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贪官潜伏论”谈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
孙晋同(江苏省铜山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31日】
字号:【大】 【中】 【小】
           
    据报摘,在中国经济改革和转轨过程中,腐败潜伏期在逐渐增加。从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贪官的平均潜伏期在2至3年,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期,腐败潜伏期大幅度攀升,达到了5至6年。近年被调查的省部级干部犯罪案件中,平均潜伏期为6.31年,最长的达14年。(5月17日《半月谈》)
    暂不讨论“贪官潜伏论”的正确与否,但它给审计部门的启示是,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的一种方式,必须正确认识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风险,并有效地加以防范。
    近几年,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面深入的推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已提上各级审计部门的议事日程。因此,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对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权威性,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使“贪官潜伏期”无限接近于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制度。
    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制度,制定操作性强的审计具体实施办法,其关键就在于要使审计内容、操作程序、方法体系、评价结果应用以及部门协调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法律或法规中要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程序、内容、方法、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审计结果报告的运用等进行明确的规定,以提高并逐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的规范性,从而,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一项权责对等、机制制衡的强有力的经济监督形式。
    2.注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
    内部控制,是指社会组织各层次管理者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护公有财产安全和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通过各项制度化的程序和方法,协调组织内业务执行活动和管理环节的整体作用机制,其目的在于有效实现组织管理目标。就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来说,应包括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个组成部分,对会计控制也应实施符合性测试,应明确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检查风险。管理控制是指根据一定的经营方针,为合理而有效地进行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种控制,是会计控制建立的基础。企业管理控制主要包括战略计划、预算准备、筹资融资、财务绩效报告分析、绩效计量、管理者经费补偿等程序与内容。对管理控制的严格评估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的潜在风险种类与范围,从而为量化经营风险和控制审计风险奠定制度性基础。
    3.恰当作出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
    评价要遵循客观公正原则。要逐步完善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体系,评价要有根有据。对问题要结合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要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决不能单从表象论功过、断是非,要注意有无潜亏和短期行为。审计报告不用感情色彩浓的词语,要实事求是。评价要注意谨慎性原则,审什么就评什么,要有针对性。审计证据不足或不太清楚的事项不做评价,超出审计范围的事项不予评价。评价的措辞要恰当,有分寸。评价要注意责权分清原则。对所发现的问题,要分析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明确责任。对被审责任人应负的责任,还要分清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故意责任和过失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评价可采用对比方法,通过对比的方法进行评价,可在一定程度降低审计风险。
    4.改进审计手段,运用科学审计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方法上不但要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还要使用一些先进的辅助方法,坚持账面审计和外围调查相结合,注意对非会计资料的审计。采取多种形式,广开视听门路,听取各层次干部群众意见,从各个渠道广泛收集领导干部主要业绩和问题的资料,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审计工作。在对会计资料进行实质性测试之前,根据符合性测试结果,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及工作量,对内控制度薄弱环节,多进行实质性测试,以避免审计资源不足情况下所产生的审计风险。
    5.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经济责任审计所具有的高风险属性,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后续教育工作,不断更新知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责任审计的需要。因此,各级审计机关要把干部的素质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对干部的培训力度广泛开展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业务能力、现代科技等方面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刚直、廉洁高效、严谨的审计队伍。
    6、加大任中审计的力度,审计关口前移。
    从以往经济责任审计反映的问题来看,往往是由于有的领导干部任期内多年未审计或从未安排过审计,使所在单位违纪违规问题有的在较长时间内滋生、蔓延,审计发现问题时,已失去了纠正问题的最佳时期;有的积重难返,形成无法挽回、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有的甚至从量变到质变,造成严重的违法犯罪事实。加大任中审计的力度,审计关口前移。不仅要注重差错纠弊,更要注重防范预警;不仅要注重微观审计,更要注重宏观分析;不仅要注重经济效果,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努力推进审计关口前移,及时帮助被审计单位找出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促使他们及早认真整改、提升效能,做到“解决问题、审前为上、审中为次、事后为下”的理念成为经济责任审计的一项基本准则。(作者:孙晋同  江苏省铜山县审计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