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二五”期间内部审计工作转型的思考
孟凡刚(江苏省苏州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0日】
字号:【大】 【中】 【小】
    
    1月18日,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审计工作四大目标和八项主要任务,并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内部审计,上级审计机关要加大对下级审计机关财务收支、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要完成“十二五”审计任务,不仅要加强国家审计力度,更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内部审计转型发展的新跨越。笔者认为,内部审计要转型必须在以下方面用力:
    一、全面树立新的内部审计理念。内部审计要实现转型必须坚持新的审计理念,首先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到审计实践中去。对内部审计工作来讲,所谓“全面”,就是要全面履行内部审计监督职责,全面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水平,凡是涉及经济活动的地方都应该纳入审计的视野;所谓“协调”,就是要使审计工作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大局相适应,牢固确立审计工作必须服务于单位内部协调持续发展的观念,做到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从发展,一切利于发展,一切保障发展。内部审计工作在坚持全面协调发展方针的同时,必须做到突出审计重点。坚持全面审计的同时,必须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兼顾,提高效率。这要求在审计领域和范围上,要准确把握改革和发展脉搏,突出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资金的审计,突出对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的审计,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果。
    其次,要增强宏观意识,转变思维方式。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必须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和评价,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发展的趋势、解决的办法等,通过深入剖析问题来反映制度、体制上存在的不足,为加强企事业单位资源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提出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真正当好经济谋士。此外,还要结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方法,实现由目前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以绩效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的现代审计转变,使内部审计真正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和环境。刘家义审计长说:审计的本质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如果“免疫系统”不健全,就会产生严重后果。内审工作的职责就是监督组织的经营管理业务是否符合内部控制框架的要求,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时为组织监督检查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出风险存在的根源,并提供完善内部控制和纠错防弊的建议,为组织及时堵塞风险漏洞,防范于未然。并着力建立完善、严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用严谨的制度来抑制风险的产生。
    近年来,内部审计的作用愈来愈得到社会的认识。但当前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如有些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视还不够,致使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发展很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内部审计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各单位领导的重视,另一方面更要积极与各部门配合,努力创造能够和谐工作的环境和氛围。如何一方面能够与各个部门搞好关系,赢得各个部门工作理解和支持、配合,另一方面又要能坚守工作职责,对违法、违规现象,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给予制止和有效的打击,是内部审计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培养创新能力强的内部审计人才。目前,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水平的参差不齐、新生力量不足等是制约内部审计发展一个重要因素。虽然近年来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专业资格考试的兴起,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内部审计人才,但是单一的考试培养平台,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对内部审计综合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培养创新能力强的内部审计人才。一是要继续坚持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深化考试内容;二是政府和社会培训机构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力量投入。审计机关要切实担负起对机关和企业内部审计进行指导服务的职能,要联合人事机构,制定完善内审培训、考试制度,为内审人员后续深造和综合培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平台;三是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不断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培训,要不断按照需求,建设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国际型内审队伍的要求,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人员适用形势发展所需要的相应能力和水平。
    总之,内部审计工作对促进单位管理和效益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二五规划”期间,内部审计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逐步从查账、翻阅凭证向堵塞漏洞,向制止损失浪费的方向发展,不断地把审计内容,从传统的“纠错防弊”向整体上促进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和防范舞弊风险能力上转变,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服务职能。(孟凡刚)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