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廉政文化是审计的根基
叶晓东 王建芳(浙江省文成县审计局 浙江省文成县财政局)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6日】
字号:【大】 【中】 【小】

   
   
    廉政建设的任务是全方位反腐败,而审计的任务,是在经济领域反腐败。廉政文化是廉政工作的指示灯、方向塔,而审计工作的方向是紧跟廉政文化的,其根基是建立在经济领域反腐败基础之上的。
    综观历史,一个朝代的消亡,大都是腐败产生的结果,同时也是廉政文化走向消亡的结果;一个朝代的兴起,也同样是廉政文化走向辉煌的时代。审计是国家内部的一个组织细胞,无一例外地随着廉政文化的变化而变化。中国审计风暴一次次括来,一次次检验了审计的根基是否牢固;审计人员一个个犯错误,一次次暴露出审计廉政文化的脆弱,也一次次动摇了审计的根基;审计人员一次次揭露出党政干部在经济领域的腐败问题,也一次次地强化了审计的根基,推进了廉政文化的进步。审计的根基与廉政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并且审计的根基深深扎根在廉政基础之内、体现在廉政作用之中、建立在廉政文化之上。
    一、审计的根基建立在廉政文化之上
    从古至今,廉政文化是国家生存的根基,更是审计生存的根基。再进一步说,审计的根基是建立在廉政文化的内涵、核心、特征和表现形式之上的。
    (一)、审计的根基建立在廉政文化的内涵之上。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文化;人类的起源,就是文化的起源。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文字与文化。文化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套生活方式。审计文化是在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以廉政为核心的职业文化。
    1、从廉政内涵看,审计监督是廉政内涵的载体之一。廉政内涵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廉政知识体现人的素养,廉政规范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廉政信仰推动人们形成良好的修养和生活方式,人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廉政文化是政治和文化的有机融合、是廉政建设和行政伦理建设的有效载体。廉政中“廉”是基本要求和应有特征,“政”是主体和根本目的。“廉”为“政”服务,“政”因“廉”长存,这是廉政的真正内涵。审计做为经济领域反腐败的主力军,审计监督有力地促进了廉政建设,是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计的内涵所在。
    2、从文化内涵看,审计监督是一种廉政的文化。文化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的普遍信仰和共同遵守的规范、惯例,是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的精神动力,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总和,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的总和。文化从外在表现看,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全部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一个民族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这是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活动方式。正是这一基本活动,创造了民族自己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从文化的内在本质看,文化就是人化。世界上凡经过人加工改造,经过人化的非自然物,都涵括在文化领域之内;客观世界只有渗入了人的意识,才能称之为文化,离开了人,就无所谓文化。而审计正是针对人的文化,是针对掌握经济权力的人进行审计监督的文化,这充分体现了审计的廉政性。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审计文化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创造和发展了审计文化,而且是世代相传的具有查账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
    3、从社会内涵看,审计监督也是一种廉政文化。廉政文化的社会属性,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的总和。廉政文化既体现在廉洁理念的树立上,也体现在廉洁从政行为的规范上,其基本的功能是通过具体的廉政文化建设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崇廉明德的价值判断和社会风尚,推动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审计监督是规范权力运行的举动,而且是公开的举动,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审计监督的这种社会属性,体现在廉政文化上,是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廉政文化是审计的职业文化,审计廉政文化从属于廉政文化,体现在审计职业理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上,是最受群众欢迎的文化。
    综合以上三点可知,审计廉政文化内涵包括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三个层面。制度层面,包括审计廉洁从政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物质层面,包括审计廉政的教育场所、廉政文化活动和文化景观等。精神层面,包括审计人员的认知程度、思想素质、文化素养、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等。温家宝总理曾经在视察审计署时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四点希望:“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严谨细致、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甘于奉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概括地讲就是“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比较完整反映了审计精神的基本内涵。
    (二)、审计的根基扎根于廉政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中。在廉政文化中,政治文化的影响力最为显著,廉政文化建设也主要是反映政治文化的内容。审计是政治的重要工具,是与政治文化同步发展,并扎根于政治核心之中的职业文化。政治文化中展示的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等廉政文化内容,也是审计监督的内容。政治文化中体现出的理想信念、理论素养和伦理观念等廉政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审计正本清源的根基。
    1、审计的根源是建立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和从政道德要求之上的。因为审计是党和国家的审计,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集中体现。现代审计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壮大的。
    2、审计的根本是要增强政治和廉政的免疫力。从党政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精神境界看,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根基在于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从根本上增强政治免疫力。审计做为国家的免疫系统,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方面,起到了预防、揭露和抵御的作用,是党和国家的免疫工具。
    3、审计的根基是深深地扎根于公共伦理观念之中的。从党政干部的公共伦理观念看。公共伦理包括党政干部在从事公共管理时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官德)和广大公民在从事社会活动时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公德)。在公共伦理中,官德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它是政府赢得民心、民意的重要砝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政权的稳固和国家的兴衰。党政干部的伦理行为,常常昭示着社会的伦理导向,在整个社会道德中发挥着表率作用。审计的任务之一就是纠正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观念偏离公共伦理的基本方向,也就是说,审计的根基是深深地扎根于公共伦理观念之中的。
    由此可知,廉政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审计的核心内容,而且审计机关的廉政文化要求更高,因为审计监督的主要任务是纠正领导干部的违法和不当行为的,审计机关廉政文化的核心是培养干部正确的价值观、为民谋利的宗旨观、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三)、审计的根基体现在廉政文化的特征之中。中国的文化体系5000年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为世界少有;廉政文化也同时伴生。中国文化从地理环境看,处于一种半封闭的大陆性地域,与西方地中海沿岸的文化有很大的区别;从物质生产方式看,中国文化植根于农业社会的基础之上,封建的小农经济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与中亚、西亚的游牧民族、工商业比较发达的海洋民族也有很大的不同;从社会组织结构看,宗法制度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成为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纽带,个人专制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这些特点锻炼出中国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廉政文化,这些廉政文化中,就有审计文化在内。审计和廉政始终伴随着文化前进,历经长期磨难产生了强大的审计文化生命力,体现出审计廉政文化的重要特征。
    1、审计先进性。廉政文化建设的灵魂,突出弘扬社会道德的先进性、展示社会整体文化的先进性、凸现党的执政理论和执政水平的先进性。这些灵魂,也是审计文化的灵魂。审计文化表现先进性的方式,是通过审计评价、查找问题和原因、提出整改建议等措施,以法治的形式,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知晓黑与白、明白荣与耻、辨清是与非。
    2、审计时代性。审计监督,主调是根据时代需求,把廉政建设的制度、纪律具体化,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优秀的廉政文化遗产,用推陈出新的理念去研究历史廉政文化,用丰富的现代载体去展示历史廉政文化,使廉政文化建设始终“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审计做为时代的杰出代表,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始终站在法治的高度,用法治的手段,体现出市场经济的公平正义、效率诚信和民主法制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新观念、新道德,真正发挥审计廉政文化在塑造高尚人格、打造清廉环境、培育清新风气方面的时代性作用。
    3、审计创新性。审计注重创新思维,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之路,把审计廉政文化建设放到反腐倡廉的总体格局中去谋划,放到先进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中去运作,放到三个文明建设的总体进程中去推进。审计注重创新方法,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特色之路,带动廉政文化教育思路、方式、手段的革新,拓展廉政文化的传播渠道,丰富廉政文化手段,提高传播效率和影响力,使廉政文化建设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由重声势向讲实效转变、由号召动员向真情感召转变、由单纯灌输向综合渗透转变。
    4、审计系统性。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审计廉政文化做为廉政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廉政子系统工程。审计工作中要重点打造推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教育的审计教育平台,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努力使审计监督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入神、入脑”。
    5、审计实效性。廉政文化建设要注重让广大党员干部参与其中,使其渗透到与群众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之中,全面提高公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审计监督的公众参与度越来越大,通过信息公开,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增强审计的实效性和提高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经济效益,努力以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效让群众感受到党风政风的好转。
    审计机关通过审计工作平台,提高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政治效益,使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真正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真正把清正廉洁写在审计干部的旗帜上,实现廉政文化建设的最大效应,使审计廉政文化充分体现先进性、时代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实效性的特征。
    二、审计的根基体现在廉政作用之中
    廉政的作用,总体上考量为推进民主和法治建设,保障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一个民族的廉政作用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民族的廉政状况和水准。审计就是廉政状况和水准的标尺之一。
    (一)审计充分体现出廉政作用。在当前,廉政文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审计的作用是廉政文化作用的组成部分,审计监督充分体现出治党治国的廉政作用。
         1、正确导向作用。廉政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所包含的精神理念、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崇廉耻贪的社会舆论环境。廉政文化借助文学艺术、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媒介,弘扬主旋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审计通过对国家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审计,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对国家建设项目的审计,判断其真实、合法和效益性,监督国家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廉政行为,起到了价值取向和法律规范的导向作用。
    2、凝聚人心作用。廉政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能够使社会成员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在同一类型和模式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教化、培养,从而用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不同层次上为维护全党和全社会的整体利益自觉团结起来,实现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的一致。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审计廉政文化建设有助于他们提高廉洁自律意识,规范从政行为,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审计通过对经济领域的决策、管理和执行的监督,打击经济犯罪,压制邪恶,扶植正义,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3、辐射公信力作用。通过审计廉政文化的传播,激浊扬清、祛恶扬善,促使领导干部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执政理念,形成廉洁奉公的行为准则。这种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一旦在领导干部中确立并体现出来,必然对社会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改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环境,提高党和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4、廉洁约束作用。审计监督是国家的免疫系统,其廉政文化有其自身的规范性,通过一系列为人们所接受的价值观念来约束和控制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指导领导干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违犯了相关的价值准则,审计廉政文化在无形中就会产生纠偏作用,警醒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约束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二)、审计廉政作用的主要任务。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丰富廉政文化内涵、拓展廉政文化阵地、完善廉政文化制度、加强廉政文化研究。重点内容是强化教育,不断提高审计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创新载体,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拓展领域,开展廉政文化的有效活动。
    (三)、审计廉政作用的制度保障。廉政制度是审计廉政文化的规范化表现形式,加强廉政制度建设,是现代法治社会对廉政建设的基本要求。有了审计廉政制度,就可以使审计人员有一个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和盲动性,实现审计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使审计事业发展有制度保障。制度建设重点要完善两方面的工作。
          1、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权力行使。不断规范完善审计内部管理制度,充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维护和保证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特别是在审计项目安排、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等权力行使中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重点部位要严格程序,规范操作。
          2、公开程序纪律,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政务公开,将审计程序、审计纪律向社会公开,不搞暗箱操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提高社会知情度,对审计执法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审计人员廉洁守法情况进行公开的监督,以赢得社会对审计工作的支持,形成良好的制度执行环境,培养审计人员遵守制度的自觉性。
    三、审计的根基扎根在廉政基础之内
    廉政的基础是理念的廉政,是廉政制度、廉政环境和廉政行为等理念的廉政,是从政境界、从政样式和从政规范的廉政。廉政理念必须突出廉正、廉明、廉肃、廉洁,以正立廉、以明求廉、以肃保廉、以洁致廉。廉洁从政的价值准则,必须以廉为基础、以廉为特色、以廉为标准,以一种清静的心态、清明的表态、清白的状态行使权力,服务公仆。审计正是建立在这样一种理念之上的从政式样。
    (一)、强化审计廉政基础作用。审计是建立在廉洁从政、依法行政理念基础之上的,审计廉政文化是行政执法理念的重要构成,是审计执法行为的内在规范。执法行为离开先进文化的涵养与滋润,就会走向法的意志的反面。积极的审计廉政文化是经济监督、行政执法的精神动力。如果审计文化建设到位,那么就会有效地、能动地促进科学审计;如果各行各业的从政理念都做到廉洁从政,那么整个国家都将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提高审计廉政信誉度。强化审计廉政基础,需要提高审计监督的公众信誉度。高的公众信誉度可以更好地树立审计执法的权威,向社会展示公道正派的审计形象,增强人民群众对审计的信任感。审计报告内容要公开,除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外,其他的审计报告内容要全部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形式向社会公开,这样既是对被监管对象的再监督,也是对审计人员的再监督,起到促进执法规范和增强执法力度的作用。审计人员要严格执法,忠于职守,认真查处问题,做到将问题查清查透,如实回报,秉公执法,公正处理,处理到位,树立审计公正无私的形象。审计机关要强化服务,将服务寓于审计监督当中,不仅要为同级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服务,更要为被监督对象提供服务,以服务者的身份履行监督职能,防止少数人挟法自重影响执法效果,损害审计形象。
    (三)、加强审计调研和信息宣传。强化审计廉政基础,需要加强审计调研和审计信息宣传。总结审计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展示审计监管和服务成果,通过新闻媒体,让群众多听到更多的审计声音,看到审计的成果,将审计监管融入到社会文化当中,成为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形成审计廉政系统工程。审计廉政基础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着眼全面性,注意继承性,体现开放性,发挥能动性。既要把握审计各种文化的融通关系,又要把握审计廉政文化的继承和借鉴关系,还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审计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践,丰富审计廉政文化内涵,以保证和促进审计事业有序、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廉政文化是审计的根基,这个根基深深扎根在廉政基础之内、体现在廉政作用之中、建立在廉政文化之上,具有非常的深度性、牢固性、支持性、合法性、合理性、廉洁性、文化性。廉政文化是政治的生命线,也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廉政文化出错,将会使审计工作失去生命力;没有生命力的东西最终会走向死亡。只有廉政文化的导向正确,才能使审计工作取得最大的成效。(叶晓东  王建芳)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