
    一、发展低碳经济迫切要求将环保绩效审计内容纳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早在2005年的“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就明确提出“要使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战略目标;2007年10月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10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前又明确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与此同时,国家审计署于2009年发布了《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自2010年起降资源环境内容纳入审计方案并组织实施。目前,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节能减排意识日益强化,环境保护审计逐步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当前,在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大多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为审计的重中之重,而忽视或淡化了环境保护方面的绩效审计,这对于某些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为代价换取GDP快速增长的地方官员,很难在审计过程中对其履行经济责任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从2006以来,江苏等地开始探索将环保审计的某些指标纳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并将环保部门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这一举措,很好地实现了经济责任审计涵盖环保审计内容,更加科学、全面地反映和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职绩效,同时解决了审计力量薄弱及审计人员环保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低碳经济汹涌澎湃的今天,将环保绩效审计应用到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既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评价地方官员履职绩效的有效手段,也是低碳经济时代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制度创新。
    二、环保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
    环保绩效审计应用到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其主要反映以下内容:
    (一)环境保护政策的绩效水平
    1.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合规性审计。主要审查和评价地方政府是否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及上级环保部门的要求认真贯彻环境保护政策;审查和评价地方政府制定的环保政策法规、环保规划、产业结构布局及调整策略是否充分贯彻国家环保政策法规,环保规划及产业结构的布局及调整是否有效改善地方环境并达到预期目标。
    2.配套环保政策法规的合规性审计。主要审查和评价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财税金融、产业结构布局等方面的政策是否与环保政策法规相一致,是否存在相冲突的地方或为发展绿色产业而违反财税政策的规定。配套环保政策法规的相关规定合理有效,不仅能改善地方的环境质量,同时能有力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否则将事倍功半。
    (二)环境保护管理系统的绩效审计
    1.地方政府环保管理组织系统的健全有效性审计。主要审查和评价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有关机构组织队伍的建设、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环境安全应急预警机制的建立、排污费的征收和管理等。
    2.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管理程序系统的有效性审计。主要审查和评价地方政府环保专项资金的预算是否科学合理,资金拨付是否及时、足额,是否存在配套资金不到位等情形,以及环保工程项目立项、规划、建设、交付等是否按规定有序进行。
    (三)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
    1.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的效果性审计。主要审查和评价排污费、环保专项资金、环保事业经费等,是否进行科学预算和精细化管理,并按照规定用途专款专用;专项资金的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是否存在违规挤占、挪用排污费,改变资金用途的情形。
    2.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审计。主要审查和评价各项环保投资的投入产出比率是否达到最大化,是否通过市场机制使环保资金得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
    三、环保绩效审计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用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提高认识、认清形势,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经济建设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县域经济也在实现着跨越式的发展,大批外资的入驻、工厂的新建、开发区及工业园区的建设带来了工业的长足发展,各地财税收入也都一步一个台阶向上迈进。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在“四个文明”同步发展的要求下,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担负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任,环境保护和建设理所当然是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促进环保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长久以来,我国各地经济建设比较注重短期效益,往往采取粗放的发展方式,不惜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GDP的快速增长和政绩的显现。近年来,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枯竭的危险信号不断出现,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环境保护逐渐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程,各级环境建设指标也逐步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指标中,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的经济责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当代利益与子孙后代利益当代关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环保绩效的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的方式。环保绩效的评价专业性较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货币等形式的定量指标,也需要非货币形式的定性指标;既需要从微观层面进行具体的审查,也需要从宏观层面进行综合分析。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环保绩效审计,应根据审计对象的特征对上述指标进行科学组合,通过指标体系的综合反映,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和全面。
    (四)环境绩效审计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可以更加科学、全面、客观地反映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职绩效,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任用干部提供有力参考。从实践来看,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环保绩效审计有利于拓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提升审计的力度及审计成果的转化空间。以往的经济责任审计较多的注重对经济发展成果的反映,并且由于涉及的经济指标基本都是一些宏观的指标,因此很难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审计成果的运用和转化较为薄弱,环保绩效审计的开展,在反映经济硬指标的同时,将环保软指标指标一并予以反映,更加全面反映领导干部的履职绩效,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任用干部提供有力的参考。(沈燕兵)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