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审计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及实现途径
刘玉娟(江苏省徐州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4日】
字号:【大】 【中】 【小】
    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其背后都有相应的文化作为支撑,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是没有生命力的。国家审计文化作为审计机关的微观文化氛围,构成了审计机关的文化环境,有力地影响和制约着审计人员的理想、追求、道德、情感和行为,发挥着凝聚、规范、引导、激励和导向作用。当前,面对审计事业迅猛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快审计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审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审计文化建设从结构上可分为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四个层次,这四项内容互相作用,互相促进,共同构成审计文化建设的总体工程。
    1.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物质化的审计文化,是审计文化的基础,从而物质文化建设也就成为审计文化建设的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审计物质文化更多的是指与审计工作息息相关的各类软硬件设施、技术运用和工作手段,如与网络管理及办公自动化、现场审计、审计统计、审计档案等相关的各类设施和运用。存在决定意识,审计文化建设必须要筑牢物质文化建设这一基础。
    2.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处于中介地位,将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连为一体,它既通过固定的制度规范推动审计精神文化理念的发展,又将其成果作用于审计行为。制度文化建设要致力于使制度的运行、管理方式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能性。科学性是指制度的制定应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先进性是指制度的制定应当有利于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可能性是指制度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我国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的现状,不能超越实际。另外,审计制度建设又反映着审计组织体制、管理系统程序、民主方式,对于协调审计人际关系具有约束力和规范性。要通过审计制度建设,确保审计机关按照宪法、审计法和其他审计规范的规定,依法审计,全面履行审计职责,促进各级审计机关在推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中发挥积极作用。
    3.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属于审计文化导向性建设,是审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行为建设的依据。它包括审计的科学、教育、诚实守信、伦理道德、信念、宗旨等,决定着审计人员的理想、思维、价值观、行为准则等。
    精神文化建设不能推行“统一化”或“规范化”,应客观对待精神层面审计文化的差异性,做到扬弃、互补、借鉴和创新,抛弃消极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因素,保留与发扬积极因素,将整体性与层次性、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进一步创新与发展审计文化。
    4.行为文化建设。审计行为文化是在审计活动中指导审计人员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理念,是要求每一位审计人员在审计业务中首先反映在头脑中的思想理念。在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过渡的转型期,必须大力弘扬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审计行为文化。从管理层面来看,审计机关的领导必须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洞察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发展走向,运筹审计工作战略规划和具体工作目标,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跟上审计发展的步伐。从执行层面来看,审计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对审计人员提出哪些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要求,如何在审计中发挥团队精神,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提高审计工作效能等。
    二、审计文化建设的现实目标
    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等在现实中分别表现为审计设施、制度体系、环境氛围、审计形象等,因而审计文化建设的现实目标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保障有力。作为审计文化的物化形态,必备的办公场所、交通工具,一定的文体娱乐活动设施,相对充裕的业务经费,适当的福利待遇,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备等等,为其他审计文化实践活动、为发挥审计组织的社会功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另外,充裕的经费和较好的办公条件可以切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一切经济联系,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二是制度体系健全有效。涵盖全面、相互衔接且落实到位的审计制度体系,最能代表审计文化建设所达到的水平和高度,因为制度文化在审计文化系统中占据中坚地位,是保证审计工作正常运行、审计人员行为规范、审计组织职能有效履行的关键。健全有效的制度体系应通过约束机制,迫使人们必须依法审计,客观评价,公正处理;通过激励机制,引导人们自觉遵从准则规范,严格依法行事,并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去追求更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三是环境氛围健康向上。作为审计行为文化的表现形态,环境氛围反映的是审计人员的精神状态,体现的是审计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在审计组织中应表现为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爱岗敬业的道德风尚、创先争优的进取精神、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等等。在这样的局面下,才能调动组织和个人两个积极性,既有统一步调,又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使事业与人生完美结合,将审计岗位既作为干事创业的平台,又作为展示人生价值的舞台。四是审计形象廉洁无私。审计形象是审计精神的综合体现,从不同的角度看,在政府眼里,审计应是国家法律忠诚维护者的卫士形象;在被审计单位眼里,审计应是公正判决其行为的裁判形象;在人民群众眼里,审计应是谋取其根本利益的公仆形象。作为审计形象载体的审计人员必须慎言、慎行、慎独、慎微,才能真正做到廉洁勤政、无私奉献。
    三、基层审计机关实现审计文化建设目标的具体途径
    对于基层审计机关来说,审计文化建设实践更为具体和微观。基于审计文化建设的现实目标,在审计文化建设中应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1.既关心群众生活,又提倡艰苦奋斗,物质文化建设要循序渐进。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不仅能使审计干部有强烈的依托感和归属感,而且能使审计文化有必要的载体。尤其是硬件设施的完备,可以使群众性文化活动更为丰富,使审计人员参与的热情更加高涨。同时,要将群众的冷暖时刻放在心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但在物质文化建设中要注意从实际出发,从现有经济条件出发,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杜绝铺张奢侈;提倡艰苦奋斗,反对盲目攀比;强化成本效益意识,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
    2.既要抓制度落实,又要抓制度创新,制度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一方面,现在有些审计机关不是缺少制度,而是重制定,轻落实,满足于把制度印在纸上,贴在墙上或发到手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杜绝此类现象,真正把制度落到实处,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发挥带动效应;典型引路,树立遵守制度的模范,发挥榜样的无穷威力;专职督查,设立专门机构或人员对制度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督导检查,并将有关情况公之于众;奖罚机制,通过奖优罚劣,发挥激励和约束两个机制,从而形成强有力的导向。另一方面,审计制度体系是为保证目标的实现而设立的,审计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需要的不断变化作出调整,因此,适时出台新的制度规定,定期对现有制度进行清理修订,以保证制度的先进性,才能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变化的要求。
    3.既强化氛围感染,又引导自我修养,行为文化建设要多策并举。一是发挥文化的精神引导功能和寓教于乐功能,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文化的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出来的,审计文化不是以说服教育来取悦于人的,而是因为能取悦于人才具有说服教育的意义。在当前形势下,只有进一步突出审计文化寓教于乐的特色,把文化的教化功能寓于审计文化的审美感受,才能为广大审计人员所接受。二是通过人才选用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审计人员自觉向先进典型学习,加强自我修养,适应环境氛围的要求和审计职业的需要。
    4.既注重内部塑造,又注重外部展现,形象文化建设要双管齐下。审计文化形象如同一张“晴雨表”,通过审计人员的品德、风格、人际交往方式,乃至工作态度、言行举止、消费和娱乐方式等,体现出审计文化的理念。审计文化形象建设应特别注意塑造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良好的整体形象。从内部来看,应使审计人员养成公正、清廉、遵纪守法的工作作风,并增强集体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应培养优质审计服务的理念和行为,引导审计人员做到举止文明、行为规范,以真诚服务、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被审计对象。从外部来看,应当给上级主管部门、被审计对象和广大社会公众等以可信赖的形象,即审计形象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应为外界所肯定,这主要表现在审计报告的客观公正、审计决定和处理的恰当、审计成果的有效使用等方面。通过内外结合,最终用审计文化来影响审计客体,通过审计人员展现出来的严格执法、廉洁自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品质和作风,形成对系统外的辐射和影响,增强审计的公信力,营造出全社会理解审计、关心审计、支持审计的良好氛围。(刘玉娟)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