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家审计文化的培育
李静(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1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国家审计文化是国家审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审计工作的深入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以往对国家审计文化的研究成果,对国家审计文化内涵与构成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如何培育国家审计文化进行一些思考,提出充分认识并利用当前审计环境、树立和谐发展观、民生审计观、强化审计组织的学习型特性等三点建议。
    【关键词】国家审计文化  内涵  构成  培育

    一、国家审计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文化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说:“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而言的”;“文化的真正的要素有它相当的永久性,普遍性,及独立性的,是人类活动有组织的体系,就是我们所谓‘社会制度’。”据此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国家审计文化也是如此,它是一定时期人类文化在审计领域的反映。国家社会制度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风俗习惯的多样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不同国家亦或是同一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所构建的国家审计文化也不同。因此探究国家审计文化,需要考察国家的的政治、经济、科技、人文教育等情况。中国的国家审计文化,不同于西方的审计文化,也有别于中国内部审计文化、注册会计师审计文化,是融入了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文化,其核心内容是国家审计人员的群体价值观。从广义上讲,国家审计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实践中创造的与国家审计相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国家审计人员在长期的审计活动中形成的审计行为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审计制度和审计组织机构的综合体。
    国家审计文化主要由以审计精神文化为核心的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是载体文化,即审计物质文化层,是指国家审计组织中凝聚和体现着本组织精神文化的审计活动的过程、审计活动中所应用的方法与所运用的工具以及实体性的文化性设施与文化环境的总和,它外显审计文化的发达程度。第二层是国家审计制度文化层,又称规范文化,是指审计组织中的各种规章制度、纪律条例以及审计活动中审计者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的总和。第三层是精神文化层,是审计组织在从事审计活动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这三个层次之间不是并列关系,各个层次相互影响和制约,精神文化层是审计文化的核心,决定着其他两个文化层次,也决定着审计文化的基本性质和基本面貌。全体审计人员认可、遵循的带有国家审计职业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工作作风、道德规范、职业习惯以及审计人员对国家审计事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构成了审计文化的特定内涵。
    二、国家审计文化的构成
    审计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从事经济监督和经济证明性质的管理活动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笔者认为中国的国家审计文化是一个多层次要素的复合体,是由审计精神、审计道德、审计心理、审计行为准则、审计知识、审计组织、审计设施等七项内容构成。
        1、审计精神
    审计精神是国家审计组织在审计活动中培育逐渐形成并为广大审计人员所认同的一种正向心理定式、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审计精神是审计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审计文化的灵魂,它为审计事业提供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审计精神是经过较长一段时期的培育而形成的,具有继承性和稳定性,它不仅需要审计组织领导人的积极提倡,更需要审计人员的积极践行。
    2、审计道德
    审计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的总和。在审计活动中,它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人们心中信念发挥作用。它包括审计组织道德和审计职业道德两方面。审计组织道德是审计组织与其它社会单位发生联系时所遵循的思想、心理和情感依据的总和。审计职业道德一般指审计人员与其他审计人员以及审计组织外的社会群众发生业务关系时所遵循的道德思想。
    3、审计心理
    审计心理是审计实践中审计主、客体心理活动的总称。它主要表现为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心理间的互动、审计人员之间的心理互动、一般审计人员同审计领导间的心理互动三个方面。审计心理从其性质和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审计认识过程、审计情感过程和审计意志过程。审计认识过程是人们对审计本质、审计职能以及审计工作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感觉、知觉、记忆和想象。审计情感过程是人们在审计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性的心理活动。审计意志过程是人们在审计职业理想的激励下,克服审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干扰,实现审计目标的心理意识的能动表现。审计心理对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审计客体、审计目标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4、审计行为准则
    审计行为准则是审计价值观与审计道德的具休体现,是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活动时所应当遵循的准绳、法规或标准,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审计原则。
    5、审计知识
    审计知识是指各种关于审计的知识所构成的体系,是审计这一职业和审计学这门学科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漫长历史岁月的产物,是在人类各种经济活动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人类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6、审计组织
    审计组织是一定的机构、人员和职权相结合,为实现国家审计目标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7、审计设施
    审计设施主要指国家审计组织中所配备的各种物质设施。它既包括组织所拥有的各种办公设施、文教科研设施,又包括审计人员的物质条件、文化活动场所等方面。审计设施是审计文化总体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审计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关于培育国家审计文化的几点建议
    1、充分认识并利用当前审计环境。
    审计环境的变化决定国家审计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国家审计文化也影响着审计环境。在封建制社会,国家机器是为维护封建君主政权服务的,在政府的各级官员中所倡导的是忠于封建君主的思想。到了近代,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审计从财政、监察体系中逐步分离,审计机关逐步规范审计人员的价值理念,从为封建君主服务的审计文化理念,发展到为资产阶级军政府服务的价值理念。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审计则是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在当前社会的大环境下要确立国家审计文化的主流地位,以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勇于奉献赢得社会公众的关注和支持,关注民生、关注绩效;以文明审计、加强沟通、监督与服务相结合促进整改和规范、促使被审计单位更加理解和配合审计工作;以宣传审计、报道审计、逐步实行审计结果公开,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资金管理与使用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进一步扩大舆论监督,推进审计环境的文明和谐,从而推到国家审计文化的更好发展。   
    2、树立和谐发展观、民生审计观。
    审计价值观是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在正确价值观念体系的支配下,逐步形成和优化出的群体意识。它代表和反映着审计整体的追求、志向和情趣,是审计的灵魂。审计价值观为审计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方向和行动指南,在审计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正确的审计价值观具有强大的导向、凝聚、约束、辐射等作用,是推动审计发展的巨大动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为更好的履行审计的“免疫功能”,在当前的形势下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国家审计人员,应当树立和谐发展观与民生审计观,将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民生审计的理念植根到审计工作中去,将它们作为思考审计工作的主线,在服务和谐社会中实现审计价值。
    3、强化审计组织的学习型特性,实现国家审计发展战略认同感。
    审计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在于审计人员在理念上对所确定的正向价值取向的一种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来源于人员本身对环境变化的知晓和理解。而目前审计人员个体素质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审计人员必须提高在工作中的再学习能力,特别是在理解基础上的创新。学习型审计组织的浸润使审计个体认同感升华至群体的认同感,实现国家审计发展的战略认同感。(李静)
     
    参考文献
    1、[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中国民间文化出版社,1987。
    2、周生春 陈国营,审计文化的定义、结构及定位,中国审计,2003,1。
    3、刘英来,审计文化建设研讨会综述,审计研究,2005,1。
    4、周生春 张宏斌,试论中国审计文化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中国审计,2002,11。
    5、余小艳,审计文化的核心—审计精神文化,科技信息,2007,13。
    6、毕建荣 黄翠竹 常远,新时期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思考,文化论苑,2008,7。
    7、黄波 李勇 国家审计文化和国家审计机关文化的定义、区别和联系,审计文摘,2010,1。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