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总结 在探索中发展——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导资源环境审计
毕立梅(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2日】
字号:【大】 【中】 【小】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作为国家审计人员,笔者站在所从事的资源环境审计的角度学习领会全会精神。
    在全会公报中,充满对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决心。强调“必须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提出要构筑“……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虽然不是在本次全会首次提出,但与以往的五年规划明显不同的是,整个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通篇未提GDP指标,这既是应我国生态环境形势逐渐严峻、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的要求,也彰显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人类与资源环境和谐的决心。
    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是促进国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政策落实、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审计机关认真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实施的节能减排等审计实践证明,实施资源环境审计有利于对企业的耗能情况进行监督考核,促使其改进内部管理、减少耗费、挖掘节能潜力,从而促进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落实,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国际交流,促进资源环境审计自身水平的提高。
    审计署早在“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就把资源环境审计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以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为目标,维护资源环境安全,发挥审计在促进节能减排措施落实以及在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并分别就土地、矿产、森林、海洋等重要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的审计,对水、大气、固体废弃物、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审计,对土地出让金和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以及对企业执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及采取措施情况的审计调查作了具体要求和部署,提出了“着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环境审计模式,2012年初步建立起资源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目标。
    各级审计机关也是这么做的。在审计署资源环保司的指导和各审计机关的努力下,近年特别是今年资源环境审计成果显著,社会影响广泛,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但是由于资源环境审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政策性和广泛性,且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已有的审计经验积累较少,因此同其他专业领域的审计相比,资源环境审计面临更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认真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要求,提高认识,探索方法,加强培训和理论研究,并推进信息化,全方位争取资源环境审计的良好成效。
    一是全面提高对资源环境审计重要性的认识,并在工作中予以贯彻。除了专门的资源环境审计项目,在其他领域的审计中也要有资源环境审计的意识,注意穿插相关课题:如,在投资审计中关注重点项目建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情况,对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等重大事项全过程跟踪审计;将农民饮水问题等民生审计与水源污染等资源环境审计结合;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尤其要突出环境审计工作,纠正以牺牲环境和长远发展为代价的“急功近利”、“政绩工程”等发展方式。
    二是理清思路,探索科学的审计方法。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特点要求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整体工作格局。如:推动中央和地方审计机关进行合作审计,加大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之间的资源共享;引导不同审计组之间加强协调与关联,将其他领域审计中与环境审计相关的情况进行梳理、集成、提炼,优化运用审计成果和信息;对当前资源环境审计总结的先进做法予以宣传推广,并继续探索创新。
    三是加快与强化资源环境审计队伍的建设与培训。加强资源环境审计队伍建设是开展审计工作、实现审计目标的前提与基础,而且与审计需求相比显得极为迫切与重要。因此,必须在构建资源环境审计整体工作格局的基础上,强化资源环境审计队伍建设与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专家型的审计队伍。审计部门在招录资源环境专业人员充实审计队伍的同时,要积极地、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有条件的可以选派审计人员到资源环保相关单位进行工作交流,使审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优化结构、提高素质,迅速建立起一支适应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要求的专业队伍。另外,可以聘请在相关专业教学、科研领域具有丰富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工作中与审计人员相互学习交流、补充提高,以达到优化审计队伍素质的目的。
    四是加强资源环境审计的经验总结和应用理论研究,推进相关标准和准则的出台,给审计实务提供依据和指导。由于资源环境审计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在思路、方法、技术等各个方面都还没有整套成熟的模式可以套用。因此,必须在审计实践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经验总结与理论研究,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资源环境审计的规律,提炼应用理论,在更高层次上指导实践。比如,可以在审计结束后,组织参审人员对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进行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总结与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后进行交流、学习和讨论,以开阔视野,提高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思路。
    五是推进资源环境审计信息化建设。一方面通过积极掌握资源环境单位的计算机系统技术,借鉴与运用环境保护部门的核查数据或监察结果,运用信息技术与方法开展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建设审计机关自己的资源环境审计数据库,利用GPS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提升资源环境审计的科技含量和工作效率。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既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也是目前世界范围的共同话题,通过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发挥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必将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也必将把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新水平。(毕立梅)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