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取证“八不要”
岳伟(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3日】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取证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基础环节与核心内容。审计取证工作要客观、准确,有效的审计证据关系到审计项目质量,也关系到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发挥的程度。笔者从多年的审计实践中体会到要注意做到“八不要”。
    一是不要仓促。实施审计项目调查取证之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切不可仓促上阵,要认真研究审计项目的有关情况和相关材料。按审计方案确定的重点内容,先思考一下重点审计取证内容,确定方法和步聚,准备相应的调查提纲。如果准备不足仓促上阵,就会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无序局面,影响最终的审计效果。
    二是不要拖拉。审计取证应该讲究时效性,特别是涉及到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取证,如果审计人员工作拖拖拉拉,失去审计取证的连续性和及时性,就会给被审计对象创造毁灭、编造证据的机会。另外一旦时过境迁,情况发生变化,就会给审计取证工作造成不应有的困难,使工作陷入被动。因此,调查取证工作必须创造条件和善于利用条件,抓住时机,一鼓作气抓紧进行取证,力求做到积极主动达到审计目的。
    三是不要主观。审计项目的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它独立于审计人员的意识之外。实施审计项目调查取证必需尊重客观事实,还原于事物的本来面目。因此,审计人员在调查取证时,既不能从主观想象和需要出发,偏听偏信随意取舍,也不能带着框框去取证,更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索取原始的客观上反映问题本质的证据。
    四是不要片面。对审计项目而言,证据不仅是客观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完整地收集能够反映审计项目情况的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这样才能审计明白该项目的真实问题。审计人员在调查取证过程中,要克服片面性,要在调查取证过程中进行系统搜寻,凡是能够起证据作用的情况,都应收集并要进行综合分析,去伪存真,取而用之。
    五是不要粗心。细节决定成败。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项目调查取证时,应注意一些细小环节。从以往审计工作中体会到,有些看似无关的细节,往往对审计项目进展很关键。所以,审计人员在调查取证过程中,要耐心细致,不仅要查明有关情况的来龙去脉,防止引用证据失当的问题,注意用证据扩展证据也很重要。
    六是不要急躁。目前,由于审计项目多样化,在审计取证中遇到的情况与人员也很复杂。审计人员在实施调查取证过程中被调查对象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产生这样和那样的思想顾虑,进而会出现畏难、急躁等情绪化行为。对此,审计人员不能有急躁情绪,要态度坚定、充满信心、不发脾气,更不能灰心。面对复杂情况,审计人员一方面要对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帮助其消除顾虑;另一方面要进行寻找别的途径,开辟多种渠道,进行调查取证,从而保证调查取证工作达到目的。
    七是不要轻信。审计人员在实施调查取证过程中需要被审计对象配合时,由于被审计单位和个人出于各种自身利益考虑往往编造出各种假象,因此,审计人员在实施调查取证过程中要求被审计单位配合时,审计人员须始终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的职业怀疑和判断,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未预料因素,并贯穿审计全过程。
    八是不要求全。审计人员在实施调查取证过程中有时是为了完成某一特定任务,面对纷繁大量财务和各种复杂管理数据信息,有些对审计有用,有些则无用,被审计对象心态一般又比较复杂。因此,审计人员在接触被审计对象时,要注意引导其按着我们预先设计好的预定目标进行配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取得真实、有效、关键性的要件证据。
    审计工作者应该树立“八不要”理念,依法做好审计取证。从而取得完整、可信的审计取证,保证审计质量,实现审计工作目标,完成审计任务,有效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岳伟)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