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式下的企业审计
杨斌 杨长和(四川南江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2日】
字号:【大】 【中】 【小】
    一、企业审计的现状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业所有制结构打破了原来单纯的国有成份的模式,除少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外,一般的竞争性行业中的国有独资性质的企业正逐步退出经济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混合所有制企业。由于企业在布局结构、组织形式、经营范围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带来了企业审计的新问题。
    (一)企业审计对象变化快、选择对象的难度增加。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国有资本逐步从竞争性行业退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数量锐减,造成属于现有企业审计范围的审计对象大幅度减少,企业审计的发展空间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二)审计内容不断增加,企业审计的风险加大。一方面国有资本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大型、优势企业集聚,重点企业和骨干企业规模向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新型的投融资公司不断涌现,同时企业的类型也从生产型转向综合型,经营范围已经从原来单纯的产品生产经营延伸、扩展到多个领域,企业在财务核算、内部控制、经营管理、业务范围等方面的复杂程度大大提高,由此,企业审计的内容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变化快,而相应的政策、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增加了审计处理难度和企业审计的风险。
    (三)审计人员素质不高,阻碍了企业审计的发展。在新形式下,企业在经营理念、管理方法、核算手段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对审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以财务审计为主体的传统的知识结构、审计思维方式、审计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审计的要求,阻碍了企业审计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主要体现有“三老”,即:老观念。大多数审计人员还局限在以查违纪违规行为,从账本到账本,如何通过分析制度、机制等方面深层次的问题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的服务意识不够;老知识。现有的企业审计人员以财务审计人员为主,对现代企业经营、宏观经济、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内容了解不深、掌握不够,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审计的要求;老手段。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企业得到广泛运用,会计电算化和信息化水平已飞速发展,而现阶段审计人员仍以手工查账为主,并停留在财务账簿上。
    二、企业审计的重点
    在新的形式下,企业审计应紧紧围绕经济中心工作,按照“总结、规范、探索、提高”的路子,开展企业审计工作,以“摸清家底、揭示隐患、促进发展”为目标,以“防范审计风险、提高企业效益、规范企业管理”为目的,进一步探索、深化企业审计,切实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企业审计要在进一步关注国有企业改制情况和加强授权经营企业以及新型投融资公司审计的基础上,坚持以下三个结合:
    (一)坚持企业审计与企业效益审计相结合。效益审计是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审计工作一次质的飞跃,企业审计必须与效益审计相结合,使效益审计逐步推进,一是在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审计的基础上,重点评价企业资产质量、效益状况、盈利能力、经营风险等问题;二是通过对一些重点资金的审计,查清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是否专款专用、有否存在损失浪费等问题。企业审计通过立足微观反映宏观,揭示企业真实的运行状况及存在的普遍问题。
    (二)坚持财务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专项审计调查是审计机关更高层次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重要手段,具有机动灵活、涉及面广、宏观性强的特点。要进一步加大专项审计项目的数量,对一些行业经济活动情况、有关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等开展专项审计调查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企业审计对象不足、微观企业审计作用不明显的不利局面,又可以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提供依据,扩大审计效应。
    (三)坚持国家审计与监督社会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相结合。对社会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进行监督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国家审计实施审计监督的另一重要领域。一方面由于社会审计发展的速度较快,但在相应的规范管理措施、社会中介机构执业水平、执业质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审计机关企业审计存在人员不足、素质不高,因此,审计机关结合日常企业审计工作,在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监督的同时,应运用好中介机构的审计成果,不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当前探索、深化企业审计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深化企业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对企业审计重要性的认识。企业审计是宪法和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国家审计事业发展的起点。自审计机关成立以来,企业审计的发展经历了以查错纠弊为目标的财务收支审计、在财务收支基础上向“经济效益和内控制度”的两个延伸审计,以会计信息真实性为基础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和真实性审计几个阶段,在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虽然企业审计对象在一些地方大幅度减少,但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只是在逐步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有大型企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国有资本的总量还在上升,国有资本的控制力、竞争力正在进一步加强。因此,就总体而言,企业审计不是要退出、要弱化,一定程度上还要进一步加强。搞好对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对于保证国有资产的合理有效运用,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整合审计资源,调整内部分工。到目前,审计机关内部分工可以说还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按行政机关、主管部门划分的,已不适应经济市场化的发展要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出现了许多资产经营公司和新型的投融资公司,替代了原来意义上经济主管部门及其相应职能,而审计机关内部分工未随之调整,客观上模糊了业务部门的分工,造成了职能的重复交叉和矛盾。因此,在目前审计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审计职责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审计机关应在合理安排审计力量的基础上,整合审计资源,调整内部分工,这样,既为企业审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理顺了审计机关内部分工。
    (三)改进思维与方法。根据现有集团企业规模大、经营范围广、内容复杂的特点,一是改变过去就账查账、就账论账的传统思维,应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特点,顺着企业产业链运行轨迹,从中查找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二是企业审计应改进传统的手工查账方法,更多和有效运用内控制度评审、审计抽样、审计风险分析、计算机审计等现代审计手段,不仅可以扩大直接审计覆盖面,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更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必由之路。
    (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推动审计事业发展的着眼点牢固放在依靠审计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上,大力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现代企业的发展对企业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以财务知识为主的企业审计人员应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强宏观经济、现代企业管理、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着重培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是现代企业审计的需要。(杨斌 杨长和)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