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审计及评价
蒋应涛(审计署驻兰州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21日】
字号:【大】 【中】 【小】
    土地开发整理是指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经过平地、修渠、栽树,使现有土地达到“田成方、林成行、渠配套、路成网”的目标,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确保国家耕地面积,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本文结合实际工作,谈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审计及评价。
    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审计思路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审计调查的基本思路,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从工程的管理入手,二是从资金的管理入手。
    (一)工程项目管理审计调查
    工程项目管理审计调查的方法主要有:
    (1)从项目管理入手。主要审核工程资料的完整性,掌握项目管理的整体情况。通过附表1完成该项工作。
    
    (2)从项目建设工期入手。主要审核工程是否按期完工。通过附表2完成该项工作。
     
    (3)从项目实际完成面积入手。核实项目的实际面积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审计调查的重中之重。这项工作主要是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现状图和规划图。按照图上的坐标 ,用GPS导航仪实际核对坐标,然后通过MAPJIS软件计算面积。如坐标j1(X4862734  Y0290972),J2(4962978  Y0292257),J3(X4861489  Y0292574),J4(X4861233  Y0291279),该坐标通过MAPJIS软件计算的面积为3009亩,该项目的规划面积3000亩,误差9亩,说明该项目的实际整理面积符合规划要求,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土地整理任务。根据审计核实的面积完成附表3。
     
    (二)土地开发整理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调查
    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的审计调查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审计调查挪用挤占等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二是各项费用的提取情况。下面重点介绍费用提取的审计调查:
    1.工程施工费分为土地开发整理类型,工程类型和工程技术等级,按工程预算指标和预算定额标准进行编报;
    2.前期工作费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预算7%的比例核定;
    3.竣工验收费按不超过工程施工预算3%的比例核定;
    4.业主管理费和不可预见费分别按不超过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竣工验收费三项费用合计2%和3%的比例核定。该项工作通过附表4完成。
     
    二、土地开发整理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 
    (一)社会效益
    1.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的土地将得到平整,农田道路、排灌沟渠得到合理布置,改善项目区部分荒草地、沙滩地、盐碱地未得到有效利用的现状,地块内形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渠配套、林成行”,提高土地利用率。
    2.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产量。如某项目原耕地中平均粮食作物单产提高750公斤/公顷,可增加纯收益3.82万元,棉花单产提高750公斤/公顷,可增加纯收益45.63万元,合计每年增加纯收益49.45万元。耕地整理后,项目区年增加净产值107.27万元。
    3.新增耕地增加,提高收益。
    某土地整理项目,通过开发整理可新增耕地59.29公顷,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粮食经济作物的结构比为1:4,粮食平均单产6000公斤/公顷,单价1.4元/公斤,生产成本2700元/公顷,年总成本3.21万元,年收益6.77万元。棉花单产(籽棉)4875公斤/公顷,单价3.95元/公斤,生产成本8250元/公顷,年产值90.81万元,年总成本39.13万元,年收益51.05万元;合计年纯收入增加57.82万元。
    (二)经济效益
    1.资金使用效益考核指标
    (1)开发每公顷土地使用的资金=开发资金预算总额/新开发的土地面积(公顷)
    (2)整理每公顷土地使用资金=整理资金预算总额/整理的土地面积(公顷)
    (3)新增每公顷土地使用资金=整理资金预算总额/新增耕地面积(公顷)
    (三)生态效益
    1.节水量指标。耕地整理后,通过节水工程建设,防止水土流失,提高了农田灌溉保证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1)灌溉水利用率。
    从水源引入(取用)的毛灌溉用水总量与通过分析测算得到田间实际净灌溉用水总量比值即为灌溉水利用率(%),计算式如下:
    Wj
    η = —— × 100%                 
    Wm
    式中:η—灌溉水利用率,%;
    Wj—年净灌溉用水总量,m3;
    Wm—年毛灌溉用水总量,m3
    (2)农田灌盖率=(实际灌溉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3)水土治理率=(已经得到治理的水土面积/水土流失总面积)*100%
    (4)水土流失率=(一定时期水土流失面积/同期土地总面积)*100%
    2.植被覆盖指标。耕地整理后,增加了农田防护林面积,林木覆盖率提高,林网护田效益得以充分发挥,区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1) 绿化覆盖率=绿化种植物水平投影面积之和÷地块用地面积×%
    (2)林木覆盖率=(成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3. 耕地质量指标。
    考核耕地质量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
    (1)每公斤土壤的有机质含量:g/㎏如:
    水田I>15    旱地I>25    菜田I>30
    (2)每公斤土壤的全氮含量:g/㎏如:
    水田I>10    旱地I>15    菜田I>40
    (3)每公斤土壤的有效钾含量:mg/㎏如:
    水田I>120   旱地I>100    菜田I>150
    (4)每公斤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量:cmol/㎏如:
    水田I>1    旱地I>1.2    菜田I>1.2
    (5)每公斤土壤有效磷含量:mg/㎏:
    水田I>10   旱地I>15    菜田I>40
    (作者:蒋应涛    审计署兰州特派办法规处)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