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化”审计机关的构建
刘芳 卢浩(江苏省徐州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5日】
字号:【大】 【中】 【小】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地球的提法越来越被人们广泛认同并逐步实施。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这既是对审计的严峻挑战,也为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原审计长李金华多次强调“开展计算机审计是一场革命。如果不搞计算机审计,我们将失去审计资格”。刘家义审计长2008年3月指出:“中国审计的根本出路在于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基础是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基础是数字化,只有实现了数字化,才能真正实现以计算机处理为基础的信息化,提升信息化的水平和层次;只有实现了数字化,才能实现审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升审计的效率和质量。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建设数字化审计机关的设想。
二、总体思路
审计数字化系统的目的,是以数字技术为手段搭建一个平台,实现各类审计信息的数字化,以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使审计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因此,审计数字化系统建设的总体思路确定为“以应用为导向,突出重点,分期建设”。
“以应用为导向”,就是要以审计数字化应用为导向,满足审计现场作业和审计机关管理的需要,促进审计方式转变和提高审计管理效率;
“突出重点”,就是要突出计算机审计这一重点内容,突出审计数字化对计算机审计方式的支持作用;
“分期建设”,就是考虑到审计数字化系统建设的复杂性,分期分批进行建设,首先解决审计现场数字化和审计机关管理数字化中与审计现场支持密切的部分,然后再逐步进行完善,最终建成数字化审计机关。
(一)某审计机关数字化审计系统基本框架图:


       审计数字化系统划分为三个层次:物理层、数据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是审计数字化系统运行所必需的硬件环境,包括网络、服务器、终端以及移动存储设备等等;
数据层用于存储审计中所产生和使用的各种数据,它在逻辑上相对独立于应用系统,并采用元数据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使用上的便利;
应用层由各个具体的应用系统所组成,其中不仅包含软件系统,而且包含各个具体应用的操作规程、管理策略等。
(二)某审计机关数字化审计系统流程图:


     某审计机关数字化审计系统包括数字化资料的收集整理、数字化分析和数字化审计应用三步流程或者三个阶段。
数字化资料的收集整理,是数字化审计的基础,通过现场采集、联网采集、历史资料导入、其他资料录入等形式收集审计相关资料,经过数字化整理,形成数字化资料中心。其中,在审计现场,收集被审计单位的资料,包括财务账套、业务数据等数值型数据,以及各种报表、合同、会议纪要等非数值型资料;具备联网审计条件的,可以通过联网收集各种数值型数据;同时,收集整理相关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审计档案、OA与AO中的相关资料;还包括相关法规、文件、图片、影像等其他资料。数据收集完毕后,经过清理、转换,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分析的数字化审计资料,将这些数字化资料存放于统一构建的数字化审计平台系统,形成数字化资料中心,实现数据的存储、分类、查询和归档管理,为开展数字化分析奠定基础。
数字化分析,在数字化资料中心的基础上,根据审计需要,灵活搭建各种审计分析模型(包括总体分析模型、类别分析模型、个别分析模型),通过多角度分析数据、编写查询语句或编制程序对审计中间表进行核对、检查、判断等,发现审计疑点,收集审计证据。对于数值型数据,依据数据字典及关联图,进行格式转换、关系表的处理和字段类型的调整等数据转换和整理工作,创建能够体现审计业务特征、面向分析主题、保持相对稳定和随着审计分析的深入而变化的审计中间表。在数字化分析阶段,还可以将审计经验、审计方法步骤化、模块化,设计审计预警指标,创建预警模块,通过自动审计发现审计线索,确定审计重点疑点,并能实现多种方式的主动通知(即报警)。
数字化审计应用,通过数字化分析阶段,形成的审计线索和疑点,一方面可以通过数字化系统平台,自动寻找可以适用的法规、文件、图片、影像数字化资料,并通过设定的模块,实现审计线索和疑点的自动定性,自动生成审计报告,从而实现审计业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另一方面可以和OA、AO等系统进行交互,将OA的机关管理数据与AO的审计业务数据互相印证,互相运用,实现机关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三、实施步骤
审计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审计业务、管理、计划、决策在内的各类审计信息的数字化,重点要解决各种审计数据的归集、整理、分析、利用等,逐步实现审计过程和审计管理的数字化。某数字化审计系统建设,本着“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具体采取以下四个步骤:
(一)数字化审计平台的建设。根据审计需要,建设一个能容纳各类数字化资料的系统平台,用于归集审计数据和管理数据,实现资源共享。包括:现场审计数据、联网审计数据、历史数据、AO和AO系统导入的数据、法规政策文件、图片、影像等。
(二)重点单位的数字化审计系统。选择公积金、社保基金等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单位,进行数字化审计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三)现场审计数字化系统。在重点单位数字化审计基础上,将数字化审计范围逐步扩大到全部符合条件的审计对象,建立各种数字化审计模型,实现智能化审计。包括:审计对象模型、审计数据模型、审计数据分析模型、审计程序模型、审计证据模型、审计工作底稿模型、审计报告模型、审计疑点模型、审计处理模型、审计管理模型等。
(四)审计机关数字化系统。数字化审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整个审计机关的数字化。审计机关存储了大量的数据,对审计机关存储的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和规范,解决这些数据的存储、分类和管理,为更高层面的应用提供服务。审计机关数字化系统包括审计项目数据、审计管理数据和其他数据。将这些数据有机集合起来,建立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实现审计的自动化和审计管理的智能化。
四、目标效果
通过数字化审计系统的建设,可以发挥“四个作用”、实现“三个转变”、力争 “两个突破”、达到“两个提高”。
(一)发挥“四个作用”
1、实现审计资料充分共享。数字化审计系统形成了审计资源的共享平台,使审计项目的各项资料能够集中管理,共同分享。
集中管理——审计人员收集的各项资料,采集、生成的各种数据,不再是分块存储在每一个审计人员手中,而是分类存储在同一个资源平台上;
共同分享——审计人员通过数字化平台,可以随时查阅审计组收集到的各项数据和资料,及时分享审计信息,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审计效率。
2、实现审计信息实时交流。数字化审计系统是审计现场管理者与审计人员之间、审计人员相互之间的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
现场的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审计任务进展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和人员调整;
审计业务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管理者的工作思路和要求,并将任务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管理者反馈;
审计人员之间——能够及时地了解相互的工作情况,既能方便地实现线索、方法的共享,也能有效地防止重复劳动。
3、实现相关资料全面支持。数字化审计系统将审计人员搜集、整理的法律法规、宏观信息、热点问题、审计特征等资料统一组织、存储,为审计工作提供了全面的支持
4、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通过数字化审计系统,管理者能及时、完整地了解每个审计人员的工作,有的放矢的进行指挥,并实时监督每个人的工作情况;审计人员之间也能相互了解工作情况,互相监督。
(二)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在审计观念上,实现从主观向客观的转变。数字化审计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审计资源的共享,大量的数字化数据为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的选择和确定上,能够实现从主观向客观的转变,做到有针对性、有目标地选择审计项目。
二是在审计重点上,实现从盲目到科学的转变。原来在确定审计重点范围时,盲目性较强,往往通过审计没有查出什么问题,浪费了宝贵的审计资源,现在通过数字化审计系统,能有效、准确地锁定审计监督重点和范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是审计方法上,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通过数字化审计系统的分析功能,可以改变传统的查账审计,实现科学地管理审计对象,实现数据式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这是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
(三)力争 “两个突破”
一是审计程序上的突破。原来的审计程序是先确定审计项目再进行审计,确定好的审计项目,有没有问题都要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在要力争突破这种程序,通过建设数字化审计系统,实时监控、检查,发现有违纪违规问题时,先查出疑点,再去安排立项,实施审计,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审计思路上的突破。思路决定出路,要突破传统的审计思路,将工作重点放在查处重大违纪违规问题上来,充分利用数字化审计系统,可以进行数据排查,在大量的数据中找出问题和疑点,然后从问题和疑点入手,快速检查落实问题。
(四)达到“两个提高”
一是审计效率的提高。通过数字化审计系统,可以收集被审计单位翔实的审计信息,及时查找和发现审计疑点,便于快速开展审计,提高审计效率。
二是审计质量的提高。数字化审计系统可以覆盖全部的被审计单位,在保证全面审计的基础上,实施重点审计,确保审计质量的提高。(刘芳 卢浩)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