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家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作用及途径
黄崑 张爱华(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8日】
字号:【大】 【中】 【小】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来自内外的双重风险和威胁。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的运行面临着来自内部各种矛盾的威胁,如资源环境问题、民生问题、政府债务风险等;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发展,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也在增加,如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经济社会的安全运行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只有安全有了保障,国家利益才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国家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
    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最主要因素是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国家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行为和决策。无论是经济发展速度、通货膨胀率、社会就业情况、国有资产流失、金融安全等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国内经济因素,还是国际收支情况、债务负担情况、对外贸的依存度等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国外经济因素,其产生原因以及这些因素是否会危机国家经济安全,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政府能否采取正确合理的决策有关。当前,我国依然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政府肩负着推动改革、调节经济运行的职能,国家有关改革和宏观经济调控措施是否得当、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因此,构建一套合理的机制应对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就是要构建一套合理的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政府不恰当的行为和不合理的决策。
    根据国家审计的根本目的和目标的要求,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维护国家安全是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国家审计是民主法治的产物,从促进广泛的社会受托责任履行、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秩序的角度,发挥着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的免疫系统功能。国家审计在形式上是对政府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独立监督,而实质上是督促和帮助政府有效履行职责。国家审计的职责就是通过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保证国家各项政策能够有效实施,促进政府各个系统的功能平衡和政府整体的效率,使国家机器健康、安全地运行。
    二、国家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作用
    国家审计要根据当前政府行政理念的变化和变革来调整工作思路,围绕当前热点问题和涉及民生的问题开展工作,通过关注财政、金融、民生、国有资产、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关注经济问题可能引发的社会不安定因素,防患于未然,并通过及时发现和纠正政府不恰当的行为与不合理的决策,避免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的剧烈波动和国家经济的重大损失。
    (一)通过跟踪财政资金关注项目建设,关注预算执行是否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稳定”等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防范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建设项目资金、社会保障资金和环境保护资金等的风险,密切关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及时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建议,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二)通过跟踪项目关注重大支出项目的资金安排情况,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根据发现的问题随时出具阶段性审计报告和审计建议函,要求被审单位及时作出整改,防患于未然,有效提升审计在经济工作中的预警能力。
    (三)通过跟踪政策关注政策制定和落实情况,提出对策建议,促进政策完善。坚持贯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更多地关注中央宏观调控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趋势性、动态性的信息,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促进社会深层次问题的解决以及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三、国家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作用的途径
    国家审计要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为审计目标,以国家当前政策和热点问题为着眼点,以跟踪项目为手段,以追踪资金流向为方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在应对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机制中,国家审计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要仅仅依靠国家审计解决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国家审计机关应该建立起更具建设性的与政府各部门的关系,从强化各政府有关部门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责任入手,促进有关部门与国家审计的通力合作,积极提供相关信息,增强审计报告和审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充分利用国家审计内部资源,包括审计署、审计署特派办、地方审计机关等各方面资源。中国的国家审计机关隶属于政府行政系列,从体制上看存在着审计独立性不强的缺点。为了改善各地方国家审计的独立性,审计署建立了审计署特派办交叉审计的项目组织与管理办法。但由于各个特派办往往对其审计单位不甚了解,影响了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地方审计机关则有一定的信息优势,可以较好地解决审计署特派办信息不足的问题。整合国家审计内部资源,加强审计署特派办与地方审计机关的配合,可以较好地解决地方国家审计独立性不强的问题,同时拓展审计的深度和广度。
    (三)加强对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指导监督。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国家审计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大,但国家审计在人力、物力等各方面资源上都十分有限。要想利用有限的资源更好地履行审计的监督职责,更好地发挥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的功能,需要国家审计部门加强对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指导监督,利用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相关资源及相关信息,帮助国家审计部门解决信息不足的矛盾。
    (四)进一步推广“金审工程”。关注国家经济安全,应重点关注国家信息安全与国家金融安全,防范信息风险。信息化条件下,政府机关在计算机网络上运行了大量的国家资源,包括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等。国家经济安全,尤其是国家金融安全与信息化条件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当前,金融系统的主要业务都在计算机网络下运行,这对审计人员在计算机业务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熟练利用信息技术获得各种原始资料和相关审计证据。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人员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特别关注系统与网络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健全和有效性,将内部控制评价与国家经济安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五)积极参与国际审计事务,掌握国际审计动态。通过参与,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快国外先进审计技术的引进,还可以充分利用国外审计资源,扩大对外宣传,不断提高我国审计的国际地位。需要指出的是:国际因素是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近年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这间接地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对于这些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国际因素,国家审计实际上难以直接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审计部门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外审计资源,获取相关信息,了解世界经济的利益博弈格局及其发展、变化,为我国政府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科学地制定政策提供相关的信息。
    国家审计作为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无论是从专业的角度、信息的角度,还是职能的角度,国家审计都应该而且能够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国家审计只是从属于国民经济的一个“子系统”,国家审计主要是促进并完善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机制。这个子系统是否能有效发挥作用,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国民经济的整体状况以及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和相关配套机制等。(黄崑 张爱华)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