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探索新能源审计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带给审计的新思考
杨迪(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办)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5日】
【来源:杨迪(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办)】
字号:【大】 【中】 【小】
    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政策重点从总量增长转向了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培育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被确定为经济结构调整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新能源开发利用情况开展审计,能有效提升审计免疫系统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能源主要包括水电、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发展已成为新一轮的国际战略博弈的制胜点。美国提出能源新政,将花费巨资构造以新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提升美国新能源技术领域的优势,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欧盟与日本将新能源发展作为主导产业予以积极扶持。我国也在加快推进以绿色和低碳技术为标志的能源革命,突出发展水电、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并将新能源作为头号战略性新兴产业。
    探索新能源开发利用情况的审计,应结合新能源生产消费布局和发展现状,找准审计切入点。对技术相对成熟的水电资源,重点关注特大型水电项目远距离、大容量电力输送安全性。我国水电资源分布情况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资源短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水电资源丰富,其水电资源占全国比重的80%以上;分布集中,单个水电站规模大,拥有三峡等长江项目、向家坝等金沙江干流项目、雅砻江流域和大渡河流域大量千万装机容量的水电站;与东部沿海电力负荷中心相距甚远,一般在1000公里以上。水电生产与消费在地理上的逆向分布决定了巨量水电的长距离、大规模输电。超高压和特高压等输电系统电力输送及供应的安全性成为水电这一新能源发展的关键环节,事关国家能源安全。审计应重点审查巨型水电站电源地电网规划合理性和科学性,是否存在电力输送瓶颈等问题;审查超高压和特高压输电系统的可靠性,通过技术性指标对比寻找薄弱环节;审查水电消费地区电网接受和分配大规模电力能力,通过检查线路负载率等技术性指标,是否在关键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存在电力配送瓶颈,危及电力安全供应等问题。对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等新兴能源,重点关注电源布局的合理性,是否存在违规拆批项目无序发展的问题,是否存在电网发展滞后新能源发电受限;是否存在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的电源结构性矛盾,造成调峰能力不足限制新能源发电等问题;关注新能源技术管理政策的科学性,通过对比国外发展的趋势,是否建立适应电网安全运行和促进上游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技术性要求和检测认证体系等问题。
     
                     
【关闭】    【打印】