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绩效审计的组织与实施
陆旭东 (江苏省苏州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30日】
字号:【大】 【中】 【小】
    绩效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建立绩效政府的有力推手,经过最近几年的不断摸索、引导和推动,得到审计界的高度认同,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逐步了解和认可。本文拟就如何具体组织实施绩效审计项目谈几点粗浅认识和体会。
    首先,精挑细选审计项目。审计项目一旦选准了,其成功的概率就非常大,所谓的成功,就是有成果,在社会上产生效果和引起反响,在决策层面上真正能影响领导的决策。选准项目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宏观性。就是审计项目涉及的资金惠及面或者是政策的影响面要相对较广。二是时效性。就是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当前的中心工作、社会发展中热点重点情况来挑选审计项目,审计成果才会被及时重视和利用。三是资金性。绩效审计目前还不能完全脱离资金主线,要以资金为抓手去开展,对资金的审计是执法需要也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特长,一味放弃资金审计的特长去深陷一些过分专业的技术领域并对其进行评价,不是明智之举。选项过程中同时要注意结合审计的自身资源能力和外部环境配合的情况,量力而行,明知力量达不到或审计中阻力困难重重或整改不易落实等等还要立项,可能会得不偿失、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效果。选准、选好绩效审计项目,需要审计人员比以前更加关注社会动态、更加关注宏观经济,增强审计职业敏感性。
    其次,高度重视审前调查。传统财务收支审计也要审前调查,由于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依据都相对单一,审前调查往往流于形式,审计方案也就内容单调、没有个性、缺少特色。绩效审计在形式、内容、方式、方法、对象、领域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客观上要求审计人员必须重视审前调查,通过查阅跟项目有关的资料、走访有关单位、甚至要考察比较周边地区情况,来研究编写、调整完善审计方案。绩效审计强调,审前调查本身就是项目实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把它与整个项目割裂开来,不经过充分的审前调查就形不成操作性强、目标明确、富有鲜明个性特色的审计方案,也就很难保证会有良好的审计效果。
    第三,科学组织项目实施。一是审计人员的科学搭配和分工。绩效审计涉及的领域宽、视角广、内容复杂,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审计力量进行排兵布阵,根据审计人员各自不同的专业特点,把擅长财务、工程、计算机、法规的人员进行科学分工,人尽其才。二是与审计对象的充分沟通。除了资金管理,绩效审计往往涉猎各种业务领域和专业,对这些事项的对与错特别是效果的好与差,如果不加沟通的加以评判,可能就有失偏颇,甚至做出错误的结论。另外,绩效审计对象往往会牵涉到多个部门或单位,由于本位主义、部门利益、互相之间缺少沟通等带来的公共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利用、矛盾问题相互交织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情况恰恰是绩效审计本身就应关注和反映的重要内容,所以与审计对象的充分交流和沟通对绩效审计而言显得尤为重要。三是多种多样的现场组织形式。绩效审计的现场已经不局限在办公室里查阅财务帐本,而是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和步骤,如设计问卷调查表、到有关现场勘察、到社区走访座谈等等,只要能为完成项目目标服务的都可以采用。四是创新审计技术手段。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打开绩效审计大门的一把很好的钥匙。特别是借助计算机手段进入审计对象的信息管理系统,测试业务流程环节的严密性、内控制度的科学性,通过对信息系统的检测,评价审计对象的运转绩效,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五是善于借助外脑。目前审计人员在专业和能力素质等方面与绩效审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做好专业人才引进和加强在职人员培训的同时,充分借助外部专家的力量,并逐步建立绩效审计专家人才库,分门别类地组织好、管理好,或作为长期审计顾问或一事一议聘请,借用他们的专家特长为绩效审计服务。
    第四,认真推敲审计评价和建议。财务审计反映的问题、评价的标准以及提出的建议是以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作依据,审计行为和结果容易被接受,但绩效审计遇到了新的挑战,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和依据。从国外绩效审计发展过程来看,绩效审计是伴随着建立绩效政府应运而生,我们的绩效审计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推动党委政府建立绩效管理制度,目前机关部门的绩效考核、效能建设等制度为开展绩效审计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要抓住机遇以此为抓手搞好绩效审计的评价和建议。在审计评价和建议时注意防止三种倾向:一是不加研究的直接引用审计对象现成的资料,进行一些软弱无力的评价,这些资料如果不加研究、不加验证的引用,将使审计慢慢失去权威性,并带来风险;二是脱离资金这条主线陷入过于专业的技术领域;三是没有紧密结合并利用绩效审计结果,单纯对政策层面和体制机制问题进行空洞的评价和没有操作性的建议。
    最后,大力运用审计成果。绩效审计的效果如何关键看审计成果是否得到有效运用,不论项目如何选择、目标和内容如何设定、方式方法如何采用,最终都汇集体现在审计成果上,审计成果的有效运用是绩效审计的终极目标。运用审计成果要紧紧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服务领导决策;二是服务群众的知情权。服务领导决策就是要利用好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审计综合分析等多种形式,并充分挖掘审计成果,不浪费审计资源,注重发挥审计信息短、频、快特点和作用,为领导决策服务。同时要发挥绩效审计成果服务群众知情权的作用,推动绩效审计结果对社会公告,通过让群众认识了解绩效审计结果,共同形成监督合力。(陆旭东)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