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审计在金融危机应对中的作用深化
审计署广州办 李梅竹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19日】
【来源:审计署广州办 李梅竹】
字号:【大】 【中】 【小】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国家审计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认真履行审计职责,着力促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先后开展了一系列针对金融危机的审计和审计调查,有力促进了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今年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虽然发展环境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却更为复杂,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消彼长,仍然存在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审计工作正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的挑战。

    2009年底,温家宝总理专门对审计工作作出指示,要求审计机关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促进中央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推进建设责任、服务和廉洁政府,推动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这种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国家审计如何在应对金融危机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充分实现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即从当前形势下审计重点、审计方式和审计影响力三个方面对国家审计如何进一步深化作用进行了探讨。

    一、立足于应对金融危机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开展审计

    2008年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国家还将陆续出台大量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和执行情况,直接决定着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成效,并且还将对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因此,立足于应对金融危机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开展审计,是当前形势下国家审计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现实需要。具体而言,主要可以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关注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及时揭示和反映落实国家政策不到位以及影响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充分履行审计监督职能,确保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逐级落实到位。二是加强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执行效果的评估。通过深入一线了解情况,评估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效果,针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应当注意的问题,从加强管理、建章立制、提高效益等方面提出审计建议,有利于决策部门检查决策信息的真实性,并及时纠正和剔除政策制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利因素,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三是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做好参谋。加大对经济运行中有关国计民生重要情况的揭示和反映力度,通过对审计情况的综合性分析,针对倾向性和普遍性的现象和问题,将可能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映,并提出可行的审计建议,便于决策部门及时掌握情况,为进行科学决策做好准备,促进宏观调控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结合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组织开展审计

    一是注重增强审计的时效性。近年来,国家审计对跟踪审计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当前,加大对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对于促进政策落实到位和充分实现政策效果具有较大意义。对于与国计民生相关的重要领域、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可以安排审计项目及时进行调研,以便充分掌握情况,为中央及时出台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信息依据。还可以向重要被审计单位动态跟踪了解情况,及时发现行业领域存在的问题,并从国家审计独立的视角进行综合反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单个审计项目时间短、难以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及行业领域特点、动向等问题,从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的职能作用。

    二是增加审计的广度和深度。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中属于监督保障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相对来说,可以率先发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苗头性问题,提前发现问题和感知风险,并及时向决策部门建言献策。因此,为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国家审计应抓住具有普遍性、倾向性和规律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关注民生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贯彻执行情况及政府财政负债、重大经济决策事项等方面情况,通过把政策实施情况与实施前的预测目标进行分析比较,及时发现政策实施情况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偏差,并从政策、制度和管理层面研究解决办法,使政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趋合理,实现国家审计广度和深度的提升。

    三是合理安排审计工作重点。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审计应认真收集研究宏观经济信息和政策动态,充分了解当前经济运行和体制改革中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和重点,掌握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将重点放在宏观和全局层面去统筹安排工作,并根据不同项目特点确定审计重心和合适的审计时间。同时,在审计项目中可适度加大对经济责任和政策绩效的关注力度。通过关注经济责任,可及时发现各级政府在落实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政策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督促领导干部高度重视自身所肩负的经济责任,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做到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决策,避免出现“长官意志”或“形象工程”。通过关注政策绩效,可及时监督检查重大政策措施、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的绩效状况, 判断是否符合社会实际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进一步提升国家审计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影响力

    一是进一步做好审计成果深化工作。审计成果的质量是审计监督的生命力之所在,对于维护审计监督权威,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国家审计反映迅速,针对金融危机的影响、特点和国家出台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情况,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出发,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审计。当前,社会经济形势更趋复杂,更需要国家审计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充分利用审计的独立立场和视角,形成高质量的审计成果,为政府决策和管理提供真实的信息和依据。尤其是对问题型审计信息和宏观性较强的审计调查成果,审计人员要进一步做好深加工工作,准确把握问题特点,全面综合分析研究,努力使审计结果从微观走向宏观、低级走向高级,成为高质量的审计成果,为党政领导部门宏观决策服务。

    二是要切实抓好审计整改的落实。对审计揭露的问题进行整改,是国家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审计监督职能得以充分实现的关键环节。对于审计揭露的违法违纪问题和提出的审计建议,被审计单位只有切实进行了整改,才能真正实现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督促被审计单位抓好审计整改的落实,可以及时防范经济运行风险,促进中央政策的落实,还能进一步提高国家审计的威信,督促相关单位和行业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减少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避免“屡查屡犯”。因此,国家审计要进一步加强对以往审计项目整改效果的跟踪,并在今后审计中加大对审计整改情况的关注,按照法律赋予国家审计的权力,及时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督促有关单位和个人切实纠正违法违规行为,按照审计建议及时进行完善,进一步规范管理,促进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三是要充分发挥审计公告的效用。将审计结果以审计公告的方式公之于众,是法律赋予国家审计的权力,也是社会了解审计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公开曝光一些审计中查出的违法违纪行为,可以强化监督效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警示作用,还可以实现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有效结合,从而更有力地推进审计整改,严肃财经法纪,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随着政府政务公开的逐步推进, 必须进一步完善审计公告制度,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更好地惩治腐败。当前,国家审计作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审计公告的重点在于通过指出体制机制层面出现的问题,来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同时,对于审计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的公告力度也应保持,因为揭露违纪违规问题是审计监督职能的基本体现,对其进行公告是满足人民群众知情权的要求,另外,对违纪违规问题的公告也可以与体制机制层面的审计建议相呼应,提高对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更有效地实现审计公告的目的。

    四是要积极加强与系统外部资源的良性互动。金融危机给国家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全方面的,涉及各个领域,为更充分地发挥国家审计的作用,需要国家审计积极加强与系统外部资源的良性互动。审计机关可进一步加强与司法、纪检监察机关的联系,及时移送审计发现的违法违规线索,动态跟踪案件查处情况。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与经济领域其它行业监管部门的联系,进行合理的信息资源共享,并根据国家审计自身的特点,科学安排审计项目,确定审计重点。此外,还应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力量,重视和支持新闻媒体开展对审计揭露问题和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等方面的舆论监督, 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对国家审计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有效利用多方面资源,为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创造条件,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更加充分地发挥国家审计的职能作用。(李梅竹)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