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能减排审计几个问题的思考
王洪勇(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2日】
字号:【大】 【中】 【小】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实现这一目标,既关系我国政府的国际形象,也事关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污染治理、能源节约利用等政策的落实。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方针,审计机关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责无旁贷。节能减排审计成为审计机关面临的全新课题。2009年以来,审计署组织开展了节能减排审计和审计调查,笔者结合参加审计工作的情况,对节能减排审计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节能减排审计的内容。
    节能减排审计,虽说仅是资源环保审计领域一项审计内容,但由于其工作的特点,节能减排审计也有其丰富的内涵。
    (一)审计财政节能减排资金。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和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节能减排领域的资金就达2000亿元。财政资金使用到哪,审计就监督到哪。对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是宪法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因此,对财政投入的节能减排资金进行审计,是节能减排审计最基本的内容。通过对节能减排资金的申请、分配、拨付、管理、使用的审计,加强对节能减排资金的监管。
    (二)审计节能减排工程绩效。
    实现节能减排的途径主要有实施节能减排工程、实行结构调整和提高管理水平,也就是所谓的工程节能(减排)、结构节能(减排)和管理节能(减排)。其中工程节能(减排)是最重要的途径。审计人员应采用绩效审计方法,对节能减排工程绩效进行审计和评价。
    (三)审计节能减排政策落实。
    为实施节能减排,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既有扶持鼓励政策,也有限制惩罚政策。如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明确了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明确了落后产能淘汰时限;在过剩产能产业准入方面,不仅规定了技术装备基本要求,而且明确了等量淘汰政策;在电价方面,规定了差别电价和脱硫电价政策;在资金扶持方面,对生产销售和购买节能电器、新能源汽车等给予奖励和补贴。审计人员对这些节能减排政策落实情况应该给予关注。
    二、节能减排审计的特点。
    (一)涉及面广、链条长。一是涉及部门和单位多。节能减排工作牵涉到多个主管部门,如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环保厅、建设厅、统计局等。同时,还涉及到具体承担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节能减排审计对象几乎涉及到全社会。二是链条长,流程比较复杂。如节能减排资金方面,涉及资金的申请、分配、拨付和使用,从中央财政一直到省、市、县级财政和用款单位。
    (二)专业性强,有特殊的程序和方法。比如,对节能效果的审计,需要了解节能工艺,并用特定测算公式对节能量进行核定。又如,对二氧化硫减排工程效果,需要运用物料衡算法等方法,从在线监测、集散控制系统、财务等采集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三)资金审计和绩效审计的结合。前面叙述节能减排审计内容时提到,不仅要审计资金, 还要关注节能减排绩效。因此,节能减排审计是资金审计和绩效审计的结合。
    三、做好节能减排审计的几点体会。
    (一)要充分利用专家资源。鉴于节能减排审计的专业性,审计机关和业务处室在大力培养内部人才,调整人员知识结构的同时,要积极利用外部专家资源。利用专家资源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一是外聘专家参与审计组。二是专家咨询。三是专家讲座。专家的来源渠道也可以多样化,如从环保部督查中心、环保厅局、节能监察中心、环评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等聘请专家。
    (二)要合理确定审计标准。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来源主要有:一是中央或地方的法规政策。二是上下级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签订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三是行业标准,如污水处理、垃圾填埋、污泥处理等标准。四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要高度重视信息化手段,多渠道采集数据。节能减排审计所需的各种数据,分散于企业的各个系统,审计人员要善于使用信息化审计手段,从企业的各个系统采集所需要的数据。一是从采购部门采集燃煤、脱硫剂等原材料采购数据;二是从财务部门采集采购付款、销售收款,工程结算等数据;三是从检验分析部门采集燃煤等检验分析数据;四是从生产部门采集在线检测、运行台账、集散控制系统等数据。通过多部门数据的比对分析和相互印证,发现和核实问题。
    (四)要及时总结经验,形成专业审计规范。节能减排是一个全新的审计领域,还缺乏程序的规范来指导审计实践,因此要注意及时从思路、程序、技术方法、主要问题等方面对项目进行总结,尽量形成审计指南或规范,尽快提高节能减排审计工作能力和水平。(王洪勇)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