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与基层审计机关现状剖析
田秀玲(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1日】
字号:【大】 【中】 【小】
    
    内容摘要: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是审计监督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进程中,当前基层审计机关由于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审计的发展。本文就基层审计机关财政审计的现状与对策进行了剖析与思考。
    关键词:财政审计 现状 对策

    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是审计监督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进程中,当前基层审计机关由于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审计的发展。因此,基层审计机关应积极思考对策,推动财政审计的发展。
    一、基层审计机关财政审计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影响了财政审计的广度和深度。时间方面,预算执行审计,一般在6、7月份向政府上报审计结果报告、向人大报告审计工作报告。5月份以后完成的审计项目发现的问题不能纳入当年财政审计报告,一般在次年的审计报告中反映,反映问题时间上的不一致性,导致财政报告难于反映审计年度内资金规模的全貌。县级审计机关目标性任务多,审计项目的确定受制于各级审计机关、地方党委政府、纪检组织部门,不可能在年初一次纳入计划。虽然审计成果均属财政审计的范畴,但由于缺乏计划性和可控性,大大削弱了财政审计大格局的作用和效果。县级审计机关普遍存在人力缺乏问题,参与预算执行的审计人员一般只安排2人,财政审计涉及到财政、税务、国库、预算部门、企业等单位,需要调查、审计的内容多,仅靠有限的人力,在较短时间难以达到一定深度。
    二是受审计管辖权的限制,客观上给财政资金审计实行全覆盖造成了难度。一些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的部门、单位不在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范围内。如,国税局征收的增值税是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地方附加税费征收的计税基础,但国税局不属于县级审计机关审计的范围,加上部分增值税纳税人属于民营企业,不属于审计对象,从企业入手调查受审计职权的限制。因此,审计无法核实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地方附加税费是否应收尽收。银行、邮政、电信、移动、电力等中央企业,其流转税及附加是地方财政收入重要主要组成部分,中央企业同样不属于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范围。
    三是存在厌战情绪。对基层审计机关而言,财政审计面对的主要对象就是同级财政部门,而县级财政的现状是相对不变的。同级财政审计连续实施多年,年年审计情况差异不大,存在的问题也难于整改到位。今年审计发现某类问题是部门行为,明年也许就变成政府行为了。每年审计机关都要代政府向人大作出审计工作报告,但向人大报告中反映财政审计中的问题、政府采取的措施、审计整改结果大多是审计部门在运作,审计机关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
    四是实施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难度较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一般以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基础,围绕县人大批复的财政预算安排,对各预算单位的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门别类地考核其预算执行情况,看其预算资金是多了还是少了,是节约了还是浪费,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部门预算编制是否真实,有没有少列收入、虚报支出、隐瞒结余和违规挂账,危及财政安全等行为。一般情况下,县级部门预算编制,只能根据县级可用财力,按照收支平衡的要求,以收定支。加之部分其他财政资金未纳入县级财政管理,给审计监督造成难度。如,部分单位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对外承包和房租收入、户外广告位使用权收入等等;未按规定程序处置的国有资产和土地出让收入;水电费全额列支后,收取本单位职工和房租户的水电费;上级部门直接支付的专项资金收入等等。如果在对预算单位审计中,以该预算对其进行考核,显然不切合实际。
    五是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与财政审计要求不相适应。近几年来,财政体制和管理模式、信息化水平变更速度很快,每一年都要出台很多相应的新规章、新软件、新做法。联网审计、管理审计、审计全覆盖等,都向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审计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更新知识,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然而,由于行政体制改革,压缩机关编制,县级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成为制约审计手段创新和突破的瓶颈。
    二、基层审计机关构建大财政审计格局的思路
    一是统一思想,树立全员大财政审计意识,整合财政审计力量,深化大财政审计的计划管理。各级审计机关要建立财政审计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沟通工作机制,将纳入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总体方案的各审计项目,在年初一次性均衡地落实到各审计业务部门组织实施。各审计小组在完成自身审计目标的同时,要从财政审计的角度对正在实施的项目进行定位,从宏观上研究各预算单位的违纪违规对财政管理的危害,实现财政审计“一盘棋”。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统筹协调,力争对一个被审计单位做到下发一个审计通知书、安排一个审计组统一实施,切实减少重复进点审计的问题。
    二是加强大财政审计的计划管理。从理论上讲,国家审计的职责、对象和审计机关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财政资金在运行。构建大财政审计格局,要求审计机关在年初制订审计项目计划时,要围绕财政审计的目标、内容和重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在审前准备阶段就要有财政审计“一盘棋”的定位,对部门预算执行、专项资金、基建投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等众多审计小组的每一个审计项目都要纳入财政审计内容统筹安排,确立财政审计的“龙头”地位,将所有的审计成果并入财政审计的综合报告。
    三是正确理解和把握全程跟踪审计。“实现财政资金审计全覆盖”、“审计部门提前介入”、“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踪到哪里”、“有投必审”等观点,是当前审计工作的热点话题,也是社会各界对审计机关的期望,表明审计机关公信力在逐步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规避责任,把审计机关拉入到一些工程项目和经济事务的具体决策,超越了审计监督、评价、鉴证的基本职能,从而降低了审计的独立性,加大了审计风险。因而审计机关在跟踪审计中和提前介入的过程中,要慎重选择全程介入的重点和范围,应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职业谨慎,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
    四是加强对现行财政资金运行机制的研究,正确处理提高审计质量与防范审计风险的关系。财政信息化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向财政支付领域的渗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完善市场运行机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随之向审计机关提出了新的挑战。如:如何考核财政资金投向民营经济的效益性和公正性?如何争取民营经济业主的配合并核实其财政资金投入的真实性?如何解决国库集中支付带来的财政资金运行与预算单位经济活动脱节的问题?如何把传统的审计方式与计算机审计有机结合等等,都是审计急需解决的问题。审计机关在实行轮岗审计、防止廉政风险的同时,仍应保持财政审计人员的相对稳定。财政审计职能股室要加强与其他业务的沟通与协调,在年初审计计划下达前,取得各预算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和预算编制情况,建立数据库,其他各业务股室要对其管辖的行业建立必要的审计台帐,对重大收支进行延伸,如实披露。不能因为片面防范审计风险而降低审计质量。
    五是围绕财政审计做好三个结合。一是强化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坚持把维护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多地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二是强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完善企业产权制度、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开展国有企业审计;三是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与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管相结合,加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做到以财政审计为基础,实现数据共享,推动审计成果转化。
    六是创新组织方式,推行审计人员轮岗制。推行审计人员轮岗制,是提高财政审计质量的现实途径。一是轮岗制有利于审计广度的突破。因为每一年从事财政审计的人员都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因人而异发生变化,易于发现不同层面的问题;二是总缆全局的财政审计能够提高审计干部的整体素质。当然,充实年轻审计人员,从根本上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和人员整体素质,也是当前审计机关面临的紧迫任务。(田秀玲)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