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前审”与“离后审”之利弊比较
王晋熠(湖北省浠水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15日】
字号:【大】 【中】 【小】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到底是在被审计人离任前进行好,还是在被审计人离任后进行好,目前尚没有定论,表面看来似乎没有多大区别,实际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因为,经济责任审计尽管审的是单位的账,但评价的却是领导干部(一般是单位主要负责人)个人的政绩和经济责任履行情况,领导干部往往不自觉地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对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的对审计工作有利,有的对审计工作不利。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试图对这种利弊进行比较,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一、“离前审”的利与弊
    离前审的好处有:一是有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实践证明,离前审因被审计人还在原来的岗位上,有领导重视,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都十分到位,正常审计的阻力往往比较小,审计工作开展起来容易。二是有利于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的执行和落实。离前审中所发现的问题一般是被审计人自己任中造成的,针对这些问题所作出的决定和提出的建议,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往往容易接受,执行和落实起来也比较容易。三是有利于审计结果的运用。因被审计人任职尚未变动,组织部门在研究人事时,会充分地考虑审计结果的情况,引用审计结果也比较方便,能有效的减少用人上的失误。
    离前审的弊处有:一是责任难以准确界定。因被审计人尚未离岗,一些经济活动尚未结束,对被审计人履行职责的成绩和责任难以准确确定,如果人为地确定时点进行界定,往往不全面。有的还存在在审计后离任前故意大肆违规,钻审计监督的空子。二是审计质量难以保证。由于被审计人的影响,一些敏感性的违纪违规问题无法审深审透审,审计质量难以提高,审计风险性比较大。
    二、“离后审”的利与弊
    离后审的好处有:与离前审相反,离前审的不足之处,在离后审中基本都变成了有利之处。一是经济责任容易划分和界定,而且不会留下“后遗症”。二是审计质量相对有保证。因被审计人已经离开原单位,被审计人对审计工作的权力影响减小了,对一些敏感性的违纪违规问题审计的人为阻力相对也要小一些。与此同时,一些了解违纪违规线索的干部群众,害怕举报后遭打击报复的心理压力也减小了,为审计提供线索的也会相对多一些,便于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如某县审计局2009年完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6个,其中离前审10个,离后审6个,所有的项目都进行了审前公告,离后审中接到群众举报的有3个对象,占应审计对象的50%,经审计移交纪检监察处理的2人,而离前审的举报率为零。
    离后审的弊处有:一是不利于正常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审计决定的执行。因为审计和处理的是前任,接任领导往往不够重视,对审计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审计决定的执行相对也困难一些。二是不利于审计结果的运用。因为被审计人已经到新的岗位或者离任,审计没有特殊重大问题,一般不会去追究。否则,会影响组织决定的严肃性。
    三、比较结论
    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离前审”和“离后审”的利弊只是相对的,有些问题随着审计执法力度的加大和法律政策宣传的广泛深入都会迎刃而解。但是,就审计本身来说,应以发挥审计职能作用、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据此,我们认为,提拔对象一般应采取离前审,有利于参考运用审计结果,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鉴证作用。平调、转任、离职等对象一般应以离后审为主,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作用。(王晋熠)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