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县级审计工作应做好三篇文章
陈顶云(湖北省蕲春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2日】
字号:【大】 【中】 【小】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精神,笔者认为,谋划“十二五”时期的审计工作应做好三篇文章。
    一、围绕民生、发展、稳定,做好项目计划谋划布局文章
    “十二五”时期审计工作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基本立足点,在审计项目谋划布局上要有更新、更高的定位。一是加强支农、扶贫、救灾资金审计。切实把粮种补贴、粮食综合直补、农机补贴、家电补贴、村干部工资补贴、农村教师工资补贴、五保户补贴、扶贫救灾等惠农资金作为审计的重点,从立项、分配到资金发放、使用,实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党的惠农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二是加强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切实把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惠民资金的审计抓实抓好,严把资金筹集、配套、管理、发放等环节,确保社会公益事业的均等化,并严肃查处医药、医疗提高价格,增加患者负担问题。三是加强中小学教育资金审计。切实把校舍建设和维修、教学器材购置、教科书、教师工资、专项教育经费等资金牢牢抓在手上,加强监督,确保资金到位,严禁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种名义收费。四是加强国土、矿产、森林专项资金审计。切实把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围绕新农村建设,土地、矿产、森林等重要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来开展审计工作,严肃查处乱占耕地、乱采矿、滥伐森林的违法行为,加强土地出让金、采矿权资金、退耕还林资金的审计监督和管理。五是加强环境保护资金审计。切实加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确保专款专用,促进固体废弃物处理及水源水质、大气、生态保护等。六是加强公用能耗审计。把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用能耗作为审计的重点指标加以考核,严格控制招待费、燃油费、水电费等费用,从严查处违纪违规问题,达到有效降低能耗的目的。
    二、围绕民生、发展、稳定,做好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文章
        以保障民生、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为中心,以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主线,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一是把全部政府性资金和资产纳入财政审计范围。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资金、政府性融资、国有资产收益以及取得财政性资金的非国有经济。无论是进入金库的资金还是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都要全面审计,不留盲区,防止财政资金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之外。在分配上,要重点关注和考核用于支农、扶贫、基础设施、环保、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的资金是否达到占全部财政支出的相应比重,在管理上,要揭露是否存在虚报项目套取资金和挤占挪用问题,在使用上,要评价是否发挥应有的效益。同时,要关注国有资产特别是农业、环保、教育卫生等方面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和保值增值。二是以“管理”审计为中心,全面考核财政金资使用的绩效。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性,应着重考核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益性。首先,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涉及到国家经济的安全,涉及到惠民惠农政策的落实。财政审计要密切关注整个经济运行安全状况,高度关注财政经济安全和风险。例如,时下,大量用于支农、扶贫、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的转移支付资金的安全性,以及一些重大民生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都是我们要倍加关注和加以考核的。其次,资金使用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效益。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是财政资金使用的最高目标。财政资金运用的效益性,涉及到许多宏观的财政政策,也涉及到具体的项目安排。审计的重点是要防止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以及考核资金使用的效果。现阶段应当注重对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扶贫救灾等民生性资金以及政府性重大投资等项目立项的可行性、建成后的效益性等情况实施审计监督。确保民生资金、民生工程的效益最大化。三是统筹安排和及时跟进。要在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同一审计机关的各职能股室之间,对审计计划、审计力量、审计项目进行统一整合,统筹安排,达到审计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和审计成果的最优化。首先是审计项目和审计力量统筹安排和运用。如,下级审计机关在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行业审计、“上审下”、“交叉审”的统一安排下,配合上级审计机关审计,合理组织本级审计项目,调配审计力量,认真开展统一组织下的审计。同级审计机关应当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龙头,其他股室的各项审计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延伸,构成一个大的、完整的财政审计体系。其次,要跟着财政资金的走向,全过程跟进审计。要将审计的“触角”延伸到具体的用款项目、单位和个人,确保资金在运行过程中使用性质不走样,资金数量不流失。按照温总理所说的“财政资金运行到哪里我们就跟进到哪里。”要以年初县人大批复的预算草案和《部门预算》为依据,全面考核部门预算编制是否合理和完整、有无隐瞒截留收入、扩大支出、弄虚作假、资金转圈、贪污浪费、挤占挪用等。同时利用财政联网审计平台,及时掌握每一笔财政资金特别是涉及民生资金的具体走向和用途,提高民生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围绕民生、发展、稳定,做好审计产品深加工文章
    首先,审计“产品”也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从微观到宏观,通过若干具体项目的审计,运用综合分析,向上级审计机关,向县委、县人大和县政府提供情况翔实、问题深刻、分析透彻、建议可行的审计综合报告,重点从体制、机制、制度方面,提出改进相关政策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审计机关在审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的最高目标。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管理体制、机制、制度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例如,如何提高涉及民生项目的转移支付资金的透明度和资金结构的合理性,如何加强支农、扶贫、社保、教育、卫生、环保等方面的资金和项目的管理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审计工作中认真思考,提出改进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提高民生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其次,一项审计成果应当在各级审计机关和同级审计机关各部门之间相互应用。同级审计机关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审计情况也要互通信息,成果共用,实现审计成果效益最大化。第三,深化审计成果的开发利用,拓宽审计信息宣传渠道。要通过办好《审计专报》、《审计要情反映》、《审计论坛》,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在政府门户网站开辟《审计专栏》,以及在报刊杂志上扩大宣传力度等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审计信息公开,促进相关部门单位加强整改。(陈顶云)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