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应做到“五要”
肖敏(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3日】
字号:【大】 【中】 【小】
    近日,中国审计学会举办了首届审计理论研究骨干培训班,组织审计系统理论研究骨干人员共同学习了刘家义审计长关于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的专题讲话,研究了2010至2014年审计理论研究规划、人才队伍建设、教育培训等有关问题。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班,结合培训内容和审计工作实际对审计理论研究工作进行了一点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
    审计理论研究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审计实践提供智力支撑、思想先导和方法对策,审计人员也通过理论研究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随着审计范围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重、内容越来越多,审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切实加强审计理论研究,用新的审计理论成果来指导审计工作实践。从审计人员角度来说,笔者认为做好审计理论研究应做到“五要”。
    一是要主动思考、潜心研究。刘家义审计长说:“目前在审计理论研究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漂浮、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倾向。这些问题对审计研究和实务工作来讲都是忌讳的。有的同志今天写完一篇文章,明天就想见报,这种状态下写出来的文章往往缺乏生命力,对现实不会有指导意义。”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过程中要主动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据此形成理论研究成果,为指导下一次审计实践做好准备。因此,审计人员从事审计理论研究工作时,必须真正潜下心来,深入研究。
    二是要加强学习、增加积累。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任何理论研究都是在前人实践、研究、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做好审计理论研究工作,必须学会日积月累、学习借鉴。我国目前在审计理论,特别是在审计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审计理论研究的定位不准确,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轻理论、重实务的倾向,理论研究受现行制度、政策束缚等。审计人员一定要多学习借鉴一切适合我国审计实际的好做法、好经验,不仅学习审计领域的先进经验、还应多学习财政、金融、企业、投资、社保等其他专业领域关于审计监督的好的做法和经验。只有平时多观察,多收集相关资料,坚持不懈的去动笔写,日积月累,才会从量变到质变,最终研究出优秀的审计理论成果。
    三是要开拓思路、创新发展。面对审计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加强对中国特色国家审计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勇于创新,进一步拓展审计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中国审计学会2010年至2014年审计理论研究规划指出,学会的审计理论研究工作应以国家审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为重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作为奋战在审计前线的广大一线审计人员,应围绕新形势下审计实践面临的重点问题,积极探索应对措施,进一步创新发展审计应用理论和审计方式方法。如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为特征的信息系统日益普及,在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的信息很多来源于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是否安全、可靠和有效是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为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的职能,完成信息化时代所赋予审计新的使命,计算机审计不能仅仅局限在数据分析领域,应进一步加大对信息系统审计方式方法的研究,形成切实可行的操作步骤和风险防范措施。
    四是要加强应用、服务实践。理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它既是实践的升华,也是实践的指南。石爱中副审计长在关于加强审计理论研究的专题讲话中说,目前审计理论研究的缺陷之一就是理论研究与审计实践有时是两张皮,理论研究者与实务工作者有时互不搭界,相互没有联系。作为审计实务工作者特别是一线审计人员,应充分发挥参与审计项目多、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紧紧围绕当前审计工作中的热点事项和亟需解决的课题,加大对审计应用理论和审计方式方法的研究力度。对审计理论研究成果可首先在单位内部相关专业审计领域进行小规模试用,若效果良好则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提高审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率和贡献率,形成良好的共振效应。
    五是要解放思想、加强交流。党的十七大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审计理论研究成果是审计人员智慧、才华的结晶,更是审计人员不断解放思想、深化认识的产物。为活跃学术氛围,审计机关应广泛拓展理论交流平台,举办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加大对审计理论研究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审计理论研究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审计人员也应有为了追求真理而直言不讳、坦诚己见的勇气和精神,敢于进行思想碰撞和交锋。如审计机关可在单位内举办各类审计理论研讨会、青年论坛、优秀论文评选、重点课题研究、审计理论专题讲座和培训等活动,提高广大审计人员参与理论研究的积极性,既能让大家围绕理论研究课题展开直接广泛的交流,又能及时了解审计业界的动态和信息,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肖敏)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