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审计大格局思路创新的现实问题和对策建议
(审计署上海办 房毅 陈文夏)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3日】
【来源:(审计署上海办 房毅 陈文夏)】
字号:【大】 【中】 【小】
    一、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思路创新

    财政审计大格局,是审计机关在新形势下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围绕“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效益、维护安全”的工作思路,以整体性、宏观性、创新性和科学性为特点,将财政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部门预算审计、各项基金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环境资源审计等予以融合,从更高层次、更广视野揭示国家财政在体制、机制上的突出问题及其深层原因,促进建设廉洁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的财政审计新举措。

    要做好财政审计大格局工作,必须在思路上有所创新,真正做到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四整合”,即整合审计计划、整合审计资源、整合审计项目和整合审计信息。

    (一)整合审计计划。这是做好财政审计大格局工作的前提基础。审计计划是整个审计工作的前导,具有引领作用。在确定计划时,要统筹考虑财政审计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各个分项内容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如何做到有机联系和彼此贯通;要统筹考虑以哪些内容为重点,各个分项内容的各自重点如何有机联系起来并形成综合性观点;要统筹考虑在哪些方面提出建议,并对分项内容的建议加以综合提炼。

    (二)整合审计资源。这是做好财政审计大格局工作的组织保障。整合审计资源是对现行审计管理机制的调整与完善,体现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指审计机关内部必须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协调运作,统一程序和要求,从而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最大能效。对外指积极利用外部单位和其他社会中介力量,以缓解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通过充分挖掘提升现有资源的效能,适当引进外部力量,实现对审计资源科学配置,最大程度满足审计监督工作的需要。

    (三)整合审计项目。这是做好财政审计大格局工作的关键环节和灵魂所在。财政审计大格局,就是要将多个涉及财政资金的项目结合在一起,从整体上把握财政资金的预算、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使审计能真正做到“财政资金使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而对于审计项目的选取,又要在审前全面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审计对象的经济环境和区域特点,结合宏观经济的热点现象和突出问题,结合财政体制改革面临问题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真正做到全面审计,突出重点。

    (四)整合审计信息。这是做好财政审计大格局工作的成果体现和最终目标。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审计结束后,要按照宏观性、建设性、整体性的要求,从整个国家的财政体制和省以下财政体制、国家财政管理制度、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等方面充分挖掘审计取得的各类信息,分析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要从深化体制改革、完善转移支付、提高财政绩效水平这个层次上去整合信息,挖掘利用信息。

        二、财政审计大格局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推行财政审计大格局在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审计成果、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各地的实施情况来看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突出问题已成为阻碍审计大格局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需引起审计机关高度重视并着力加以解决。

    (一)审前准备不充分,审后总结不重视,各项工作没有实现常态化。部分单位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临时抱佛脚,项目确定后才将审计人员和审计项目仓促组合在一起,缺乏对审计内容的深入研究,导致审计现场散乱无序,审计过程流于形式,审后总结敷衍了事,未达到大格局应有的整体效果。此外,尽管目前大部分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组建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其作用却仅仅局限于临时组织协调,项目结束后往往“鸟尽弓藏”,陷于无事可做、名存实亡的地步。

    (二)尚未形成一个成熟完善的审计资料共享平台,对信息资源的整合作用大打折扣。财政审计大格局整合审计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是通过审计资料共享,减少审计人员的重复劳动,提高审计效率。目前,不同地区的审计成员之间交换审计资料的方式还比较落后,没有一个方便快捷的共享平台,审计资料提供者仍然处于被动的一问一答模式,且资料信息的传输不够流畅,这已经成为困扰审计人员的一个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审计资源整合的实施效果。

    (三)审计成果分配机制建设滞后,制约了团队合力效果的发挥。财政审计大格局涉及传统的财政审计、社保审计、环保审计等多个业务部门,组织方式与一般的审计项目有很大的不同,但审计成果分配制度建设未得到相应重视和调整,仍处于滞后状态。业绩考核简单地按照原来的考核机制进行,并未正视和解决不同部门的利益分配问题,直接导致了形式上财政审计大格局项目是一个整体,实际上执行的各个部门有着各自的业绩需求,“形聚有余、神聚不足”的现象比较突出。在人力和时间等方面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完成自己的审计目标,很多部门往往自扫自家门前雪,遇到与自己成绩无关的工作,能不做的就不做,不利于发挥整体合力,削弱了应有的团队优势。

    三、完善财政审计大格局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审前准备和审后总结工作,并使领导机构常态化。审计机关应在审计计划安排、实施方案制定、组织机构设置、审计队伍磨合等方面合理安排、精心组织、强化演练。确定审计计划前要认真研究各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为了博取虚名,把相关性不强的项目勉强拼凑起来。制定实施方案环节需通盘考虑,既要重视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又要重点分析其共通点和结合点,根据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扬长避短,统筹安排,科学合理搭配审计力量。财政审计大格局作为今后审计方式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其领导机构设置及组织指挥作用的发挥都应该实现常态化,项目结束后应根据项目的实施情况做好总结提高工作,积极组织各相关部门进行日常必要的交流和配合,避免临阵磨枪,仓促上阵。

    (二)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审计专网等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搭建一个访问便捷、交流通畅的信息化平台,保证各个审计组能够随时随地共享其他成员的审计资料和审计经验,方便审计人员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拓宽审计思路。

    (三)深入研究审计成果分配机制,发挥团队合力的最佳效果。审计机关应逐步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成果分配机制,统一思想,激发参与部门“共乘一艘船、同划一副浆”的团队合作意识,使整个审计组工作目标统一,一荣俱荣,避免各自为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局一盘棋的有利局面,为达成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最终目标提供机制保障。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