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绩效审计的计划管理
施建周(江苏省吴江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3日】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然而目前我们多数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认识上依然不到位,许多方面还停留在传统财务审计的思路上,对审计计划的不重视以及缺乏对审计计划的理解是其中突出的方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对于任何管理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绩效审计工作更是至关重要的。计划管理阶段包括年度计划管理阶段和项目计划管理阶段两个部分。
    一、年度审计计划管理阶段
    审计机关年度计划管理阶段是指审计部门对某一时期在其审计区域范围内,选择和确定绩效审计项目和对象等总体计划管理阶段,是开展绩效审计的首要环节。绩效审计的对象众多,选题范围也很广泛,但审计资源在客观上具有有限性的特征,特别是县级审计机关,人员少、任务重,审计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对绩效审计的对象和范围作出恰当的限定,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绩效审计工作。为此在确定政府绩效审计项目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一是重要性。是指审计项目在政府管理、资源运用或社会需求等方面是否重要,对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是否具有重大的影响力,社会公众是否关注。通常可以从政府、人大、公众对该项目的关注程度高低、项目在绩效方面的问题是否突出、问题是否亟待解决等角度来确定项目是否重要。此外,财政投入的资金量、与环境保护等民生问题的相关程度也是重要性的判断依据。高的项目作为政府绩效审计项目,有利于引起广泛关注,扩大政府绩效审计的影响。只有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工作重点,才能发挥绩效审计促进经济资源配置、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决策支持的作用;也只有选择那些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或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去开展绩效审计,才会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才能使绩效审计成果的作用最大化。
    二是效益性。是通过绩效审计达到被审对象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增值。如是否促进该审计项目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否改进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服务质量;是否进一步明确了经济责任等。政府绩效审计的目的是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审计机关必须以前瞻性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选择具有改进空间的单位或项目进行绩效审计,从实用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保证绩效审计成果的可利用性。
    三是可操作性。是选定的绩效审计项目应是现有审计条件下审计机关力所能及,具备顺利实施该项审计任务的政治、法律、技术、标准等基础。审计机关在确定绩效审计项目时,必须考虑该项目的审计成本和可行性,具体包括审计人员的知识与能力、被审计单位和人员的配合程度、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评价标准取得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如果某个项目过于复杂,有关审计事项的信息和数据不易获得,没有明确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存在安全保密问题,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项目需求,被审计单位和人员不配合等,都会导致审计成本增加,风险加大,此类项目不易作为政府绩效审计项目。
    二、项目计划管理阶段
    当某个政府绩效审计项目被选定启动后,也就开始进入了项目计划管理阶段。该阶段审计人员应该搜集与该项目相关的信息,初步研究确定绩效审计目标、范围和重点,制订审计标准,明确审计的时间表和资金预算,编制详细的审计实施方案,制发审计通知书。这些工作大都与传统审计的审前准备过程相类似,只是具体内容有所不同,在此不再赘述。与传统审计项目相比,政府绩效审计特别强调的一项工作是,确定审计的评价标准。在传统的审计中,作出这些判断的标准是公认的会计准则以及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其标准直接明了,行为符合性的因果关系清晰,审计人员只需按照事先确定的法规制度判断即可。而在绩效审计中,审计标准的选择相对灵活,需要联系被审计的事项理解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总体概念,由此得来的评价标准也会因审计项目的不同而不同。审计人员项目计划管理阶段是指审计人员执行审计机关确定的某一具体绩效审计项目时的计划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审前调查阶段,是在制订审计方案前对被审计对象进行调查了解,了解其内部管理、内部控制情况,评估面临的各个审计风险,以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及重点,为制订审计方案做好准备。与传统的财务审计相比,政府绩效审计项目范围广、涉及面宽、复杂程度高,因此必须进行认真细致的审前调查。通过查阅文件资料、法律法规,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所涉及的行业或领域全面掌握;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和项目的情况;项目的背景、规模、组织管理模式;项目的资金量、构成比例以及投资方式等。根据审前调查所了解的信息,理清审计思路,为全面实施审计打好基础。
    二是确定审计目标,是指确定审计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和预期的审计效果,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直接影响到审计评价标准的选择和审计范围、方式、方法的设计。审计长刘家义曾经指出,开展绩效审计要围绕一个目标,即“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完善法制、制约权力、提高绩效。”而具体到每个政府绩效审计项目,审计目标又可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将政府绩效审计的总目标分解为若干具体的分目标,可以使审计目标对审计项目的执行更具有指导性。审计目标明确后,审计人员就可以围绕目标进一步明确审计的范围与重点,增加审计的针对性,提高审计效率。
    三是确定审计评价标准,确定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是绩效审计的关键问题,没有审计标准,就无从进行审计评价。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可以理解为是人们对审计事项的理想预期或认识,用来说明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应该怎样”。适当的审计评价标准应该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以及动态性等特点。在针对具体绩效审计项目选择评价标准时,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评价标准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经济规律;二是评价标准应该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三是评价标准应该对被审计单位具有促进性的作用。另外,由于绩效审计项目的审计范围、目标和重点差异很大,所以不可能所有的绩效审计项目都能预先制订好统一的评价标准,我们必须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具体目标,有针对地选择、制定审计评价标准。在审计资源配置上,绩效审计常常聘请外部审计师和其他行业的专家,因此,与一般有的绩效审计项目相比,绩效审计方案的内容必须更加具体和周详。
    四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科学的绩效审计方案可以提高审计效率、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因此,在实施绩效审计前要认真的制订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组实施审计项目的总体安排,是保证审计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审计机关检查、控制审计质量和进度的基本依据。制定详细周密的审计实施方案对于内容复杂的政府绩效审计尤为重要。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应做到审计目标明确,审计内容具体,审计步骤详细且具有可操作性,审计评价标准科学,审计方法灵活有效,审计时间安排合理,此外还要综合考虑参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以及工作经验等因素,进行科学的人员分工。一份细致详尽、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实施方案可以使政府绩效审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绩效审计涉及面大、审计内容复杂,需要编制综合绩效审计方案或分层次的审计方案。综合审计方案是对绩效审计项目从审计准备到审计完成全过程的综合规划,其内容涉及审计项目全方位的,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审计项目的具体审计过程或审计程序进行的计划,其内容包括:审计计划纲要、审计实施计划、审计项目现场实施作业计划等等。(施建周)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