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质量与廉政建设的关系
张建良(江苏省吴江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5日】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监督部门,揭露和纠正经济领域违法违纪问题,促进全社会党风廉政建设,是其一项重要任务。而审计人员作为开展审计工作、完成审计任务的具体执行者,其职业道德素质和廉洁从审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因此,全面加强审计机关廉政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审计人员廉洁从审水准,是审计机关不断提高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加强审计人员廉政建设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必要手段
    我们知道,造成审计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工作态度不好等原因造成的;二是因为审计人员的腐败渎职引起的。前者不可消灭,只能通过优化审计队伍结构、加强审计业务培训、建立健全奖惩体系等办法,来不断缩小审计人员实际能力与审计要求的差距;而后者却可预防、杜绝乃至消除,只要我们不断完善廉政建设,它就会逐渐失去存在的条件而消除。
    客观公正是审计的灵魂,而没有廉政建设就不会有客观公正。审计工作中的腐败问题,必然是以牺牲审计质量为代价的,不管是“人情审计”还是徇私枉法,其结果必然是该查出的不查出、该披露的不披露、该处理的不处理,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审计质量。因此,可以说廉政建设是审计质量的保证,是化解和规避审计风险的必要手段。
    当然,廉政建设不能只是事后发生问题来处理,而是要预防为主,防微杜渐,在审计权力刚开始运用时就严格把关,让它遵规依序,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样就能在较大范围有效地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从而为提高审计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抓”审计人员的廉政建设:
    (一)抓教育,提高审计人员廉政意识。审计机关首先要积极开展典型教育,通过正反事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效应和警示作用,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震撼力,促使审计人员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要加强部门廉政文化建设,通过上党课、邀请专家培训、组织专题讨论等,构建廉政文化的阵地建设,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
    (二)抓制度,完善审计机关廉政建设体系。通过建立与完善各项廉政制度、切实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等方式,着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从而强化监督制约,规范审计行为,做到凡重大处理处罚事项都必须经局业务会议集体研究讨论,避免权力的滥用,切实增强透明度。
    (三)抓执行,促进审计队伍作风转变。通过签订党风廉政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局面,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报”和“三乱”现象。认真执行新“八不准”的审计纪律,把勤政廉洁、客观公正的要求贯穿于队伍作风建设全过程,以弘扬艰苦奋斗作风,维护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做到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二、提高审计质量是促进机关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
    审计质量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审计工作质量;二是审计成果的质量。审计工作质量是指审计工作全过程的质量,从审计项目的计划、方案制定,进点审计直至审计结束,其中是否严格按照程序,把握政策,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高低;而审计成果质量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不少审计工作质量颇高的项目,最终却效果平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取得的审计成果分析和利用不够,体现不出审计的价值。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审计质量的好坏,标志着审计机关服务反腐败斗争的深度。因此,作为审计部门,就必须始终把质量意识贯穿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力求审深、审透、审准,力求创精品、出效益、结硕果;要建立健全审计督查回访制度,保证审计决定的落实率,维护审计权威与法律尊严;要强化审计工作“精品”意识,要挖掘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勇于揭露那些重大腐败行为。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真正使审计工作成为党和政府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开展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工具。为此,应着重抓好三个环节:
    (一)强精品意识,全力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一要精心部署,认真把好审前调查关;二要审计工作全过程要严格按照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准则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的规定办事;三要提高工作标准、强化工作目标,增强干部责任心;四要强化审计三级复核,严把审计项目质量关;五要实行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制与审计质量奖惩制,做到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二)强审计报告,不断扩大审计影响力。要做好审计成果质量的提高,重点是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报告要因事制宜,采取形式的多样性:一是采取专报的形式。针对审计业务文书篇幅长,专业性强,不便于领导阅读的弊端,对审计报告进行归纳提炼、去粗取精,形成内容精炼、问题清楚、分析透彻、通俗易懂的审计专报,报送有关部门和领导。二是采取信息的形式。针对报告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以及审计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重大经济犯罪线索,编写审计信息上报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三是采取文书的形式,依法向纪检、检察部门移送审计发现的案件线索;四是采取公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
    (三)强督查回访,充分发挥审计成果利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规范、正本清源。提高审计质量,不仅在于审计查出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建议,还在于这些问题是不是得到了整改,建议是不是被采纳。要重视审计督查回访工作,重点对审计机关依法提出的审计意见、建议落实和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复核认定,同时对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纪律情况进行审计回访,确保审计建议得到落实,部门财经纪律与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三、不断提高审计质量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服务
    作为审计机关,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审计工作,外抓审计纪律,内抓机关管理,以改革创新精神把惩防体系建设融入审计事业发展之中,通过进一步强化审计工作职能,做到审计质量与廉政建设统筹兼顾、整体推进。
    (一)进一步强化财政审计,促进依法行政和政府自身建设。预算执行审计要坚持把揭露问题与规范管理、促进改革结合起来,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和管理层面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使政府部门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推动职能转变和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二)进一步强化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并在审计监督过程中密切关注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并及时提出促进管理和改善决策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用好“人才”。
    (三)进一步强化专项资金审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要加大对涉及民生资金的审计力度,尤其要加强对农业、社保、医疗、教育等关系民生的财政资金的审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效益性,促进各项惠民政策措施的落实。并通过审计公告这些财政资金的审计结果,推动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建立良性互动的沟通渠道,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四)进一步强化政府投资审计,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政府投资审计监督体系。对重点政府投资项目开展跟踪审计监督,不断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与管理,进一步规范建设单位基本建设程序,保证了建设资金真实、合法、有效的使用。
    (五)进一步强化绩效审计,促进发挥审计参谋作用。通过深入开展绩效审计,揭露损失浪费以及管理和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政策、法规的层面加强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为有关部门和单位深化改革、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服务。
    (六)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职能,促进社会民主法制建设。增强审计监督的开放性,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促进政府权力用来为民办事,为民谋利,最大程度地实现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加大审计公告力度,促进审计决定的落实,审计意见的整改,审计建议的运用,充分发挥审计“免疫”作用。(张建良)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