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计创新的几点思考
曾稳祥 王彦清(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08日】
字号:【大】 【中】 【小】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这一论断,是从审计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关系的角度对审计本质与功能的重新定位,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审计的边界,拓展了审计的发展空间。同时,这也意味着国家审计在原有的运行体系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稳步发展后开始进入调整期。近年来,审计项目计划安排的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审计项目的组织方式也在寻求变化,新的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审计准则也将颁布实施。这种调整已经初见端倪。如何推动审计工作的调整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实现科学发展,需要我们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当前,审计系统无论从宏观的运行体系架构、中观的审计项目组织管理,还是微观的审计方法,都在积极探索创新,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此,笔者就审计创新谈几点认识。
    一、创新是一种状态
    具体地说,创新不应当是单一、孤立的某项活动,而应该一种生活态度,是工作中自发自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不仅仅是看到洗澡水溢出瞬间的灵感爆发,更是长期处于一种寻求创新的精神状态、对浮力原理不懈思考的结果。就审计工作而言,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当中,时刻具备一种创新的意识,处在一种思考的状态,才能通过点滴的积累,实现大的突破,推动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审计创新应当着眼于对审计工作规律的揭示和创造性运用
    有人认为,创新包含三种形式,即发现、发明和革新。其中发现又是后两种创新的基础。而发现,就是指观察事物而发现其已经存在但不为人知的规律、法则或功能。事实上,人类大多重大的创新都是超前认识和创造性地运用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结果。例如牛顿的力学定律,就是发现了万有引力规律。只有着眼于对客观事物的规律的探寻,才能有效保证创新的正确方向。而对于我们审计工作者来说,应当着眼于研究和运用审计工作发展的宏观规律和各个领域自身的特定规律,才能使得我们的创新符合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方向。
    三、审计创新应当注重价值
    创新不是简单的标新立异,不能光注重“新”这一外在特征,而更应当追求其内在的价值与功能。否则,将很快被淘汰,同时也会导致投入的浪费,造成得不偿失。就我们当前而言,笔者认为创新应当围绕审计的本质与功能,注重理论和实践价值,避免华而不实。比如说笔者在审计项目中积极探索基于表格的审计项目动态管理,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当前审计工作不仅涉及财政财务收支,还深入到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运行管理等,信息量大,而且节奏加快,面临如何有效传递项目管理信息的问题。二是近年来审计项目引入外聘人员的情况越来越多,面临如何对这些外聘人员传达项目要求、有效实施管理的问题。而表格的最大特点在于能以十分简洁明了的方式集中反映大量信息,将表格作为现场管理的基础工具,可以快速、准确、简洁地传递项目信息,减少繁冗的文字工作,提高项目管理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从而促进审计成果的提升。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方式比较接近于在企业管理特别是车间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的模式创新——“看板管理”。 这种模式诞生与上个世纪早期,极大地带来效率改进,而且沿用到今天。
    四、创新需要借鉴其他领域的理念和知识
    创新是各个领域最前沿的探索和成果,而我们都知道万物相通。因此,从这个逻辑上说,关注和借鉴创新速度最快领域的理论前沿探索和相关成果,能启发我们在审计中的创新思维。一般而言,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往往创新速度最快。比如说军事领域和商业领域。民用技术的很多创新都来自军事领域。而就商业领域而言,出于资本追求利润的本能,理论家和实践家就企业的战略规划、营销策划和运营管理等提出了各种思想,形成了各种流派,他们相互交锋,推动了理论的发展,并且开发出大量的方法工具。其中的一些思想和方法,可以借鉴并应用到审计中来,推动审计工作的发展。现在,经济管理领域有越来越多的思想和方法被运用到审计中来,从技术乃至理念层面推进了创新。仅就企业质量管理领域而言,就有戴明循环、ISO质量贯标和全面质量管理等方法技术得到了应用。笔者在三峡移民资金审计中,为了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就借鉴了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和模型。平衡计分卡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种工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诞生于美国,其基本原理是将战略目标分解到驱动因素,并将这些驱动因素进一步按照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分解,实现了每个部门、每个个体在每个时点的工作与整个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关联。我们借鉴了这一方法,将审计目标,即促进移民“稳得住”按照政策的完善性,政策执行的规范性,移民安置质量与后果,库区经济发展后劲这四个驱动因素进行分解,每个因素又在其内部进行分解,从而架构起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基本实现了移民政策目标实现情况的全面评价。

(作者:曾稳祥   王彦清 审计署重庆特派办)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