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如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3日】
字号:【大】 【中】 【小】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家审计面临的任务日益繁重。而国家审计资源十分有限,尤其是人力资源相当紧缺。这就要求我们针对审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多种影响审计质量和效益的情况,探索研究解决办法,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发挥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一、审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往往对查处问题很重视,对审计信息和报告关注更多。而当审计报告阶段结束后,对整改工作的跟进却常常重视不够,我们在审计整改后续审计中常常发现被审单位进行虚假整改或者整改不彻底情况。审计工作计划和审计实施方案有时操作性不够。审计项目需要多少人、专业人员如何搭配、审计时间如何把握,重点和突破口如何选择、各类数据的口径如何统一时常存在问题。
    目前,特派办的各处室之间审计项目饱满情况存在很大差异。有些处项目多忙不过来,而部分处室整年没有自己的项目。许多特派办把审计任务的分配按处室切块,有时也过多考虑了审计人员的职务和级别,而没有完全按照人员专业搭配合理需要的原则进行分组,导致每个组人员同质化,降低了审计小组人员专业的互补性,影响审计的深度和审计干部的交流与锻炼。
    在审计实践中,成本意识比较薄弱。除了交叉审计,大幅提高审计的直接成本外,审计项目的参加人员和时间的多少,也是一个项目成本的重要内容。现在大家都为自己的审计项目多争审计人员、审计时间,没有把审计资源的投入和审计成果挂钩,容易导致审计项目资源投入不均,造成局部审计资源浪费和低效率。
    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几点建议
    1、强化整改工作、纳入规范要求
    我们可以借鉴联合国审计的经验,将审计整改纳入审计程序,并作为对审计业务的一项内容,纳入业务考核指标。在审计报告要求完成整改工作的截止日期后,组织审计实地检查整改工作。对整改不彻底的,督促其彻底整改,对整改工作不达标的被审单位,出具整改情况报告,转报其主管单位,必要时对社会公布,利用社会监督来加强整改工作。
    2、计划调研要充分、方案内容可操作
    为了保证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审计成果的充分运用,我们必须重视审计计划管理的调研工作,要用足够的时间和人员研究审计计划工作。首先,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和社会关注焦点问题,做好中长期审计规划。其次,以中长期规划为基础,充分全面地开展计划前期调查,要考虑全国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差异,要考虑项目的可操作性,要总结以前年度计划工作的不足。第三,审计方案制定前,要组织充分的审前调查,方案要具体可操作,要落实方案制定人员的责任,方案的变更和调整要有总结和反思的情况报告。最后,应将制定和实施审计方案的水平纳入审计业务考核指标。
    3、做好项目管理、提高整合效益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淡化处室界限和行政化管理色彩,以项目需要来组织和管理审计人员。修改完善考核办法,鼓励团队合作、鼓励专业合作、鼓励减人增效。要做到审计人员处室合作、专业互补、新老搭配、兼顾特长、分组灵活。真正做到按经验和才能搭配人员,按专业分工选择处室,按干部培养以老带新,按程序和规范提高质量。
    4、减少异地交叉、考核项目成本
    要加强成本管理,首先必须计算审计投入与产出。异地交叉尽管能加强审计的独立性,提升审计的成果。但以提高审计的行政成本和加大审计人员精神压力为代价,尤其不利于审计监督的持续性。现在的干部交流轮岗、廉政监督和考核制度已经能够基本解决了审计独立性和审计成果的充分反映问题。大幅度减少异地交叉审计,是降低审计行政成本,提高对审计干部人文关怀的一种有效措施,也利于持续监督,提高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要加强对审计项目人员时间投入和审计成果的挂钩分析和考核。要从问题的反映揭露、信息的报送与采用、报告的规范与水平、整改的及时与彻底、制度的促进与完善等方面的审计成果与审计资源投入挂钩考核。首先在不同特派办的相同类审计项目中进行,逐步推广到不同审计项目之间,形成正确降低审计成本的导向,促进审计效率和水平的提高。(刘伟美)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