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审计一体化初探
刘金萍 彭显智 吴震雄 (湖北省武汉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31日】
字号:【大】 【中】 【小】
    财政审计一体化是一种审计理念,其特征包括: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审计内容,以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和完善为目标,以政府预算为纽带,以整合审计计划和统筹审计资源为抓手,以统一的审计工作方案为平台,从宏观性、建设性、整体性层次整合审计成果的财政审计工作体系。实施财政审计一体化能更加宏观、更加全面地反映财政资金的运行情况,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财政审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工作的客观要求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基本职责和永恒主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逐步向履行公共责任、提供公共服务、改善和服务民生转变。
    与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相适应,我国的财政管理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财政体制逐步向公共财政体制转变,构建现代公共财政体系成为财政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公共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它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财政运行模式。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公共性、公平性、公益性、法制性等四个方面。改善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按照政府与市场分工规律,进一步明晰财政供给范围,彻底解决“越位”与“缺位”并存的问题;清晰界定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领域财政支出责任纵向交叉重叠的问题;分类整合一般预算、政府基金和预算外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提升财政支出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财政支出改革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加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构筑了财政审计一体化的基础条件。
    政府职能的转变、财政改革的深化给国家审计提出了新的课题,带来了新的挑战。财政审计一体化正是适应这一变革的需要,创新审计理念,深化审计内容,积极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和建设性作用的重要举措。财政审计一体化既是促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外在需要,又是进一步强化国家审计职能的内在要求。
    实施财政审计一体化,促进审计工作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关注一般预算资金向关注全部政府性资金转变;二是从财政收入和支出审计并重向以财政支出审计为主转变;三是从以真实合法性审计为主向真实合法性审计与绩效审计并重转变;四是从侧重解决微观层面的问题向注重研究宏观层面的问题转变。
    二、财政审计一体化对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推进审计目标一体化,增强财政审计的整体性。一是科学确定财政审计的目标。按财政审计一体化的要求,财政审计的目标为: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维护财政安全,防范财政风险,规范财政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绩效水平,确保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得到贯彻落实。财政审计工作应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围绕审计目标,明确审计重点,积极推进健全统一和完整的政府预算,积极推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积极推进提高预算执行效果,积极推进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绩效评估,积极推进财政法制化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二是准确把握财政审计目标。根据确定的财政审计目标,对现行体制机制存在问题进行疏理,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完善体制、健全机制、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主动地为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三是合理分解财政审计目标。围绕财政审计目标,进一步分解为财政审计和各专业审计的专项目标,使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之间、具体目标与专项目标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各项审计目标都在大财政审计格局的总体目标的框架下,形成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的有机的整体。使财政审计与专业审计在审计的总目标上保持一致,形成有力的审计合力。着力构建目标统一、内容衔接、层次清晰、上下联动的财政审计大格局,更加有效地发挥好审计监督的职能和作用。
    (二)推进审计项目一体化,提高财政审计的完整性。牢固树立“凡是政府应该管的钱都是国家财政”的理念,将全部政府性资金都纳入审计范围,充分利用各专业审计和审计调查的特点和优势,大视野、宽范围地开展审计工作。一是注重审计范围的全面性。以大财政审计格局的视野,从整体上谋划好项目计划,其内容既要涵盖以政府名义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的全部资金和资金的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又要包括财政预算执行、财政转移支付、财政收入征管、政府投资、资源环境、外资运用、企业审计等专业审计,使审计工作反映的内容更加全面。二是注重审计项目的协同性。围绕全部政府性资金,将所有审计项目纳入财政审计“一盘棋”来通盘考虑,以满足“两个报告”需求为目标,合理安排项目计划,形成审计项目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主次分明、相互联系、统分结合的一个整体,使审计项目既体现宏观性又具有专业性,既相互联系又不失独立性。三是注重审计项目的时效性。在审计时间的安排上要服从和服务于“两个报告”的时间要求,做到超前谋划,提前准备。对需要纳入当年“两个报告”中的审计项目,要集中力量,统一安排,确保按时完成;对当年未纳入的项目,应在次年的“两个报告”中进行反映。
    (三)推进审计内容一体化,实现财政审计的效益性。按照温家宝总理“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坚持“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效益、维护安全”的总体思路,不仅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揭露、依法处理违反财经法律、法规的问题,而且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要求,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积极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一是重点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加强对税收、预算、国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和财政补贴等财政政策手段的综合分析,及时揭示和反映实现宏观调控政策目标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而推动提升财政政策及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二是重点关注民生资金的运用,加强对社保资金、民政资金以及环保资金等民生资金的审计跟进,注重从机制、制度和管理上揭示和分析问题,促进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重点关注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将真实合法性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加强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大型国有企业以及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通过审查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分析、评价财政资金投入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水平。
    (四)推进审计资源一体化,加强财政审计的保障性。实施财政审计一体化,关键是要整合审计资源,创新审计方式,不断提高审计能力和水平。一是完善管理方式。按照财政审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整合审计项目计划,坚持做到“五统一”和“六结合”。“五统一”即统一审计计划、统一审计方案、统一审计实施、统一审计报告和统一审计处理。“六结合”即同级审与上审下相结合,财政审计与金融、企业、经济责任、资源环境和涉外审计相结合,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常规审计与跟踪审计相结合,真实合法性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揭露问题与促进整改相结合。二是完善组织方式。在资源配置上,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打破处室界限,按审计项目、审计类型和审计内容进行统一整合,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要求和统一协调,实现以人力资源的整合带动信息资源和技术方法的整合,促进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的不断提高。三是完善工作方式。根据项目特点,科学选择审计、审计调查和跟踪审计等方式,加快构建财政审计信息数据库和管理平台,积极推进以在线审计、实时审计为特征的联网跟踪审计系统,探索“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计算机审计方式和大项目管理模式。坚持多种审计类型、多种审计手段和多种审计方式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和推广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式结合的财政审计管理办法,以加大审计力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的多方面需求。
    (五)推进审计成果一体化,提升财政审计的宏观性。对各个审计项目的成果,从加强财政管理、推进体制改革和提高财政绩效水平的高度进行整合,并使之与预算执行审计结果结合起来,从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加以综合分析,提出对策建议,增强“两个报告”反映内容的宏观性和全面性,实现审计成果的最大化。一是对财政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进行归纳分析,透过现象挖掘产生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从而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二是树立宏观思维理念,对各审计项目中发现的问题,主动纳入到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框架中,从宏观管理的高度进行分析、研究,力求从苗头中发现倾向性、从个性中寻求普遍性、从动态中把握规律性,从而提出有份量的报告材料。三是建立审计信息资源库,创建财政审计成果共享平台,实现财政审计的一审多果、一果多用,使财政审计的成果得到充分的综合利用,更好地发挥出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三、近年来武汉市审计局对财政审计一体化的探索
    (一)完善一个体系。即:以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为核心,积极推进预算执行、政府投资、国有企业、资源环保、民生资金、经济责任六大审计一体化。“六大审计一体化”是对财政审计一体化的具体化和细化,是对财政审计一体化审计模式的丰富和发展,是“一体”之“六翼”。在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总体目标下,做“深”预算执行审计、做“强”政府投资审计、做“实”企业审计、做“大”资源环境审计、做“好”民生资金审计、做“优”经济责任审计。
    (二)围绕一条主线。即财政审计工作始终围绕预算执行审计这条主线开展。预算执行审计是一项统揽全局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审计对象多,必须统筹全局审计资源,形成“一盘棋”的工作局面。为此,武汉市审计局成立了预算执行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调度全市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在审计工作中,坚持从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和总目标中分解出各专业审计的具体目标,将中央宏观政策措施落实、财政预算管理、部门预算执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转移支付、财政专项资金、财政收入征管、政府投资、资源环境、外资运用、企业审计情况统一纳入大财政审计范畴,以达到专业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和目标有机衔接,从而形成了一个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审计互动机制。
    (三)突出一个中心。即财政审计工作要服务于武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中心。一是重点关注国家宏观政策方针的执行情况。2009年至2010年,市局组织5个处室及全市13个区局对我市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投资项目进行跟踪审计调查,对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进行跟踪审计,涉及投资项目448项,总投资542.39亿元。在审计过程中,向各区党委、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和项目责任单位提出审计整改意见和建议50余条,这些意见和建议绝大部分被采纳,促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切实发挥了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和建设性作用。二是重点关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情况。2009年度预算执行审计把我市“两型社会”建设、国家级自主创业示范区建设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作为重点。按《“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三年行动计划》等要求及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对照检查落实情况。重点审计和检查了涉及“两型社会”建设、国家级自主创业示范区建设的各项专项资金的安排、拨付和使用情况。三是重点关注各区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情况。根据市领导的要求,2010年组织力量对全市13个区财力情况实施审计调查,摸清了各个区的财源结构和财政资金结余结转情况,为市领导及相关部门指导区级经济均衡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区级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注重一个整体。即财政审计的完整性和宏观性。一是常规审计内容的完整性,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既关注预算内资金又关注预算外资金;既关注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又关注资产的配置和管理情况;既关注一级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又关注二、三级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既关注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又关注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既关注资金管理使用的合规性,又关注资金使用的效益性。二是非常规审计注重财政运行的安全性。根据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开展了7个土地打包项目审计调查和6大融资平台债务情况审计调查,提出了规范土地打包项目运作、加强政府债务监管的建议。
    (五)侧重一个方面。即每年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侧重一个方面的重点内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对象多、内容广、资金量大,面面俱到、全面出击难以收到好成效。在2008年度预算执行审计中,对市直31个部门项目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开展专项审计,指出部门预算未严格实行分类管理,市直部门在项目支出中安排日常公用经费等问题。在2009年度预算执行审计中,对22个部门预算往来资金管理情况开展审计,审计发现,预算单位存在未按规定对收入往来资金进行分类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往来可用资金未纳入本单位的部门预算、将往来可用资金混入往来结算资金规避财政监管等问题。两个年度部门预算发现的问题在同级审报告中进行披露,引起了市人大、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六)紧盯一个重点。即财政审计紧盯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项目。对发改、社保、民政等管理资金较多的重点部门实行每年心审,对优抚、救灾、医疗救助资金,就业培训资金、节能环保资金等重点资金实行轮番审;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重大民生工程实行全程跟踪审计。    
          
    课题组负责人:湖北省武汉市审计局局长    刘金萍
    课题组组长:彭显智、吴震雄
    执笔人:柯有明、冷军红、詹波

    参考资料:
    一、《总结经验  乘势而上推动财政审计工作深化发展》―――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二、《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审计的意见》
    三、肖振东《国家审计应从适应性调整向主动性调整转变》
    四、沈万君《财政审计大格局下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