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深化财政审计的现实思考
郑章清(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审计局局长)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1日】
字号:【大】 【中】 【小】
    
    作为审计监督中最具全局性和统领性的财政审计,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财政审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提高和发展阶段。在审计体制既定不变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必须从考量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入手,科学分析财政审计发展现状及趋势,在承继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主动调整和创新财政审计工作思维,实为最现实的选择。
    
    (一)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转型期,社会经济形势与环境发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变化,必然对财政审计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财政审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政治层面上看,政府职能的转轨必将催生财政审计层次的提升。现代社会,关注公共责任、提高政府绩效、加强宏观管理成为了政府最为基本的职责。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的进步,我国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将由原来过多地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管理转变为注重对宏观经济的管理与控制,逐步转向履行公共责任、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提高政府绩效上来。财政是公共经济资源,是政府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其使用的有效性直接体现了政府的效能。由此,财政审计目标应放在服务政府宏观管理上,科学评估经济活动运行质量、政府公共责任履行情况和经济管理绩效。
    
    从法治层面上看,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进一步凸显财政审计的法律地位。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政府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和制约行政权力,实现国家事务法治化治理。财政是政府行使职能和进行社会公共活动的财力保障,财权是各项行政权力运行的基础和核心。财政审计作为一种制度制衡和监督机制在规范和制约财权中肩负重要职能,是《宪法》和《审计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制度。《审计法》及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审计机关每年应当重点报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情况。财政审计在审计监督中的主体地位和依法行政中的法律地位凸显。
    
    从经济层面上看,后危机时代到来要求财政审计重点与之相调整。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趋于缓和,多数国家救市措施的积极效果开始显现。但由于固有的危机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完全解决,世界经济仍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而,我国宏观政策基调未变,继续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由此,财政审计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立足维护国家财政经济安全,不仅要着眼于查处违纪违规问题,更要高度关注宏观政策执行效果、巨额政府投资绩效、国家财政风险等等,这都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
    
    从体制层面上,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必然拓新财政审计对象和内容。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我国逐步明确了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并为此进行了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转移支付和政府收支分类等一系列的财税制度改革。财政改革的重点将转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公共物品的产出,完善财政管理职能,财政公共属性更加明确。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设,对财政审计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最为直接的反映是拓新了财政审计监督的领域、内容和对象,给财政审计带来新的挑战。
    
    (二)
    
    与当前政经形势发展要求相比,目前财政审计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财政审计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
    
    一是审计目标层次不高。当前,财政审计总体上还没有跳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框框,仍旧沿用传统的审计思路和模式,就事论事,就审计论审计,总体上还缺乏宏观意识,没有站在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高度,对宏观政策、制度体制、经济安全、财政绩效、政府责任等关注不够;审计评价不完整、不全面,大多数还停留在真实、合法、合规层面上,绩效评价还比较薄弱,没有全面、深层次反映经济运行情况,财政审计层次难以提升。
    
    二是审计领域存在空区。由于受现行体制机制和审计自身发展的影响,财政审计涵盖领域还不够全面。从审计对象来讲,侧重于对财税部门、一级预算单位的审计,对二、三级单位和资金项目延伸审计不够;从审计内容上讲,侧重于预算内资金,对预算外和其他财政性资金监督不够;从审计时点上讲,侧重于资金分配和管理环节的审计,对资金筹集和使用环节延伸和跟踪不够。另外,受审计管辖权的制约,财政审计还存在死角,有些单位一直游离于审计监督之外。
    
    三是审计方式方法滞后。总体上看,现行财政审计方式方法还相对比较滞后,特别是在基层审计机关,很大程度上仍是使用过去传统审计方法,很少采用审计抽样、风险评估、分析性复核等现代数理统计分析理论和预测分析方法进行审计;运用计算机审计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能力较弱,现代信息技术在财政审计中的开发运用还远远不够;财政审计资源分散,缺乏有效整合,财政审计整体效能没有充分发挥。
    
    四是审计力量亟待加强。一方面,在财政审计中,普遍面临任务重、人员少的实际问题,要在上半年内完成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以及一些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即便现有审计人员加班加点,满负荷运转,有些工作仍显仓促,审计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人员流动速率过缓,审计干部轮岗交流动作不大,学习和创新动力不足,对财政改革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和研究,往往惰性应对或少有作为,习惯凭老经验办事,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发展要求。
    
    五是审计环境需要改善。在双重领导体制下,审计组织隶属、经济关系和人员配置都依附于政府,财政审计工作难以避免受到“长官意志”和部门利益的双重羁绊;财政审计法规不全,有的法规制度过于陈旧,特别是财政体制改革带来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往往无法可依;审计处罚权限设定相对较弱,审计执法刚性不强。此外,审计经费不足,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经费问题突出,往往受制于同级财政部门,影响了财政审计正常开展。
    
    (三)
    
    为此,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坚持用改革的方法破解发展难题,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全面深化财政审计,切实推进财政审计向高层次发展。
    
    其一,更新财政审计理念。要自觉摈弃那些不合时宜、陈旧的审计理念,积极运用科学的理念来指导财政审计工作。一是树立宏观意识。要把财政审计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系统中去思考、去定位,要着眼于研究经济与财政发展的辩证关系,将微观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升到宏观层面来分析研究,从制度、体制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促进提高政府理财和驾驭经济的能力。二是树立公共财政意识。财政审计要站在“国家财政”的角度,充分体现财政“国家”和“公共”的内在要求,突出对全部政府资金运行总体情况的全面把握,从体制、安全、绩效的角度来审视国家财政运行系统,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保障财政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三是树立审计跟进意识。要认真贯彻落实温总理“审计跟进”的指示精神,改变以往财政审计侧重于时点、单个、静态和阶段性事后监督的做法,实现政府财政性资金全覆盖、财政经济运行关键环节全跟踪、国家公共财政建设重点内容全关注。
    
    其二,拓展财政审计职能。在继续加大对过去常规审计内容的监督力度外,财政审计要积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拓展财政审计职能,突出以下重点:一是高度关注宏观政策措施的执行。要着眼于政府及财税等部门执行国家既定的大政方针、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以及政策性资金使用的情况,深入分析各项政策的综合效应,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保障政策措施落实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二是高度关注财政体制改革。要加大对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转移支付、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财政改革落实情况的审计,注重揭示反映预算管理制度不统一、不完整,事权与财权不相匹配等问题,促进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三是高度关注财政经济安全和风险。要密切关注整个经济运行安全状况,特别是要重点关注政府性债务风险,对财政风险水平进行评估,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四是高度关注财政经济运行质量和绩效。关注资金运行及使用效益,注重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行政效能等方面做出评价,保证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其三,提升财政审计能力。财政审计能力直接决定财政审计工作水平的高低。一是要大力整合审计资源。打破内设机构、专业和地域的界限,大力推进财政审计与其他审计类型有机融合,通过授权审计和采取上下结合组织方式,加大行业联审,实行纵向、横向协作,实现审计对象资源、审计人力资源和审计目标的总体把握和科学调度,力争实现“一审多产,一果多用”。二是要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财政审计业务的融合。在财政审计中要充分发挥计算机数据分析处理、审计查证、信息收集筛选等功能,大力推广财政联网审计方法,积极探索财税部门信息系统审计,提高财政审计现代化水平。三是加大财政审计专业队伍培养力度。坚持把财政审计实践作为培养财政审计人才的第一跑道,通过抽调干部参审或开展“上审下或同级审”,加强对财政审计业务指导,做好“传帮带”。进一步加强财政审计业务和审前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学习财政各项改革的主要目标、基本要求,提高财政审计人员的宏观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    
    
    其四,优化财政审计环境。在当前财政审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审计机关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以为创位,进一步优化财政审计环境,为深化财政审计提供支持。一是注重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要加强财政审计情况的综合分析,高效服务于党委、人大、政府宏观管理与决策的需求,从而赢得重视和支持。二是强化督促整改。建立审计整改政府主导机制、通报制度、审计整改问责机制,加大对财政审计查出问题的督促整改力度,切实维护审计的权威性。三是实行财政审计公开。通过公告、公示、通报等多种形式,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公众关注和不涉及国家机密的财政审计情况对外公开,增进社会的理解。四是加快制定和完善财政审计相关法规和制度。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步伐,制定和完善政府采购、财政绩效评价等相应的审计规范,为财政审计营造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