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大力培养审计专业领军人才
曾俊 曾纯子 (审计署广州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5日】
【来源:审计署广州特派办】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当前,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已经成为我国审计工作的主旋律和广大审计人员的共识。对于任何工作而言,人的因素都是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审计工作也不能例外。因此,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最根本的在于建设一支符合要求的、高素质的审计人才队伍,尤其是培养一批“高精尖”的审计专业领军人才。本文拟从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角度出发,阐述培养审计专业领军人才的重要性和新形势下对领军人才特质的要求,并在分析目前制约和影响领军人才培养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领军人才培养需要处理好的三个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审计事业  免疫系统  领军人才

    2008年7月,《审计署2008至2012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提出了“统筹抓好审计领导人才、审计专业人才和审计管理人才三支队伍建设”的构想,尤其是在审计机关人才队伍建设中第一次提出了“实施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的思路。培养审计专业领军人才,不仅仅是一个响亮的口号,更是新形势下审计工作发展的要求。实施审计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锻造一支有战斗力的领军人才队伍,有利于广大审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更是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促进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如何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大力培养审计专业领军人才,成为当前我国审计机关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审计专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审计专业领军人才不仅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更是审计队伍建设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领军人才在我国审计干部队伍中应当也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帮助审计机关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促进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因此,领军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一)领军人才是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关键性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当前面临经济转型、社会转轨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形势下,审计机关的审计职责更加广泛,审计工作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宏观性和全局性,从而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经济卫士”到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国家审计本质不断升华。在传统审计的基础上,审计机关需要进一步全面揭露目前存在的深层次、全局性问题及产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制度、政策、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提出意见和建议,这对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一批精通财政、金融、法律、工程、计算机等相关知识技能,掌握宏观经济理论和知识,熟悉具体审计实务的“高精尖”审计领军人才,成为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促进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二)领军人才自身具有强大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领军人才是行业的精英,审计专业领军人才其之所以能“领军”,必定具备强烈的敬业精神,相当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优秀的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创新能力,能准确把握影响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并积极投身于审计工作。与此同时,领军人才在审计系统或某一方面具备较高的权威和影响力,其思想活动、行为举止和业务工作将对整个审计工作的发展产生一种意识流,从而对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在当前形势下,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就需要积极发挥领军人才这种积极的“领头”作用,从而引导和带领广大审计人员更准确、更好地把握审计的本质,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从而促进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在以专业性著称的审计行业,领军人才的精神标榜和引领指导作用可以说是非常重要又不可替代的。
    (三)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是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的“龙头工程”
    人才为兴业之本。随着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审计机关对于人才队伍的建设已经越来越重视,《审计署2008至2012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出台更加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在审计领导人才、审计专业人才和审计管理人才等三类人才中,审计专业人才是最能集中体现审计工作特点的一类人才,而领军人才则是审计专业人才的“龙头”,因此,领军人才培养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不容置疑。与此同时,领军人才自身强大的示范和引导效应也决定领军人才培养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决定性作用,抓好领军人才培养,不仅对业务骨干人才等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有引领和带动作用,对审计领导人才、审计管理人才等队伍的建设也将起到较好的示范效果。
    二、审计专业领军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目前,“审计专业领军人才”在我国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也缺乏明确的标准。目前,对于很多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来说,领军人才是什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可以说仍然是比较模糊或者是不够统一的。笔者认为,一般而言,领军人才应当具有非常丰富的审计技能和经验,对所审计的领域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在审计系统内外具有相当大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号召力。尤其是在当前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促进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要求下,领军人才还特别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一)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
    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审计实践需要高水平审计理论的支撑,较高的审计理论素养则是领军人才的基本特征之一。目前,我国审计理论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审计理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审计实践。领军人才要提高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必然需要在审计理论研究方面有所作为,必然需要将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因此,领军人才应当具备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不但擅于总结审计工作的经验和规律,更要懂得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审计的新路子新方向,推动审计工作的科学、长远发展。
    (二)具有较强的审计实战能力
    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是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审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领军人才不但站要审计理论研究的前沿,更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应用能力和审计实战能力。所以,要想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和建设性作用,更好地把握审计的本质,领军人才的实战能力不但必不可少,而且要求也非常高。领军人物应当能够在审计实战中把握方向、攻克难关,真正取得审计工作的成效,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
    (三)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灵魂和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审计环境不断变化,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对于审计工作来讲也是一种创新。因此,领军人才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对审计工作发展的方向和动态随时把握,积极引导和施加影响,才能时刻站在审计人才队伍的顶端,充分发挥领军带头的作用。
    (四)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
    领军人才不完全等同于领导干部,但领军人才必须具备领导能力,而且还应当在审计实践中不断提高这种能力,否则将无法发挥领军人才的引导和带领作用,也无法发挥领军人才应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领军人才不应仅仅满足于成为审计业务的专家能手,更应当培养领导、指导、协调等方面的能力,从而积极发挥影响力和凝聚力,能在不同范围和不同层次上凝聚、团结和引领审计人才队伍,积极投入学习和实践,为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当前制约和影响审计专业领军人才培养的一些问题
    领军人才不会从天而降,其培养离不开两个基础:一是从现有审计队伍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二是以审计实践为舞台,在实际工作中锤炼和打造领军人才。因此,领军人才的培养要从现实条件出发,正视和解决好目前审计工作中制约和影响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困难。笔者认为,应当重点关注和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一)审计工作中的工学矛盾问题
    领军人才的培养至少涉及两个重要方面:“学习”和“工作”,这两者在领军人才培养中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不可偏废。从目前情况看,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任务有时过于饱满,工学矛盾比较突出。以审计署驻地方特派办为例,近几年的审计业务工作强度普遍在70%至80%以上,有些单位有的年度甚至超过了100%。在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不少审计人员不得不选择优先将精力投入工作而相对忽略了学习,审计理论研究工作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此同时,相当多的审计机关在审计人员的学习和理论研究方面也缺乏有力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重工作,轻学习”的倾向。对于培养理论研究和应用能力要求非常高的领军人才来说,审计工作实践固然非常重要,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也必不可少,但目前审计工作中的工学矛盾问题对领军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二)审计工作岗位和审计工作对象频繁变动
    与其他行政机关相比,审计机关具有专业性较强而行政管理职能相对较少等特点。由于审计各类业务之间的较大共通性,也出自审计独立性和全面培养锻炼审计队伍等方面的考虑,审计机关内部的岗位轮换比较频繁,审计人员在各个不同的业务部门之间甚至在业务部门和综合部门之间的轮换也非常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审计人员俨然成了“全能选手”,对各行各业似乎都有接触,都懂一些。这样一来,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似乎是全面了,但是“多面手”并不等同于“神枪手”,相当多审计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如投资、金融等),如果在该领域缺乏足够时间的实践,就无法懂得多、钻得透,就难以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更谈不上培养该领域的审计专业领军人才。此外,目前在审计计划安排方面有时候似乎过于分散或者转换太快,如各特派办的审计项目年年变化,每年的审计对象和地域都不一样,每次都要在了解和熟悉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上花费大量功夫,甚至情况还没有完全摸透就结束了审计现场工作,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也制约着相关领军人才的培养。
    (三)对领军人才的定位仍比较模糊
    在《审计署2008至2012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中,没有对审计专业领军人才进行明确的定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领军人才的定位问题。从目前情况,相当部分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领军人才定位的认识比较模糊,可能存在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把领军人才当作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的另一种称谓,认为不是领导就无法“领军”,或者直接按领导干部的标准和要求选拔领军人才;二是把领军人才看成是高级审计师一类的职称或称号,仅仅把领军人才定位为业务比较精通、能力相对突出的业务能手或审计理论“尖子”。这些错误的认识,显然没有对领军人才的重要角色和特殊作用进行准确定位,可能会影响领军人才标准的制定和领军人才的锻炼使用,给领军人才的培养带来一定影响。
    四、加强审计专业领军人才培养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言而蔽之,我国审计事业需要领军人才;但是,我国审计事业也缺乏领军人才,尤其是缺乏具有较高水平、在全国或较大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领军人才。因此,我们应当在合理的时间内,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或者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或领域启动审计专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工程。
    目前,领军人才的培养没有完全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也没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比较成熟的做法,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去探索、去实践、去完善。各级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单位应以《审计署2008至2012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为指导,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领军人才标准,积极探索有针对性的领军人才培养措施,并与目前教育培训、业绩考核、提拔任用等机制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营造有利于有潜质的领军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作用的环境和舞台。笔者认为,在领军人才的培养中,还应当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一)处理好“博”和“专”之间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审计可以说是一项比较“博”的学问和工作。审计人员一方面本着对审计理论的深刻认识和审计技术方法的灵活运用,一方面注重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管理、会计以及对被审计领域相关知识的广泛了解,借以开展审计工作。但是,从培养领军人才的角度看,要立足于“博”,但绝不能满足于泛泛的了解掌握,而应当真正树立“专才”意识,深入钻研某些特定的领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认真研究有关的体制、机制、管理等方面,准确把握有关的最新发展动态,并积极投入全面、深入、长期的审计实践,真正培养在该领域有话语权的、有权威性的领军人才。
    (二)处理好“工”和“学”之间的关系
    目前,审计署等有关方面正在积极采取措施,着重解决审计工作中的工学矛盾问题,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与此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对于领军人才的培养,则更加应当采取特殊的、有力的措施去更好地实现学习研究和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应当建立有效的机制,从时间、经费等方面保障领军人员有足够的资源来开展必要的学习、研究活动,真正提高领军人才的审计理论素养和其他相关理论水平。与此同时,应当将审计实践始终放在领军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避免培养单纯的“理论家”、“空谈家”,真正把领军人才推到审计实践的第一线,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帮助领军人才锻炼才干、增长本领,从而全面提高领军人才的能力和水平,真正发挥领军人才的作用。
    (三)处理好“名”和“实”之间的关系
    对于审计人员来讲,领军人才的称号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而培养领军人才的实质目的不仅在于激励和褒扬审计人才,更重要的是以此推进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因此,在领军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高度警惕领军人才称号“荣誉化”的不良倾向,切忌将这个称号仅仅当作对某些审计人员的奖赏甚至补偿手段,甚至变成某些人头上的“光环”;而是应当以这个称号为激励和引导的有效手段,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和使用导向,积极发挥领军人才的作用,促进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和审计工作上层次、上水平。同时,应当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使被选拔培养的领军人才杜绝可能出现的“人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按照相关要求更加积极投入学习研究和审计实践,发挥聪明才智,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体现领军人才对于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特殊作用。(曾俊  曾纯子)
    
    参考文献:
    1.《审计署2008至2012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08年8月
    2.李金华.《国家审计的本质和战略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3.刘家义.2008.“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审计研究》第3期
    4.刘家义.《在审计署机关2008年度集中培训大会上的报告》.2009年1月
    5.审计署科研所.“创新中国特色国家审计制度研究”.《审计研究报告》.2008年第12期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